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說吃飯

素言無忌 作者:柯平 著;馬敘 繪


吃飯人人都會,古往今來我想除哺乳期嬰兒及食道癌患者外,不會吃飯的恐怕沒有。自從盤古開天地,吃飯就是中國人民政治生活經(jīng)濟生活文化生活中的頭一件大事。黃帝為什么是五帝之首?就因為吃飯這事是他發(fā)明的。鄭望之《膳夫錄》里有一道名膳叫做王母飯,其制法為“偏鏤卵脂,蓋飯面,裝雜味”,即今之蓋澆飯也。王母做飯自然給老公吃,天天吃這玩意,難怪司馬遷說黃帝身體好,娶八個老婆生二十五個兒子。而作者本人又能不以卵字為忤,亦盡顯史家風范。此后幾千年的國家歷史,如果說有什么規(guī)律可循,就是讓老百姓有飯吃的,就能坐金鑾殿;沒飯吃的,就把他拉下來。曾記八十年代初北京《詩刊》上有一首作者為賈平凹的詩,總共只有短短兩句:“吃了嗎/吃了”,詩題為《三中全會以前》。調(diào)侃諷喻之余,依稀折射出此會召開之前國人實際生活的真實影像。雖說現(xiàn)今時代已發(fā)展到了香噴噴的大米飯往泔水缸倒,宴會上的甲魚海鮮吃不了又不屑兜著走,以至慷慨地讓豬分享的程度,我還是時常想起這兩句詩,并為之傷感莫名。

《東坡養(yǎng)生集》里有一則故事也說到了吃飯。兩個窮朋友相與言生平大志:“一云,我生平不足,惟睡與飯耳,他日得志,當吃飽了飯便睡,睡了又吃飯。一云,我則異于是,當吃了再吃,何暇復睡耶?”窮人以吃飯睡覺為人生最大夢想,原也是無可非議的事情。此語雖淺俗,但相比陳勝輟耕隴上時說的什么“茍富貴,無相忘”,則要坦誠得多也樸素得多。也許正是因為這一點,蘇東坡對此評價甚高:“吾來廬山,聞馬道士善睡,于睡中得妙,終不如措大得吃飯三昧也?!?/p>

然而吃飯人人會吃,做飯那就不是人人都會做了?!对娊?jīng)》生民篇所謂“釋之叟叟,烝之浮浮”,毛氏孔氏陸氏等大儒先后有疏,可惜講的都是淘米,而非做飯。一般推測,古人吃飯大約以蒸食為主,現(xiàn)今習慣的煮食吃法至早要到唐代才開始流行。前人筆記里對如何煮出一鍋好飯自有諸多高論,總結歸納不外以下四條:一是米好,二是善淘,三是用火先武后文,四是相米放水,不多不少,燥濕得宜。盡管如此,由于米性相異及火候不易控制,具體操作起來尚難做到收發(fā)如心。電飯煲的發(fā)明給廚房帶來革命性的變化,昔李漁、袁牧輩皓首窮經(jīng)研究尚有不逮者,今學前小兒只需輕輕一按電鈕便能得心應手。凡此種種,令人方便之余,不能不對科學的進步深懷感恩。

飯間或也有雜以他物而煮的,如豌豆、青菜、藕塊、紅薯之類,煮出來也都風味各擅。大而概之,像用野菜和米做成飯團的粢米飯,用箬葉包米煮食的粽子,把米灌進藕節(jié)里蒸煮的糖藕,甚至小孩愛吃的爆米花,戰(zhàn)爭年代士兵隨身攜帶的炒米等等,也盡可看做這一家族中的重要成員。李時珍是醫(yī)生,他眼里的飯自然也都是可以當藥吃的,姑置那些牽強詭異的什么祀灶飯、石迅飯、寒食飯不論,其中荷葉燒飯一味,用新鮮荷葉煮水放入粳米、白術(一種菊科藥材)同煮,想象中應該是很好吃的。

此外還有界乎于飯粥之間,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吳語叫做泡飯粥,堪稱古代快餐產(chǎn)品。其制法極為簡單,隔夜冷飯,以熱水沖之,即可食用。無論從名稱品相看,都當是粗俗之物,卻為彼時閨秀所喜食?!队懊封謶浾Z》記董姬小宛:“姬性淡泊,于肥甘一無嗜好,每飯以岕茶一小壺溫淘,佐以水菜香豉數(shù)莖粒,便足一餐。”又《浮生六記》卷一“閨房記樂”記蕓娘:“其每日飯必用茶泡,喜食芥鹵乳腐,吳俗呼為臭乳腐,又喜食蝦鹵瓜,此二物余生平所最惡者……蕓曰:‘……屈君試嘗之?!泽鐝娙嗫冢嘌诒蔷捉乐?,似覺脆美,開鼻再嚼,竟成異味,從此亦喜食?!鼻罢叨廊?,名列秦淮八艷,吳梅村詩稱“欲吊薛濤憐夢斷,墓門深更阻侯門”者,臺灣作家高陽著五十萬言大書,考定為清帝順治董鄂妃;后者陳美人,秀外慧中,兼通詩書,俞平伯譽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人。兩位佳人每天都靠一小碗泡飯打發(fā)日子,實在讓人憐香惜玉,痛心疾首,可見世間萬事,每多不可以理曉者。我本人懷疑這是一種秘密的美容療法,她們引以自傲的美貌和好身材或許就是這么來的。

飯煮熟后與鍋相粘的堅硬部分謂之鍋巴,據(jù)梁實秋先生回憶,抗戰(zhàn)時期后方餐館有一道菜名叫轟炸東京,實則就是蝦仁鍋巴湯。“侍者一手端著一大碗油炸鍋巴,一手端著一小碗燴蝦仁,滋啦一聲,食客大悅,認為這一聲響仿佛就是東京被轟炸了”。無獨有偶,清初遺民詩人黃九煙因喜食鍋底焦飯,文壇上的朋友贈他一個“鍋巴老爹”的雅號。沒想到他老兄非但不以為忤,甚至作詩自賀,其中“莫道鍋巴非韻事,鍋巴或借老爹傳”云云。依稀一副卻之不恭,受之無愧的頑劣模樣。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也不過三個世紀以后,這種受人歡迎的食品浩浩蕩蕩占據(jù)了中國大小超市的柜架,可謂不幸而言中。遺憾的是生產(chǎn)廠家沒人想到要給這位第一個為鍋巴寫詩做廣告的詩人付廣告費,包括他的另一名句“高山流水詩千軸,明月清風酒一船”,也因紅學大師周汝昌對老曹一往情深,愛屋及烏,從此版權就被算在曹雪芹頭上。當然這是閑話,就此扯過不提。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