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朱熹錯了嗎

花下喝茶為讀書:雨云讀書手記 作者:雨云


朱熹錯了嗎

舊歷年,收到東方出版社出版的傅佩榮先生的著作《朱熹錯了》。一直想說說翻閱這本書的感覺,但卻不知從何開始。最早知道朱熹,從他的“存天理,滅人欲”始。后來關(guān)注朱熹,是因為我的出生地江西與生活地福建都與朱熹有著很深的淵源。

史料記載,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二十二歲的朱熹出任泉州府同安縣主簿。任職期間,朱熹曾數(shù)次登臨嘉禾里金榜山,臨海遠眺,還作詩《金榜山》,作文《金榜山記》,對金榜山情有獨鐘。現(xiàn)在去廈禾路的金榜山,都能讀到鐫刻于石頭上的朱熹詩文。朱熹詩文中詠及的一人不能不提,就是曾隱居金榜山石室的陳黯。陳黯何許人也?據(jù)《陳氏宗譜》記載,陳黯乃婺源縣令陳元通之子,而徽州府婺源縣(今屬江西省婺源縣)是朱熹的祖籍,可見朱熹是有故鄉(xiāng)情結(jié)的人。

我還傾向于另一個原因,朱熹有志于學習陳黯,過著書立說的隱居生活。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朱熹就自同安棄官,致力于學術(shù)研究,歷時二十余年。淳熙五年(1178年),四十九歲的朱熹才出任南康(今屬江西省星子縣)知軍,淳熙八年(1181年),改除提舉浙東常平鹽公事。光宗即位后,又知漳州、潭州。寧宗即位,除煥章閣待制兼待講。因此,朱熹的一生,自舉進士至死,五十年經(jīng)歷了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仕于外者共九年,立于朝者四十日,為寧宗講《大學》,其余四十年都過著講學著書的生活。

朱熹的一生,不光學術(shù)上繼承二程(指程顥、程頤),獨立發(fā)揮,自成體系,還推動了書院教育走上正軌。淳熙十二年(1185年),朱熹動員衡州官府重修石鼓書院,提出把書院辦成德行道義之實的教育機構(gòu),撰寫了名垂千秋的《石鼓書院記》。淳熙五年(1178年),朱熹出任“知南康軍”,盡管他重新入仕,卻未忘自己的學者身份,在廬山唐代李渤隱居舊址,建立了白鹿洞書院,進行講學,并制定一整套學規(guī)。紹熙四年(1193年)朱熹任職于湖南,不顧政務(wù)纏身,又主持修復(fù)了另一著名書院──岳麓書院,使之與白鹿洞書院一樣,成為朱熹講學授徒、傳播理學的場所??梢哉f,書院在南宋的盛行,幾乎取代官學,這種盛況是與朱熹的提倡直接有關(guān)的。讀一讀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丁東、謝泳所著《教育放言錄》,就知道后來的教育體制改革、書院的消失,是多么可惜的事情。

不得不說,作為著名的國學研究者,傅佩榮先生選擇了一個比較吸引眼球的研究點。朱熹是什么人?是繼孔子、孟子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世稱朱子。他錯了?錯了什么?光這一個“錯”字,就讓人好奇,就想一睹為快。

《朱熹錯了》副題為“評朱注四書”。四書依朱熹的編排順序為《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本儒家經(jīng)典。六百多年來,中國的讀書人學習儒家,也深受朱熹思想的影響。傅佩榮先生的《朱熹錯了》,針對的主要問題就是朱熹表面在注解四書,其實是朱熹用四書來注解自己的思想。

首先,作者沒有否認朱注四書在推廣及發(fā)揚儒家學說方面的貢獻;其次,作者對朱注四書的排列順序提出異議,認為《大學》《中庸》置于《論語》之前有違常理。所以,《朱熹錯了》依作者的思量依次針對《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的朱注,進行了省思與分辨,指出朱注哪一句不合理,哪一句沒根據(jù),哪一句弄錯了。更是將重心放在了《論語》上,占用了百分之五十的書量,從五十二個方面指出朱注思想對《論語》注解的失誤。比如第一輯第一篇《時機的重要》,對《論語》首篇《學而》首章首句“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辨析,針對朱注中的“學”“時”“習”進行了引經(jīng)據(jù)典的討論。

對于學術(shù)史上的“六經(jīng)注我,我注六經(jīng)”的闡釋經(jīng)典,我是不太懂,但我知道世間的事本就不是簡單的錯與對,一部戲劇尚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之說,何況學術(shù)思想的探討與推廣。我就不喜歡朱熹的“存天理,滅人欲”,相信很多人都不喜歡??鬃涌偸鞘ト税?,他不是也說出了“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這么偏頗該打的話嗎?朱熹對“四書”的解釋闡發(fā)了他個人的學術(shù)觀點。朱熹對儒學的最大貢獻就是活學活用,創(chuàng)立了集儒家思想之大成的理學。

傅佩榮先生的《朱熹錯了》對朱注四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辨明朱注與原文之間的歧義,幫助讀者了解四書的原意,也是在闡述他的學術(shù)研究學術(shù)觀點。但他自己有沒有局限呢,也很難說。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學習就是思考的過程,就是要有自己的辯證。不苛責,也不盲目崇拜。誰知道六百年后,后人又是如何釋讀《論語》的呢?陳寅恪說過這么一句話:“讀書不肯為人忙。”那才是真正學者的生活。學術(shù),說到底是學者自己的事。

2014-01-02

  1. 傅佩榮:《朱熹錯了》,東方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
  2. 泉州府同安縣:今屬廈門同安區(qū)。
  3. 嘉禾里:廈門舊稱。
  4. 陳黯乃婺源縣令陳元通之子:此處有爭議,《陳氏宗譜》的說法,查無實據(jù)。清道光《廈門志》稱陳黯之父為陳贄;2005年出土的陳元通夫婦墓志銘載明,陳元通有二子,長曰肇,次曰皋,亦證明陳黯不是陳元通之子。如是這樣,朱熹極力推崇陳黯的故鄉(xiāng)情結(jié)就存在疑問了。
  5. 傅佩榮:當代著名《論語》研究專家,祖籍上海。臺灣輔仁大學哲學系畢業(yè),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專攻宗教哲學?,F(xiàn)任臺灣大學哲學系、所教授。曾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孟子的智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