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習(xí)之論文

容齋隨筆全鑒 作者:[宋] 洪邁 著;蔡踐 譯


李習(xí)之論文

【原文】

李習(xí)之《答朱載言書》論文最為明白周盡①,云:“《六經(jīng)》創(chuàng)意造言,皆不相師。故其讀《春秋》也,如未嘗有《詩》也;其讀《詩》也,如未嘗有《易》也;其讀《易》也,如未嘗有《書》也;其讀屈原、莊周也,如未嘗有《六經(jīng)》也。如山有岱、華、嵩、衡焉,其同者高也,其草木之榮,不必均也。如瀆有濟、淮、河、江焉,其同者出源到海也②,其曲直淺深,不必均也。天下之語文章有六說焉:其尚異者曰‘文章詞句,奇險而已’;其好理者曰‘文章敘意,茍通而已’;溺于時者曰‘文章必當對’③;病于時者曰‘文章不當對’;愛難者曰‘宜深,不當易’;愛易者曰‘宜通,不當難’。此皆情有所偏滯,未識文章之所主也。義不深不至于理,而辭句怪麗者有之矣,《劇秦美新》、王褒《僮約》是也。其理往往有是者,而詞章不能工者有之矣。王氏《中說》、俗傳《太公家教》是也。古之人能極于工而已,不知其辭之對與否、易與難也。“憂心悄悄,慍于群小”,非對也;‘遘閔既多,受侮不少’,非不對也;‘朕堲讒說殄行,震驚朕師’,‘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劉’,非易也;‘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非難也?!读?jīng)》之后,百家之言興,老聃、列、莊至于劉向、揚雄,皆自成一家之文,學(xué)者之所師歸也。故義雖深,理雖當,詞不工者不成文,宜不能傳也?!逼湔撚谖恼呷绱?,后學(xué)宜志之。

【注釋】

①李習(xí)之:名翱,字習(xí)之。歷任國子博士,史館修撰,官至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著有《李文公集》。本集題下有注云:“一本作梁載言。”②瀆(dú):入海之河,也泛指河川。濟:濟水。淮:淮河。河:黃河。江:長江。③溺于時:順應(yīng)世俗。

【譯文】

李習(xí)之所著的《答朱載言書》闡述文章最是清楚詳細,里面說:“《詩經(jīng)》、《書經(jīng)》、《禮記》、《樂經(jīng)》、《周易》、《春秋》六經(jīng),立意用語,都有各自的特點,都沒有互相仿效引用。因此在讀《春秋》的時候,就找不到引用《詩經(jīng)》的地方。在讀《詩經(jīng)》的時候,就找不到引用《易經(jīng)》的地方,在讀《易經(jīng)》的時候,就找不到引用《書經(jīng)》的地方。甚至,在讀屈原、莊周的文章時,都找不到里面有引用《六經(jīng)》的地方。例如,高山,有泰山、華山、嵩山、衡山,它們的共同點就是高,而說到草木的繁盛,那么就全然不同了。又如河川,有濟水、淮河、黃河、長江,它們的共同點就是從發(fā)源地流出,都會流入大海,至于說到河道的曲直、深淺,則是全然不同了?,F(xiàn)在評判文章有六種說法。崇尚怪異的人說,文章的詞句,一定要奇特驚險;喜歡辯論的人說,文章敘述表明立意,一定要順暢;順應(yīng)世俗的人說,文章一定要對仗工整;厭惡世俗的人說,文章不能講究對仗工整;喜歡深奧的人說,文章應(yīng)該深奧,不能淺??;喜歡簡單的人說,文章應(yīng)當通順不能太深奧。這六種情況,都是因為每個人的情感喜怒哀樂不同,并沒有認識到文章的主題總旨到底是什么。有的文章義理說得淺顯不夠通透,但是詞句的運用卻異常華美,像《劇秦美新》、王褒的《僮約》,就是這樣的。有的文章道理講得很好,但是不注重文辭的修飾,語句粗俗,如王通的《中說》、俗傳《太公家教》,就是這樣的。古人能夠在文章文字上盡心,但是不清楚詞句是否對仗,語言是易是難?!皯n心悄悄,慍于群小’,是部隊長的。‘遘閔既多,受侮不少’,是對仗的?!迗糇嬚f殄行,震驚朕師’,‘菀彼桑柔,其下侯旬,捋采其劉’,是不容易看懂的。而‘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是簡單易懂的。自《六經(jīng)》之后,百家的觀點開始陸陸續(xù)續(xù)傳播開來,老聃、列子、莊子,以至于劉向、揚雄,在文學(xué)界都開始自成一家,學(xué)習(xí)寫文章的人開始將他們作為老師。因此道理講得雖然深奧,但是說理要恰當,詞句不工整不能成為好文章,最好不要流傳?!崩盍?xí)之關(guān)于文章的論述就是這樣,后面學(xué)習(xí)的人應(yīng)該了解一下他的論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