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融皇甫規(guī)
【原文】
漢順帝時,西羌叛,遣征西將軍馬賢將十萬人討之。武都太守馬融上疏曰:“賢處處留滯①,必有潰叛之變。臣愿請賢所不用關東兵五千,裁假部隊之號,盡力率厲,三旬之中必克破之?!辈粡摹Yt果與羌戰(zhàn)敗,父子皆沒,羌遂寇三輔,燒園陵。詔武都太守趙沖督河西四郡兵追擊。安定上計掾皇甫規(guī)上疏曰:“臣比年以來,數(shù)陳便宜。羌戎未動,策其將反;馬賢始出,知其必敗。愿假臣屯列坐食之兵五千,出其不意,與沖共相首尾。土地山谷,臣所曉習,可不煩方寸之印,尺帛之賜,可以滌患。”帝不能用。趙沖擊羌不利,羌寇充斥,涼部震恐,沖戰(zhàn)死,累年然后定。案,馬融、皇甫規(guī)之言曉然易見,而所請兵皆不過五千,然訖不肯從,乃知宣帝納用趙充國之冊為不易得②,所謂明主可為忠言也。
【注釋】
①留滯:拖延,停留不動。②趙充國:字翁孫,西漢著名將領。為人有膽識和謀略,熟悉匈奴和氐羌的習性,曾隨李廣出征匈奴,率七百壯士突出匈奴的重圍。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漢宣帝采用了他的計策,平定了羌人的叛亂,并實行屯田。第二年,諸羌人投降,趙充國病逝后,謚號壯。
【譯文】
漢順帝在位時期,西羌發(fā)生叛亂,漢順帝派遣西將軍馬賢率領十萬士兵對其進行討伐。武都太守馬融上奏說:“馬賢領軍的話會處處拖延,一定會導致軍隊發(fā)生戰(zhàn)敗叛亂的事情。我愿意率領馬賢所不用的五千名關東軍,假借一個部隊的番號,竭盡全力當表率來激勵戰(zhàn)士們,一個半月內(nèi)一定能夠克敵取勝?!睗h順帝沒有同意。后來,馬賢果然在與西羌的交戰(zhàn)中戰(zhàn)敗,父子二人都戰(zhàn)死了,西羌乘勝追擊擾亂關中地區(qū)掠取財富,燒了漢帝的陵園。漢順帝于是下詔命令武都太守趙沖率領河西四郡的官兵前去追擊。安定上計掾皇甫規(guī)上奏說:“我最近幾年來,多次上書討論邊疆的事情:在西羌還沒有動兵的時候,我就說他們要謀反;馬賢剛開始要出兵的時候,我就知道他會戰(zhàn)敗。希望朝廷能夠借我五千名屯列坐食之兵,出其不意,與趙沖首尾呼應。那個地區(qū)的地形地貌,我都知曉,不用再賞賜我印綬和布帛,就可以清除禍患?!睗h順帝依舊沒有采納。最后趙沖攻擊西羌失利,羌人大批集結,西涼也受到了波及,趙沖戰(zhàn)死,經(jīng)過幾年的時間才被平定。我認為如果按照馬融、皇甫規(guī)之的建議去做,效果顯而易見,況且他們要的只是不到五千的兵,皇上都沒有答應,從而不難發(fā)現(xiàn),漢宣帝能夠完全采納趙充國的計策是多么難得。這就是所說的只能對英明的君主才能進獻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