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畫壁》:大千世界枕中記
壁畫里的世界
江西的孟龍?zhí)?,還有朱孝廉,兩人一塊去一座寺廟游覽。寺廟里供奉著志公和尚的像,還住著一個老和尚。老和尚很熱情地領著兩人四處游覽,來到大殿里,墻上的壁畫栩栩如生,其中有一位垂髫的散花仙女,漂亮極了。朱孝廉被壁畫里的仙女吸引,目不轉睛地盯著看,以至于目眩神搖,突然之間就感覺如駕云霧,進入到了壁畫里的世界。入畫后,他受到垂髫仙女的引誘,兩人同居廝守在一起。
過了幾天突然聽到門外有人來,朱孝廉和仙女偷眼看時,是天庭執(zhí)法的一個金甲使者,說是要來檢查有沒有下界的人混進來,然后就開始四處搜查。仙女嚇得面如土色,趕快躲開了,留下朱孝廉一個人藏在床底下,好在沒被搜到,但是也難受得夠嗆,也不知道藏了多久……
再說壁畫外面的大殿里,孟龍?zhí)墩谟斡[,轉身卻不見了朱孝廉,就問老和尚。老和尚彈了彈墻壁,喊道:“朱檀越趕快回來!”正藏在床底苦不堪言的朱孝廉聽到喊聲,就從壁畫里飄身而下,站在那里呆若木雞。好不容易回過神來,朱孝廉回頭再看壁畫,壁畫里的垂髫少女已經(jīng)變成螺髻翹然的少婦裝扮。老和尚仿佛深知就里,開導朱孝廉說:“幻由心生啊!”朱孝廉與孟龍?zhí)洞笫荏@嚇,趕緊告別離開了。
南柯一夢
《畫壁》這個故事太過離奇,一個大活人怎么可能進入“壁畫”的世界里去?但是在中國古代筆記小說里,類似的故事并非個案,例如《南柯太守傳》的記錄:
游俠之士淳于棼,家門口有一株大古槐。這天,淳于棼跟朋友們在槐樹下嘮嗑豪飲,喝得酩酊大醉,兩個朋友把他扶回家里休息。剛剛躺下,突然兩個紫衣使者前來拜訪,說是奉大槐安國國王之命來邀請淳于棼。淳于棼就跟著兩位使者,出門登車往大槐安國而去。來到大槐安國,拜見國王,國王賞識淳于棼,招淳于棼做了駙馬,又拜其為南柯郡的太守,從此之后淳于棼有了享用不盡的榮華富貴。淳于棼做南柯郡太守二十多年,甚有政績,頗受寵任。后來鄰國檀蘿國的軍隊入侵,淳于棼帶兵迎敵失利,不久公主病死,淳于棼護喪回到都城,又受到國王的猜忌。淳于棼變得悶悶不樂,國王于是讓他回老家以調適一下心情。淳于棼剛一入家門,就矍然夢醒,睜眼一看,扶他進來的兩個朋友還在,西邊的太陽尚未落下。淳于棼趕緊跟兩個朋友出去尋找,看到門口大槐樹下有個螞蟻洞穴,積土呈現(xiàn)出城郭臺殿之狀,跟夢里所見一一相符,才明白原來夢里來到螞蟻窩里逍遙了幾十年,所有的榮華富貴,不過是南柯一夢,于是深感人生之虛幻,遂棄絕酒色,棲心道門。
枕中記
還有一個類似的典故叫《枕中記》。唐朝開成七年的時候,有個人叫盧英,在邯鄲城的一個小旅店里,遇到了一個自稱姓呂的道士,兩人攀談起來。盧生抱怨說,自己都一大把年紀了,還是一無所有,沒錢沒名聲沒地位沒老婆,曾經(jīng)建功立業(yè)、衣錦還鄉(xiāng)的雄心壯志,都已打了水漂,難道這輩子果真要一事無成?呂道人笑了,從包里拿出個枕頭遞給盧生說:“枕著我這個枕頭睡吧,保你能夠榮華富貴!”
