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篇 《瞳人語》:存神養(yǎng)生術(shù)

破異:探秘《聊齋志異》中的方術(shù)世界 作者:李學良 著


第二篇 《瞳人語》:存神養(yǎng)生術(shù)

瞳仁里的小人

長安書生方棟,為人風流好色,不守禮節(jié)。在街上碰到個美女,就拔不動腿了,這伙計還常常尾隨人家一段行程。臨近清明節(jié)這一天,方棟在街上看到一輛小車,旁邊有個騎馬的漂亮丫鬟在服侍,車子里坐著一位妝容艷麗、姿色絕美的二八佳人。為睹美色,方棟尾隨著車子走了很長一段路,車里人發(fā)現(xiàn)了很不高興,丫鬟沖著方棟叱責:“這是芙蓉城七郎的媳婦回娘家,又不是鄉(xiāng)下妹子,你瞅啥?”說完就抓起一把路上的車轍土,朝著方棟揚了過來。

方棟的眼睛被塵土迷住,揉了好一會才睜開眼,剛才跟隨的車馬早已不見蹤影,方棟心里很是驚疑?;丶液?,就覺得眼睛不太爽利,找人看時,發(fā)現(xiàn)眼睛上慢慢生起一層翳膜,有點類似于現(xiàn)在所說的白內(nèi)障,尤其右邊的眼睛上,厚厚的一層翳膜,四處求醫(yī)也治不好,慢慢地就失明了。

方棟非常懊悔,聽人說誦《光明經(jīng)》能夠解除厄運,于是請了一卷經(jīng)書,讓明眼人教自己念誦。剛剛開始念誦的時候還常常煩躁,后來就慢慢變得心靜。因為失明了也沒事可干,每天早晚只是趺坐誦經(jīng)不斷,一年之后,腦子里曾經(jīng)的種種亂七八糟的雜念基本都清除了。

這天他正在誦經(jīng),突然聽到左邊眼睛里有人說話:“黑漆漆的,悶死個人咧!”右邊的眼睛里有人回應(yīng)說:“咱們一塊出去逛逛吧,也算出口悶氣?!比缓蠓綏澗陀X得鼻腔里癢得難受,好像有什么東西從里面鉆出去一樣,過了一陣又回來了,仍然從鼻孔里鉆回到眼睛里去,又聽到對話說:“很長時間不照看花園了,花園里的珍珠蘭都枯死了”。聞聽此言方棟更加奇怪,趕緊讓妻子去看下花園,果然如此。夫妻兩個都感到奇怪,妻子就一直守在方棟身邊照看,看到有兩個小人從方棟的鼻孔眼里鉆出來,出門玩去了,過了不久仍然又從鼻孔鉆回方棟的眼睛里。就這么著兩三天,這兩個小人又商量,說是整天從鼻孔眼里往外鉆,麻煩得很,不如自己開條路吧,于是兩個小人很快把左眼上的翳膜給破開了,重見光明,但是右眼沒能破開,左眼就變成了雙瞳,也就是說兩個瞳人合住在一塊了。方棟的右眼雖然一直沒能恢復(fù),但是視力比那些雙目正常的人,還是要敏銳很多。方棟自己也像變了個人似的,從此之后以德行高潔受鄉(xiāng)人贊譽。

這個故事有點類似于前面的《耳中人》,但是顯然不是“守庚申”,瞳仁里鉆出小人之事也似乎太過荒誕,但是整個故事,里面大有說道。

“轍土”的藥性

方棟的一親芳澤惹惱了美人,被丫鬟用轍土揚了一臉,回家以后睛上生翳,很快就失明了。我們多有被沙土迷過眼的經(jīng)歷,雖說感覺不爽,不過要說會導(dǎo)致失明也太玄乎了點,以致不少人讀到這里,就確定這個故事是編造的了。但是且慢,按照中醫(yī)的理論,“轍土”還真具有致人失明的效力。

“轍土”,顧名思義,就是以前的土路上,馬車壓過的車轍痕跡里面的土,非常堅實。按照《本草綱目》記載,“轍土”也算是一味中藥,轍土又名為“車輦土”,主治惡瘡出汁等病癥。除了被當作中藥使用,“轍土”還曾用在“咒禁”方面,在《太平廣記》中曾有記載:唐寶歷年間,長樂里門口有個人想要引人注意,就當眾以刀刺自己的胳臂,對自己下手當然不會很重,只是破了點皮。不幸的是,被一個碰巧路過的白衣人不知做了什么手腳,這人胳臂上的傷口一下子血流如注,止都止不住。沒法子,這人找到這個白衣人哀求,白衣人指點他說,你手搓車轍溝里的土,做一個禱告,敷在傷口上就好了,試之果然良驗。

