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儀
奉和山夜臨秋
殿帳清炎氣,輦道含秋陰。
凄風移漢筑,流水入虞琴。
云飛送斷雁,月上凈疏林。
滴瀝露枝響,空蒙煙壑深。
【析文賞藝】
《奉和山夜臨秋》這首詩雖為奉和之作,卻摒棄了南朝靡艷雕琢的宮體詩風的影響。這首詩將重點放在了對景物的描寫上,以細致的觀察表現(xiàn)物象的變化,形成了獨具一格的綺麗清婉之美。這一“綺錯婉媚”的特點,將物象之美與聲辭之美巧妙融合,雖題格局有限,但其筆觸之細膩,物態(tài)之精巧,一改齊梁詩風的靡艷雕琢。上官儀的詩作在對仗、平仄以及章法結構上已經(jīng)基本具備了五律形制的特點,引得時人爭相模仿,被稱為“上官體”。
詩以夜風趨涼、秋氣已降開篇,再以“秋陰”“凄風”與“流水”相和,詩人借漢高祖擊筑歌《大風》和虞舜操琴奏《南風》的典故,不擾意境,又不動聲色地贊頌了太宗師出有名,十分契合帝王身份。其中不僅暗含“臨秋”之意,又與“殿帳”“輦道”遙相應承,將詩境表達得恰然切合,流走渾成。后四句著眼自然之境,以細致的觀察向讀者展示了一幅靜謐深邃的秋山夜月圖,景象深遠,令人心曠神怡,并以斂放自如的韻律,使得其意境更顯深沉空曠。
【論世知人】
上官儀(608—665),字游韶,陜州陜縣(今河南陜縣)人,早年曾出家為僧,貞觀初年擢進士第。其詩歌創(chuàng)作以奉和、應制題材為主,詩風綺錯婉媚,被稱為“上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