這時,旅館老板正開始蒸小米飯,盧生也累了,就枕著枕頭睡了。過了幾天,盧生回到家里,又一晃幾個月過去了,盧生交了桃花運,竟然娶到清河的崔氏之女為妻。崔氏之女容貌秀麗,最重要的是陪嫁相當豐厚,盧生高興得合不攏嘴,想來真的是翻身了。這還沒完,很快科考成績下來,盧生中了進士,此后在官場上飛黃騰達,從官舍人累遷到節(jié)度使,因為軍功卓著,擢升為宰相。他當宰相十多年,其五個孩子都是大官,孫兒輩也有十多人,他的親家都是天下的名門望族,盧生亦得享高壽,至八十而死。死了之后,他就醒了,睜眼一看,旅館老板蒸上的小米飯還沒熟呢!盧生很是納悶,問:“難道剛才在做夢嗎?是夢的話怎么又那么真實呢?”呂道士笑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正是如此??!”盧生憮然良久,若有所思,給呂道人磕頭拜謝,后來入山求道去了也未可知。這就是成語“黃粱一夢”的由來。
類似的故事其實還有不少,除了“南柯一夢”“黃粱一夢”“畫壁”之外,《聊齋志異》里還有《續(xù)黃粱》一文,以及民間傳說中的“漢鐘離點撥呂洞賓”“呂洞賓點撥白牡丹”等。這些個故事情節(jié)大致類似,就像個開源軟件,人人都能拿來用,也不知道是誰抄的誰。
生發(fā)“向道之心”
上面幾個類似的故事,其主旨都一樣,就是引人產生向道之心。多數(shù)的修道者,并非生來向道,很多是由于特殊的機緣而生發(fā)向道之心,從此潛心修煉。下面把幾種情況簡單地列舉一下:
第一種情況是遭遇了生死大事,從而產生向道之心。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佛祖釋迦牟尼。釋迦牟尼本是迦毗羅衛(wèi)國的王子,國家雖說不大,但是一生享受榮華富貴還是沒問題的。釋迦牟尼從小在蜜罐里長大,據(jù)說都沒出過宮門,長大后釋迦牟尼娶妻生子,所有人都認為他會順理成章地繼承王位,但是一次出行改變了釋迦牟尼的命運。在出行當中,釋迦牟尼看到了民間老百姓的生老病死之殘酷,非常震驚,就問身邊的大臣:“我貴為王子,也會有生老病死嗎?”大臣回道:“任何人都會生老病死的,即便貴為國王也不例外!”生老病死的事實讓釋迦牟尼大受震撼,陡然而生向道之心,以求解決生老病死的大事。于是,他放棄了王位,尋師修行去了。
第二種情況是因命運不順而生求道之心。歷史上很多著名道士,他們入道的原因是身有疾病,典型的如古代的干吉、陶弘景、陸修靜、孫思邈,近代的陳攖寧等,不勝枚舉……他們因飽受疾病的折磨,而轉向求道。更有很多是因命運多舛而求道,可知“命運不順”往往是走向求道之路的機緣。傳統(tǒng)命理學里有句話頗耐人尋味:“有病方為貴,無傷不是奇,格中若去病,財?shù)撓蚕嚯S”。意思是說,怎樣判斷一個人的命運好壞?如果人一生中順順利利,沒有什么坎坷,反而不是什么好命,這樣的人一生往往是碌碌無為。倒是那些命中遭遇災難的人,方有可能成大器,是以孟子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但是要成大器也不是僅遭遇災難就可以了,世上倒霉的人太多了,怎么可能個個都走出困境獲得成功!還得是命里能夠通過一定手段,把這些災難處理掉的人才能夠真正地建功立業(yè)。道理雖說如此,但其中困難太多了。求道以求生,對很多身患疾病、遭遇不幸的人來說,是走出逆境的唯一選擇。
第三種情況就類似于本文所說的“黃粱一夢”“南柯一夢”了。淳于棼、盧生他們本來未見向道之心,如果不是碰上高人點撥,估計要在紅塵里摸爬滾打一輩子。正是因為有了“一夢”的機緣,他們猛然領悟到榮華富貴、功名利祿不過如過眼煙云一般,油然而生發(fā)向道之心。這種感觸我們可能都曾有過,一直以來孜孜以求功名利祿,猛然發(fā)現(xiàn)到頭來都是黃土一抔,到底有什么意思??!所以每個人的心里,其實都有著向道的種子,就看有沒有機緣發(fā)芽生根了。