為什么“車轍土”在中醫(yī)和咒禁里能有如此的神奇功效?我們先看中醫(yī)典籍里記載的轍土的功用,主要是針對惡瘡出汁,還有出血不止之類的病癥。由此可以推導(dǎo)出,使用者取的是轍土對溢出物的“阻塞”作用。土主壅塞,能夠起到阻止的作用,所以說“水來土掩”,而車轍土的阻止作用更大。何以見得?被車碾壓過的土變得更加堅實,推理起來,壅塞阻止作用更強,中醫(yī)和咒禁就是取轍土這種強烈的“阻塞”性質(zhì)。

這么一來,丫鬟揚“轍土”使方棟失明的方術(shù)原理也就水落石出。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是神機之所在,也就是所謂的“眼神”。丫鬟不用普通的土,而偏偏選擇了“轍土”這種阻塞性很強的藥物,撒到方棟眼睛里,就容易形成睛中之翳,蒙蔽其人的眼神,這正是象形取意,也是被很多現(xiàn)代醫(yī)學專家所痛斥的“醫(yī)者意也”。當然,咒禁遠沒有這么簡單,還需要配合步罡、掐訣、畫符、藥物等多種手段,以便提升咒禁的效果。

現(xiàn)代城市里多是柏油路或水泥路,很難再找到車轍土了,所以此法在施用上就不太方便,倘沒練過大力金剛指,公路上是摳不下來土的。按理說,壓路機壓過的土尚可一試,打夯機下的土也還算湊合,不過這些速成品的效果要大打折扣了。

正是因為有了“轍土”這個細節(jié),我對這個故事的作者產(chǎn)生了一些想法,假如這個故事是胡編的,那么編故事的人不太可能會精細到“轍土”這樣的專業(yè)層面。既然的確深入到了“轍土”的專業(yè)層面,則本故事雖屬虛構(gòu),但是作者無疑是方術(shù)方面的行家,其基于隱秘流傳的咒禁方術(shù),而構(gòu)思了這一情節(jié)。

芙蓉城七郎子的新媳婦估計來頭不小,隨身丫鬟的本領(lǐng)都那么了得,隨手一把轍土就能讓方棟失明,算方棟倒霉,著了小丫鬟的轍土咒詛之道了。

容嬤嬤的詛咒

那就順便談下詛咒術(shù)。說到詛咒術(shù),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還珠格格》里的容嬤嬤了。作為一個老嬤嬤,眼神花來手哆嗦,興趣愛好并不多,拿起鋼針使勁地戳。容嬤嬤和皇后在布娃娃上刻上當事人的生辰八字,并扎滿了針,來陷害紫薇。這個扎針法就是民間巫術(shù)里常用的“扎草人”。

扎草人曾經(jīng)在民間很盛行,后來科技昌明,慢慢就不大為人所知了。扎草人的操作很簡單,先做一個小的草人,上面寫上仇人的名字,拿針扎就可以了,同時還可以配上一些詛咒的話。據(jù)說有的人為了加強效果,還要在草人身上寫上仇人的生辰八字,把搜集來的仇人的指甲、頭發(fā)等信息物也塞進草人里去。至于效果嘛,估計往往讓人失望。

民間的扎草人上不得臺面,但是道教里也有類似的法術(shù)。《封神演義》里有姚天君行此類法術(shù)對付姜子牙的情節(jié),具體操作過程如下:“姚天君讓過眾人,隨入落魂陣內(nèi),筑一土臺;設(shè)一香案,臺上扎一草人,草人身上寫姜尚的名字;草人頭上點叁盞燈,足下點七盞燈,上叁盞名為催魂燈,下點七盞名為促魄燈,姚天君披發(fā)仗劍,步罡念咒,于臺前發(fā)符用印,于空中一日拜叁次;連拜了叁四日,就把子牙拜得顛叁倒四,坐臥不安。”這個法子著實厲害,幸得神仙搭救,姜子牙才躲過一劫。除了姚天君,陸壓也擅長這一手,用“釘頭七箭術(shù)”奪了趙公明的性命。同一種扎草人的巫術(shù),普通人容嬤嬤用得,修道士姚天君、陸壓也用得,果真是老少咸宜、雅俗共賞!

