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茶經(jīng)》,品茶性
閑來無事,下載了陸羽的《茶經(jīng)》,電子書?!恫杞?jīng)》字數(shù)不多,七千余字。細讀慢研之際,突然想,何不干脆打印出來,讀著方便呢?念頭一出,自己先就笑了。因為我想到了我喜歡的線裝書,就像突然邂逅久違的心上人,心情愉悅。
于是,整理字體,頁面設置,A4紙,兩欄排版,打印。
線裝是我國明代興起的一種新型書籍裝幀形式,也是我國古代最完美的一種書籍裝幀形式。在它之前還有繩串聯(lián)、竹簡、帛書、石經(jīng)(石碑)、拓印(卷軸)、經(jīng)折裝、旋風裝和蝴蝶裝、包背裝
等等。
線裝書的一般加工流程為:折頁、配頁、撞齊、訂紙捻、配封皮、三面裁切、打眼、穿線、包書角等。我這個后人加業(yè)余操手,就只能簡單為之了:折頁、撞齊、打眼、穿線、重壓(壓實壓平)。我裝訂的第一本線裝書就這樣完成了,《茶經(jīng)》在茶文化發(fā)展史上的神圣地位也在我的操作中更顯得莊重了。
《茶經(jīng)》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學專著,是陸羽對人類的一大貢獻。
陸羽,字鴻漸,號季跡,又名疾,別號桑苧翁,自號竟陵子,生于唐玄宗開元年間,復州竟陵郡人。陸羽對茶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經(jīng)常與朋友談茶、品茶。陸羽的一生都在研究茶事,種植、栽培、烹煮,腳步遍及全國各大茶區(qū)。他逢山駐馬采茶,遇泉下鞍品水,考察、整理、著述、刻印,僅《茶經(jīng)》一書,就用時二十七年。也因為此,中國茶事在一代茶圣的影響下,漸漸盛行,千年不衰。
《茶經(jīng)》一書分上、中、下三卷,共十個部分,主要內(nèi)容是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飲、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圖等。
飲茶思源,閱《茶經(jīng)》,摘錄,知之: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樹如瓜蘆,葉如梔子,花如白薔薇。
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間。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搗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茶葉,野者上,園者次。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芽者次;葉卷上,葉舒次。
飲茶,早取為茶,晚取為茗。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其煮器,若松間石上可坐,則具列(茶之器)廢。若瞰泉臨澗,則水方、滌方、漉水囊(茶之器)廢。
知茶如此,茶之幸也。
非常簡潔的一段文字,就告訴了我們這么多的茶知識。什么時間采茶,怎么造茶,什么茶好,什么水好,什么環(huán)境品茶,哪些可以簡略,既讓人們懂得了茶,又不拘泥于形式,真是一本好茶書。
魯迅先生在《喝茶》中說,喝茶,喝好茶,要用蓋碗,還須在靜坐無為的時候,當他正寫著《吃教》的中途,拉來一喝,那好味道竟又不知不覺地滑過去,像喝著粗茶一樣了。說到碗,《茶經(jīng)》告訴我們,首推越州,并與邢州
比較詳盡:
若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類雪,則越瓷類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綠,邢不如越三也。
我正靜坐無為,該喝茶了。暑期潯陽之行,有一大收獲,就是帶回些好茶。一是廬山的云霧,二是杭州的龍井,三是四川的竹葉青,皆是沒有經(jīng)過發(fā)酵的綠茶,有著自然的山野氣息。最難得的是大姐送的竹葉青。
竹葉青,產(chǎn)于四川峨眉山。外形扁條,兩頭尖細,形似竹葉。我面前的這筒竹葉青,裝在黑白兩色的紙制筒里,黑色部分如中國的水墨畫,水印“竹葉青”三字,或大或小,水墨字遍布。兩色交接,白色處寫有老子《道德經(jīng)》中的名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弊钣幸馑嫉氖?,在質(zhì)量等級標示處除標有“特級”二字外,又在括弧處標有“靜心”二字。這“靜心”二字顯然與特級無關,與喝茶人的心境有關。這茶,是要靜心才能喝的。也或者說,這茶,喝了使人靜心。茶性,人性,需性情相投。就像煮茶的水,也如陸羽說的,須挹山之清流,乳泉、石池漫流者,才能得出好茶。
茶,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人的完整世界,就像現(xiàn)在,泡一杯竹葉青,看茶葉翻騰,然后平穩(wěn)下來,一點點豎起來,懸浮著,又一點點沉于杯底。一切都靜悄悄的。簡單、自然、舒適,在《茶經(jīng)》抒寫的氛圍中,只此就好!
2008-10-07
- 蝴蝶裝:始于唐代后期,盛于宋朝的書籍裝幀形式。
- 包背裝:元代、明代的書籍裝幀形式。
- 復州竟陵郡:今湖北天門。
- 越州:今浙江紹興。
- 邢州:今河北邢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