蒲松齡也看出了《畫壁》里老和尚想要拉朱孝廉入伙的貓膩,感嘆說:“菩薩點化愚蒙,千幻并作,皆人心所自動耳。老婆心切,惜不聞其言下大悟,披發(fā)入山也?!鳖H為朱孝廉沒有借此大徹大悟惋惜??傊?,《畫壁》里的老和尚取“拿來主義”,也想玩“黃粱一夢”這一套來點化朱孝廉,可惜失敗了。
末法時代
呂翁用“黃粱一夢”開導了盧生,老和尚用“畫壁”一法開導朱孝廉卻失敗了。難道說呂翁的道行就比老和尚高?這倒未必,真正的原因是末法時代,人心變了,悟性變了。
“末法時代”是佛教的說法。佛教認為,佛法的傳播共分為三個時期,正法時期五百年,像法時期五百年,末法時期一千年。這里的五百年、一千年是個大約數(shù),不一定準確,但大致意思已經(jīng)表達清楚了。據(jù)說正法時代因為離釋迦牟尼年代比較近,這一時期所傳的佛法是正規(guī)的、最接近佛祖所傳的佛法(個人意見,這一時期對應小乘佛法);像法時代離釋迦牟尼的年代有了一定距離,這時的佛法已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原始佛法,但畢竟離真正的佛法不遠,所以還是像模像樣的佛法(個人意見,這一時期對應大乘佛法);末法時代離真正的佛法已經(jīng)很遠了,嘴上口口聲聲是佛,其實多是舍本逐末,遠離乃至背離佛法,所以稱作末法時代。
盧生所處的唐朝,應該還算是像法時代吧,那時的人雖然也有功名利祿的欲望,但總體來說心靈還是比較淳樸,離正法時代不是太遠,悟性還比較好,因此一見世事如幻,馬上就能大徹大悟。而到了朱孝廉的年代,社會早已進入末法時代。末法時代里,人的后天思維特別發(fā)達,腦子里裝著太多功名利祿,太多小九九,整個腦子眾聲喧嘩。在這種狀態(tài)下,開悟的能力就遠遠不足了,所以一遇到世事如幻,不再如盧生、淳于棼一般大徹大悟,反而是驚心于被迷幻,慶幸于能逃脫,腦子里光去考慮這些思辨問題了,所謂患得患失,哪里還有精力去徹悟!所以朱孝廉沒有恍然大悟,并非老和尚的道行不夠,實在是處于末法時代,人心變了,再使用以前那種“黃粱一夢”的法門,已經(jīng)不合時宜了。
《畫壁》里的催眠
其實提到“黃粱一夢”“南柯一夢”的典故,讀者應該早已意識到《畫壁》故事實際上就是一次引人向道的“催眠”。這也并非空穴來風,還是有所根據(jù)的。對催眠術有所了解的朋友,能夠看出《畫壁》里老和尚使用的催眠手法正是“單調催眠法”。電視劇里常有催眠師把懷表放在被施術者面前擺來擺去,當事人很快進入催眠狀態(tài)的場景。這里用的其實就是“單調催眠法”?!懂嫳凇防镏煨⒘幢诋嫞o盯著里面的美女,在這種單調的刺激之下,再加上老和尚的催眠誘導,很快就能進入催眠狀態(tài)。當然催眠手法里還有一些秘密,咱們稍后再說,當務之急是先解釋下什么是催眠。
催眠跟睡眠有著本質區(qū)別,甚至可以說是兩碼事,但是不管你怎么強調,總有人要把二者混淆,真是讓人沒脾氣了。當然,這也不能怪誤解者,之所以總有人把催眠與睡眠混為一談,最根本的還是“催眠”這個名字的誤導。催眠,不就是催促睡眠嗎?況且看電視上的一些催眠術表演,被催眠者不都在那里睡著了?要怪只能怪“催眠”這個名詞起得不合適,但我們暫時也想不出更好的名詞取代之。下面談下我理解的“催眠”的真實含義。
按照現(xiàn)代心理學的觀點,人的大腦分成多個功能模塊,每個功能模塊專管一項工作。譬如理性模塊主管理性思維,運動模塊主管身體動作,快樂模塊主管快樂感覺,痛苦模塊主管痛苦感覺,語言模塊主管語言功能,不過東西方的語言模塊在大腦里的位置也不相同……這就是大腦的功能模塊說。
大腦功能模塊說是不是有道理呢?我們可能都有過這種體驗,你騎車去某個地方,在路上什么也沒想,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到達目的地了,感覺好神奇的樣子。這種現(xiàn)象怎么解釋?其實騎車行為并非由大腦的理性思維模塊主管,而是由運動模塊主管,各個功能模塊可以各自為政,所以騎車的時候,運動模塊起作用就可以了,思維模塊不需要介入,或者只需要偶爾配合一下,這樣使得你到達終點后,感覺整個的行程一片空白,懷疑自己是不是騎車的時候睡著了……
