狄特·波希邁耶爾(Dieter Borchrneyer),生于1941年。在海德堡大學教授近現(xiàn)代德語文學和戲劇學。從2004年起,他擔任“巴伐利亞藝術科學院”主席以及恩斯特·馮·西門子(Emst von Siemens)音樂基金會顧問委員會主席。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18世紀至20世紀的德國文學以及樂劇,研究重點是歌德、席勒、莫扎特、瓦格納和托馬斯·曼。2000年,他獲得巴伐利亞文學獎[卡爾·福斯勒獎(Karl Vossler-Preis)]。代表作有:《時代公民歌德》、《理查德·瓦格納,阿赫斯維的轉變》、《權力與憂郁,席勒的(華倫斯坦)》、《莫扎特或者對愛的發(fā)現(xiàn)》、《尼采-科西瑪-瓦格納,一種友誼的畫像》。趙蕾蓮,在北京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德國洪堡學者(自2011年起在德國著名“亞歷山大·馮·洪堡基金會”的資助下從事為期18個月的科研項目研究),兼任中國德語文學研究會理事。目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弗里德里希‘荷爾德林和諧觀研究”。出版海涅和克萊斯特研究專著兩部,在《外國文學評論》《中國人民大學學報》《國外文學》《外國文學研究》和《德國研究》等國內核心期刊以及境外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近40篇,出版譯著主要有《尼采遺稿》、馮塔納的小說《混亂與迷惘》和《施蒂娜》以及人物傳記《格林兄弟》和《弗里德里?!つ岵膳c科茜瑪·瓦格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