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封
村莊西北,那片“白堊土”上坐落著諾頓農(nóng)莊。過去二十年中,農(nóng)莊院子里有棵闊葉榆,也叫山榆——雷稱之為“ulmus folio latissimo scabro”。那棵榆樹的主枝非常大,抵得上中等大小的樹。1703年的大風暴使此樹失去了其中一根主枝,但砍倒后,所得的木料仍有八車之多。由于實在太大,馬車裝不下,木匠只好在根部以上7英尺處,把整棵樹鋸為兩段——截面的直徑將近8英尺。我之所以提起此樹,是為了說明人工種植的榆樹到底能長到什么程度。(顯而易見,那棵榆樹生長環(huán)境說明它是人為種下的。)
村中央,教堂附近,有處四四方方的小廣場,周圍農(nóng)舍環(huán)繞。那處小廣場俗稱“普勒斯特”。過去,廣場中間有棵古老的大橡樹,不高,但非常粗壯,巨大的枝條沿水平方向四處蔓延,幾乎覆蓋整個廣場。古樹周圍石階環(huán)繞,石階上設有座位。夏日夜晚,那里便是老人和孩子的樂園——老人們坐在樹下,一本正經(jīng)地互相爭論,孩子們則在老人們跟前嬉戲打鬧。如果不是1703年的大風暴,這棵樹可能會繼續(xù)存活多年。那場大風暴中,它瞬間被連根拔起。對此,村民和當時的牧師都感到無限遺憾。風暴過后,那位牧師拿出幾英鎊,雇人把古樹種回原處。但他的心思白費了,那棵橡樹只存活了一段時間,最后還是枯萎而死。與上文一樣,我之所以提起此樹,是為了說明人工種植的橡樹到底能長到什么程度。(那棵橡樹絕對是人工種植的。后面講到塞爾伯恩的古跡時,我會再次提及此樹。)
布萊克穆爾農(nóng)莊有片小小的林地,只有幾英畝大,名為羅塞爾林地。最近,那處林地增添了一批異常高大、極具價值的橡樹。那批橡樹的樹干高大挺拔,并且由下至上,逐漸變細,狀如冷杉。但由于緊挨在一起,它們的樹冠很小,沒有任何粗大的枝條。大概二十年前,漢普頓宮附近,位于托伊的那座橋已腐爛不堪,亟待修復。修復此橋,需要一批符合以下要求的樹木:50英尺長,沒有樹枝;細的那頭,直徑須達12英寸。木材商就是在羅塞爾林地找到了20棵符合要求的樹——其中,很多樹高達60英尺。那批樹每棵售價20英鎊。
羅塞爾林地中央有棵特別的橡樹。總體來說,此樹高大挺拔,但樹干中部長了個巨瘤。由于一對渡鴉在樹上搭巢多年,所以大家都稱之為“渡鴉樹”。此樹因此而聞名遐邇,以至于附近的很多孩子都想摘下那個鳥窩。要摘它非常困難,但越是困難,那些孩子就越想摘。每個人都躍躍欲試,想完成這一“壯舉”。但那個巨瘤高高隆起,使他們無法繼續(xù)往上攀爬。最后,連最大膽的男孩都知難而退了。于是,那對高枕無憂的渡鴉搭了一個又一個巢,直到災難降臨,樹林被夷為平地為止。砍樹時正值二月,是渡鴉孵卵的時節(jié)。鐵鋸從根部鋸斷樹木,楔子嵌入切口,槌子的敲擊聲響徹樹林。那棵橡樹搖曳著逐漸傾斜,但母鴉仍蹲在巢里,不肯離去。最后,橡樹轟然倒地,把母鴉甩出了鳥窩。母鴉的母性值得敬佩,遺憾的是,它未能逃過一劫,終被細枝刮落,死在地上。
- 注:產(chǎn)于英國北部,但種植于別處。根據(jù)懷特的測量結果,那棵山榆當時可能有250年樹齡了。
- 注:19世紀時,英格蘭南部已見不到渡鴉,盡管在西部的德文和康沃爾仍能發(fā)現(xiàn)其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