有個笑話說的也是這個原理:有一百多條腿的蜈蚣,在街上大搖大擺地走著。螞蟻看不慣了,就想戲弄蜈蚣一下,于是就走上前去對蜈蚣說:“蜈蚣大哥,小弟請教你個問題,你在往前邁左邊第一條腿的時候,你右邊的第三十條腿是往前邁,還是往后蹬呢?”蜈蚣干瞪著眼想了一會兒,結果就不會走路了。聰明的朋友馬上就能領悟了,蜈蚣走路的時候用的是主管運動的神經(jīng)模塊,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則是運用了理性思維模塊,等蜈蚣用理性模塊去思考并指導走路時,自然是外行指導內行,肯定就不會走了。這個笑話非常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成語“邯鄲學步”。
啰唆了這么多,其實就是想說“人腦由多個功能模塊組成,各個模塊能夠相對獨立運作”這個理論。
理解了上述理論,催眠也就容易理解了。所謂催眠,就是弱化大腦里的理性思維模塊,同時激活其他功能模塊的行為。所以催眠絕不是睡眠,在睡眠過程中,大腦中大多數(shù)的功能模塊被抑制或被弱化了,而催眠則僅僅弱化了理性思維模塊,其他的功能模塊都可以通過誘導,而處于活躍運作狀態(tài)之中。由此反觀朱孝廉在“畫壁”世界里的諸多表現(xiàn),就知道他顯然是被催眠了。
幻由心生
當被催眠者長時間地接觸某種單調刺激(如《壁畫》里的某個人物,或懷表的來回晃動)時,過于單調的刺激不需要大腦思考太多,這時理性思維就會很快弱化下來,從而進入似乎無意識的狀態(tài)。理性思維的弱化意味著朱孝廉已基本進入催眠狀態(tài)。這時需要老和尚稍微那么誘導一下,他就能“進入”壁畫里的神奇世界。
但是進入“壁畫”以后會發(fā)生怎樣的故事,就并非老和尚所能全權決定的了??梢钥隙ǖ氖牵煌娜诉M入“壁畫”,會發(fā)生不同的事情,究竟會發(fā)生怎樣的事情,取決于心里的最敏感點。
朱孝廉在催眠狀態(tài)下進入“壁畫”后,主要發(fā)生了兩件事情:一是和仙女的纏綿,一是被天上的執(zhí)法者金甲使者追捕。而這兩個事件,實際上正是朱孝廉內心潛意識的投射。按精神分析學說來解釋,朱孝廉潛意識里非常好色,也很想放縱,這是其潛意識的敏感點之一;另外,身為孝廉,當為道德表率,所以朱孝廉又怕放縱聲色會遭到道德規(guī)范的懲罰,這是潛意識里的第二個敏感點。在催眠狀態(tài)下,大腦中的理性模塊暫時休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剩下比較活躍的敏感點就是那個要放縱一下的想法,還有怕因放縱而被懲罰的想法,這兩個活躍起來的敏感點就會自動構思演出一場戲劇,整個故事的情節(jié)就是先放縱一番,然后再因被追捕而恐慌懊悔。
《畫壁》里所展現(xiàn)的一切,其實就是內心潛意識的投射,所以佛教說“唯心所現(xiàn)”,而老和尚將其歸結為“幻由心生,貧道何能解”。身為老僧卻自稱“貧道”,端的是掛羊頭賣狗肉,但老和尚的道行很高卻是沒有疑問的。
催眠的神奇
催眠是很神奇的,甚至神奇到我們想不到。到底有多神奇,推薦看下一些催眠秀的節(jié)目就會略知一二。我看過湖南衛(wèi)視“好奇大調查”里關于催眠術的一期節(jié)目,這里借花獻佛,把里面催眠所展示的神奇現(xiàn)象簡單介紹一下。
神奇之一是“瞬間催眠”。這是對我們常識的一個顛覆。多數(shù)人一般覺得就算催眠很厲害,但至少也得花幾分鐘的時間才能成功催眠。不過事實呢?“好奇大調查”節(jié)目里,有兩三次瞬間催眠的展示,在短短幾秒鐘內,催眠師就引導被催眠者進入了催眠狀態(tài)。如果確實不是當事人有意配合,那還真是不可思議。破解瞬間催眠的真相,可以反復看“瞬間催眠”的視頻,思索其中的施術原理,只要想通了,無須親身去驗證,你就知道“瞬間催眠”的真假了。事實上,“瞬間催眠”是真實存在的。那它又是基于什么原理呢?這就如魔術的秘密一樣,催眠師是不會明說的,只能自己去破解,成功破解出來后的那種成就感,也是很不錯的!
神奇之二是洋蔥吃出蘋果味。節(jié)目里,被催眠者進入催眠狀態(tài)后,催眠師遞給被催眠者一個洋蔥,但是很無恥地告訴他這是蘋果,讓他好好享受美味,結果被催眠者吃起洋蔥來津津有味,跟吃蘋果沒什么兩樣。這還不算完,催眠師又給了被催眠者一個蘋果,但是告訴他這是洋蔥,被催眠者只咬了一口,辣得眼淚都出來了……倘若這時候催眠師給當事人一幅畫,并略作引導,估計又是一個“畫壁”的故事了。
神奇之三是催眠師讓被催眠者說出自己的銀行密碼,居然真的成功了。看到這里觀眾們真是倒吸一口涼氣??!不過催眠師很快就解釋說,大家也不要人心惶惶,讓被催眠者說出密碼,那是有條件的。在這個例子里,被催眠者對催眠師比較信任,又是在公眾場合表演,因而無須警惕,所以順利透露了銀行密碼,如果換成其他人,恐怕就無法成功了。又換了一個跟催眠師不熟的人來試驗,果然怎么都問不出銀行密碼來,所以觀眾可以安心了。不過,我倒覺得這個展示的潛臺詞是:那些看了節(jié)目后想利用催眠來犯罪的人,不要指望能把催眠用來犯罪,那是不可能的!
神奇之四是人體變鋼板。進入催眠狀態(tài)后,催眠師告知當事人他是一塊鋼板,非常堅硬,然后將被催眠者懸空放在兩個椅子中間,并讓上百斤重的人踩上去(此處友情提示,不要模仿)。即便女主持人那么柔弱的身軀,在催眠狀態(tài)下竟然也能承受上百斤的重壓,真的如鋼板一塊……這簡直就是武功高手??!你還別說,有的武功真就是這么練的。
金鐘罩 鐵布衫
武術里的硬功能夠抗重力擊打,甚至能夠刀槍不入。我們在電視、在街頭可能都看到過,這種功夫被形象地稱為“金鐘罩”或“鐵布衫”,意指身體如金鐘罩無懈可擊,或如穿了防彈衣一般不懼攻擊。《聊齋志異》里有一篇《鐵布衫》記載道:“沙回子……曾在仇公子彭三家,懸木于空,遣兩健仆極力撐去,猛返之,沙裸腹受木,砰然一聲,木去遠矣。”從中可見鐵布衫的神奇之一斑,但是這種武術硬功夫到底怎么練成的呢?下面這個故事可供參考。
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里記載:鄭成功占據(jù)臺灣的時候,有個廣東的異僧前來投奔,該和尚擅長金鐘罩鐵布衫,能夠袒臂端坐任別人用刀砍而無損,大刀就如砍在鐵石上一般,可謂神人。只是這個和尚性格驕蹇,得罪了鄭成功,鄭成功就想殺之,但又懼怕和尚的鐵布衫太厲害,怕殺不掉,就找了手下大將劉國軒商量。劉國軒見多識廣,很快想出一計。他請和尚赴宴,并選了孌童倡女姣麗善淫者十多人,給和尚表演了一種不健康的舞蹈,也就是脫衣舞。開始的時候和尚還能談笑自若,似無所見,過了一會卻突然閉上眼睛。劉國軒看準機會,手起刀落,就把和尚砍死了,和尚的鐵布衫功夫竟然沒有奏效。對此,劉國軒解釋道:和尚的鐵布衫,靠的是練氣自固。心定而氣聚,心動則氣散。和尚定性超群,睹美色之初,能夠不為所動,所以敢放眼去看脫衣舞,等他突然閉目不看的時候,我就知道他心已動,心動則氣散,氣散之時鐵布衫功夫就沒有啦,此時不動手,更待何時?
金鐘罩、鐵布衫,本質上其實就是把身體催眠成鐵板,不同的是,硬氣功不是被動催眠,而是一種主動的自我催眠,練功者在催眠狀態(tài)下,暗示自己硬如鐵板,再配合上排打訓練,確實能成就抗重力擊打的功夫。不過,倘如上面的和尚一樣,心動氣散了,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推而廣之,氣功又何嘗不是一種催眠?
矛盾的“催眠邏輯”
假如說《畫壁》是一個催眠事件的話,大部分內容都能講得通,但是也有那么幾處矛盾的細節(jié),看似不太好解釋。
例如剛開始的時候,朱孝廉看到“壁畫”里的仙女是垂髫少女,等到從“壁畫”里出來再回頭看時,畫里的少女卻變成了少婦的打扮;另外,孟龍?zhí)墩也坏街煨⒘畷r,看到“壁畫”里有朱孝廉的像,過了一會兒朱孝廉從壁畫里飄然而下后,壁畫里朱孝廉的畫像就不見了。我們都知道催眠是一種心理效應,很難作用于外在的客觀物質,那么,這里客觀存在的畫像又怎么會發(fā)生變化?倘若真是如此,那豈不是違背了唯物主義,證明了意識可以決定物質?
這里可以有多種解釋,一種解釋就是轉述故事的時候,免不了添油加醋,所以上述細節(jié)可能是轉述過程中的虛構與再創(chuàng)作。這個解釋雖然也能說得通,但也著實讓人失望,未免有點太小兒科。
其實,這里涉及“催眠”里的一個術語——“催眠邏輯”。催眠邏輯的大致意思是,被催眠的人可以同時相信互不相容的觀點或知覺……假如讓被催眠者對椅子做負性想象(即想象椅子已不在原處),那么要他們睜著眼睛在室內行走時,他們仍然會控制自己不碰到椅子,卻堅持說自己看不到椅子。也就是說,在催眠狀態(tài)下的邏輯,常常是自相矛盾的,當事人能躲開椅子,但偏偏說自己看不到椅子,這不是睜眼說瞎話嗎?
其實還真不是說瞎話。對這種自相矛盾的“催眠邏輯”,我們可以給出完美解釋:在正常的非催眠狀態(tài)下,我們的眼睛看到椅子,并把椅子的信息傳遞給視覺分區(qū),視覺分區(qū)又把椅子信息傳遞給理性思維分區(qū),理性思維分區(qū)把信息傳遞給運動分區(qū),運動分區(qū)則指揮當事人行走時避開椅子。在整個的流程中,椅子的信息已經(jīng)傳達給了理性思維功能分區(qū),所以當事人能夠意識到椅子的存在,認為自己看到了椅子。但在催眠狀態(tài)下,這種傳導路徑發(fā)生了改變,不再途經(jīng)理性思維分區(qū),而是呈現(xiàn)為:眼睛把椅子信息傳遞給視覺分區(qū),視覺分區(qū)把信息直接傳遞到運動分區(qū),運動分區(qū)直接指揮當事人避開椅子。整個過程并未把椅子信息傳遞給理性思維分區(qū),所以當事人并不能意識到椅子的存在,但在已經(jīng)接到信息的大腦運動分區(qū)的處理下,當事人仍然能夠避開椅子??梢姟按呙哌壿嫛辈贿^是對分區(qū)的傳導過程做了一次小小的改動,表面上不可思議的現(xiàn)象,其實就這么簡單。
現(xiàn)在回過頭來看《畫壁》里的上述疑點就能夠釋然了。并不是壁畫有了什么變化,而是在催眠狀態(tài)下,眼睛真實看到的跟思維里所意識到的,不一定是一回事,所以在朱孝廉的眼里,少女會發(fā)生裝扮上的變化,而在孟龍?zhí)兜难劾?,壁畫上會出現(xiàn)朱孝廉的畫像,這似乎也透露出,非但朱孝廉,就連孟龍?zhí)兑脖淮呙吡恕R瑫r催眠兩個人,并不是那么容易,所以《畫壁》里的老和尚可能還采用了一些作弊的催眠手段。
“游仙枕”的奧秘
所謂作弊,就是提升催眠效果的一些道具。不過咱先不說老和尚,先說一下“黃粱一夢”那類故事里常采用的一種催眠道具——“游仙枕”。五代時期的《開元天寶遺事》里有關于“游仙枕”的記載:“龜茲國進奉枕一枚,其色如瑪瑙,溫溫如玉,制作甚樸素。枕之寢,則十洲、三島、四海、五湖盡在夢中所見,帝因立名為游仙枕。”枕著這個游仙枕,在夢里就能游歷四方,如果能夠推廣開來,旅游部門該吐血了……
“黃粱一夢”里呂翁塞給盧生的枕頭,其實就是“游仙枕”。《枕中記》里說:“其枕青瓷,而竅其兩端”,這里“竅其兩端”的細節(jié)乃是關鍵,好好的枕頭,為啥非要鉆上兩個眼兒呢?無獨有偶,小說《三遂平妖傳》里也有關于“游仙枕”的記載:胡永兒……取出一個白土做就光光滑滑的小方枕兒,遞與陳學究道:“……此乃九天游仙枕,悅人魂夢,枕之百病俱除……”書童沒啥事,到鋪上去睡覺,見枕兒方便,就用著它。也是這小廝夙世有緣,好個九天游仙枕,多少王侯貴戚,目不曾見,耳不曾聞,倒是他試法受用。正是:黃粱猶未熟,一夢到華胥。
那個枕頭的樣子是“一邊枕墻上,泥金涂寫九天游仙枕五字。那一邊畫成兩扇門兒,上面橫個牌額寫仙界二字?!弊髡唏T夢龍感嘆說:“游仙枕上游仙夢,絕勝華胥太古天。此枕有誰相贈我,一生情愿只酣眠。”可惜了這么好的枕頭,被幾個小廝與不識貨的學究打碎了。而這個枕頭上畫著的兩扇門,應該是對《枕中記》里“竅其兩端”的改寫。
在枕頭兩側鉆上兩個眼兒,其中貓膩究竟何在呢?說到底就是為了增強催眠效果。按我的理解,枕頭里面會涂抹有促人催眠的一些藥汁,類似于現(xiàn)在的乙醚,藥物汁液不斷揮發(fā),通過枕頭兩端的小孔緩慢釋放,就能夠產生催眠的效果。但是古代沒有乙醚類藥物,那用什么呢?其實有類似作用的中藥古人早已發(fā)現(xiàn)了,例如茉莉根。中醫(yī)認為,茉莉根有一定的催眠及麻醉作用,并且將其應用到醫(yī)療或巫術實踐當中,例如《閱微草堂筆記》里有記載:“爾之入冥,茉莉根也?!币馑际钦f,你這個方士(巫師)能夠自己或帶人到陰間去游歷,不過是利用了茉莉根的催眠作用而已。這么看來,“游仙枕”是一種促進催眠效果的道具無疑了。
再回到《畫壁》里的老和尚這里。老和尚待在寺廟很久了,在廟里做了一些手腳也說不定。寺廟所供奉的有志公和尚像,而志公和尚在歷史上就是以靈異著稱的,想來老和尚也是善使這一手。他完全可以預先在大殿里放置一些有催眠效應的藥物香料,在這種環(huán)境下,孟龍?zhí)逗椭煨⒘透菀走M入催眠狀態(tài),催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藏密夢修術
催眠法不僅用來引人入道,也用來練功。前面提到金鐘罩、鐵布衫就是一例,而絕大多數(shù)的氣功本質上講都可被看成是某種程度的催眠?!洞呙咝g匯編》一書里,就提到了催眠能夠開發(fā)所謂的“特異功能”,包括成梯成橋實驗、變成柔軟如棉實驗、嚴冬覺熱暑天覺冷實驗、透視實驗、千里眼實驗、讀心術實驗等等。而另一本《秘藏超能催眠術》所列舉的催眠能開發(fā)的特異功能就更多了,諸如透視催眠術、金剛不壞身、他心通秘法、人格變換術、分身術、力大千斤法、鋼筋鐵骨術等。這里面可能有部分內容夸張,但至少還有那么一部分是真實的,例如成梯成橋、人格變換、嚴冬覺熱等,都是催眠中能夠做到的,對催眠師來說,已經(jīng)見怪不怪了。這兩本書其實可算是催眠學說對于氣功、巫術研究的一種介入。
不過要說把催眠練功發(fā)揮到淋漓盡致的,當屬佛教藏密里的夢修法了。對心理方面的探究,一直是佛教的長項。氣功大潮時期有本《藏密夢觀成就法》的書,就透露了佛教藏密里很多修夢的功法,諸如本尊觀照法、天目觀光法、培元法、觀夢法、變夢法、天眼通、息災法、增益法、敬愛法、降伏法等,有沒有效果不清楚,但由此可見,通過夢與催眠來修行,早就古已有之。
適合現(xiàn)代人的睡功
在睡眠中就可以練功健身,這無疑給忙碌的現(xiàn)代人帶來了福音?,F(xiàn)代科技帶來的極大方便,非但沒有讓人休閑,反而讓人更折騰了,使得現(xiàn)代人整天處于忙碌當中。以前沒有現(xiàn)在這么發(fā)達的交通工具,出門、出差的任務也就少,大家都樂得在家清閑;現(xiàn)在交通發(fā)達了,出遠門成為常態(tài),人們反倒不得清閑了。再如倘若沒有電腦,寫書還得靠手寫,排版也麻煩,那我恐怕也就打消寫本書的念頭,現(xiàn)在也不用埋頭敲字了……
整天為些瑣事忙得焦頭爛額的現(xiàn)代人,想要拿出大段的時間來練功,根本就是奢望。不過辦法是想出來的,睡功是一種很好的、節(jié)省時間的法子?,F(xiàn)代人即便再忙,至少也能保證每天的睡眠時間,按每天8小時的睡眠量計算,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如果能把這段時間拿來練功,應該是足夠了。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氣功大潮的時候,“睡功”比較流行,現(xiàn)在看來,那時的所謂“睡功”,往往是停留在氣功的層面,目的是要開發(fā)出一些潛在的所謂特異功能,因而在睡眠過程中,大腦往往在繼續(xù)做功,睡眠的質量可能就無法保證,養(yǎng)生效果也未必好。
真正健康有效的睡功,應該能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而大腦充分休息的一個標志就是無夢?!肚f子》里說的“至人無夢”指的正是這個狀態(tài)。按這一標準來衡量,睡覺時練的氣功追求有夢,以便在夢中練功,開發(fā)人的潛在能力,這樣的養(yǎng)生效果顯然大打折扣了。要說比較好的睡功,恐怕就是道教陳摶老祖的睡功了。陳摶睡功的具體練法我也不知道,但應該是無夢的,而不是在睡夢里導引來導引去地造作。
普通人睡眠時,大腦并不是完全休息的,還有一半的大腦在工作,所以經(jīng)常有夢,無法高效地休息。練睡功要開發(fā)特異功能的人,因為睡眠時有意識要有夢,這時大腦就更要工作,更無法徹底休息。細細想想,睡覺為啥非要做夢?把自己搞那么累干嗎?而莊子所說的“至人無夢”的睡功,其練法很簡單,就是在睡覺的時候練“莊子聽息法”,可能很快就入睡,也可能很久不能入睡,但都不要管,練下去就行。通過聽息法的練習,人在入睡的時候,大腦里除了極少數(shù)區(qū)域必須工作以外,大部分區(qū)域是能夠得到充分休息的。第二天一覺醒來,真可謂神清氣爽,此乃養(yǎng)生的一大良方,以致古人有詩云:“花竹幽窗午夢長,此中與世暫相忘。華山處士如容見,不覓仙方覓睡方?!?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5/05/20302284066734.png" />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周杰、高振友、余夫、王放點校,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第123頁。
- 參見馬松源編《馮夢龍全書》,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0年,第174頁。
- (清)褚人獲輯撰《堅瓠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29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