南方的廣東、香港地區(qū)還有“打小人”的習俗流傳。這里所謂的小人,不一定就是壞人,而是指自己的仇人。有的是針對具體的某人而打,有的則是泛泛地打所有妨礙自己的小人。據(jù)說香港灣仔鵝頸橋橋底就是集中打小人之地,還有不少人專門以此為業(yè),很多善男信女花錢去打小人,但是一般也只是求得個心理安慰而已。

法師們認為,要具體操作打小人巫術(shù),要求其實還是挺高的,首先操作者要有比較強的定力,也就是心靈的專注力,沒有足夠強的念力,要想收效估計是很難。單是這一點就秒殺了大多數(shù)的打小人行為。假如你請專業(yè)人士給你打小人,他跟你的仇人又無恩怨,如何會真心給你打小人,念力又如何足夠大?就算念力真的足夠了,打小人是對別人的一種殺傷行為,無效還好說,要是有效的話,打小人打太多了應(yīng)該也會反遭報應(yīng)。所以這些事情,當作民俗了解下就算了,認真就不對了。

前文也提過,道教方術(shù)里有許多法子來增強法術(shù)的效果,例如步罡、畫符、掐訣、念咒、用藥,《瞳人語》里的轍土就屬于用藥的范疇。

人體自愈力

方棟著了小丫鬟的詛咒,慢慢失明,在此過程中他四處求醫(yī)問藥,然而效果不佳,最終還是靠自己的修行恢復(fù)了視力。這表明了“自愈力”的重要,也給很多把健康僅僅寄托在藥物上的朋友提了個醒。

“自愈力”就是人體自我恢復(fù)健康的能力。我們多以為疾病是醫(yī)院治好的,這可真是拜錯了廟,咱不是說醫(yī)院不好,而是說,在疾病康復(fù)里醫(yī)生的確是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醫(yī)生的作用,說白了就是采用一定手段,協(xié)助調(diào)動我們自身的自愈力來戰(zhàn)勝疾病,恢復(fù)健康。換言之,主導(dǎo)的力量,是我們自身擁有的自愈力。

不太好理解?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得了病毒性感冒,感覺很難受,醫(yī)生給你開了點清熱解毒藥,吃藥后,癥狀減輕了,很快康復(fù)了。大家都覺得這完全是藥物的作用,其實不是那么簡單。流感病毒入侵人體,不斷繁殖,這個時候身體固有的免疫力就被激發(fā)起來,去殺滅流感病毒。但是這個殺滅病毒的過程是一種免疫反應(yīng),強烈的免疫反應(yīng)能夠造成一系列的癥狀(如鼻塞、流黃涕等),如果免疫反應(yīng)進行得再劇烈一些,可能就會有生命危險?!胺堑洹睘槭裁茨敲磪柡??就是因為免疫反應(yīng)進行得太激烈了,據(jù)說非典患者往往不是死于非典本身,而是死于免疫反應(yīng)所引起的并發(fā)癥。這個時候怎么辦?醫(yī)生給你開的清熱解毒藥,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免疫抑制劑,也有促進機體加速處理免疫產(chǎn)物的功能,能夠讓免疫反應(yīng)平穩(wěn)地進行,讓免疫系統(tǒng)慢慢把病毒清除,表現(xiàn)在外就是癥狀減輕,健康恢復(fù)。那到底是誰最終把病毒清除了?應(yīng)該不是免疫抑制劑吧!英雄其實是幕后的免疫力,也就是自愈力。醫(yī)學、藥物很重要,我們離不開,但醫(yī)學、藥物是對人體自身自愈力的一種引導(dǎo),一種協(xié)助(中醫(yī)尤其秉持這種思維),而不是拿來包打天下的。我想,這種醫(yī)學思維更合理一些。動不動就殺死、動不動就切除的思路是有缺陷的,永遠都不要小看自愈力。那么,我們的身體里有什么樣的自愈力呢?在此之前,需要先了解一下萬物有靈的“泛神論”。

萬物有靈的“泛神論”

泛神論是原始的有神論思想。泛神論可以理解為多神論,其中的一個核心觀點是萬物有靈,也就是說萬物都有神,土地有土地神,山有山神,河有河神,時辰有值時神,五臟有五臟神,六腑有六腑神,日月星辰各有其神,總之你有我有全都有??!

原始的“泛神論”跟后起的“一神論”有著明顯的區(qū)別,乃至彼此對峙?,F(xiàn)在諸如“基督教”“伊斯蘭教”都是“一神論”的代表,所謂“一神論”,就是說天地之間只有一個神的存在,或者只有一個神是至高無上的,即便還存在其他神,也不過是邪門歪道?;浇讨挥幸粋€上帝,頂多再加上其在人間的一個代言人耶穌。上帝與耶穌就是至高無上的。伊斯蘭教信仰唯一神——真主安拉及其在人間的代言人穆罕默德。泛神論則不同,有很多很多的神,這些神里面,很難說誰的位置最高。古希臘神話里的諸神,雖說宙斯是他們的首領(lǐng),但是諸神彼此之間還是相對平等的,即便宙斯這樣的最高權(quán)威,有時候拿其他神也沒辦法,這就是典型的多神論體系。再以中國道教的神系為例。是“三清”大,還是玉皇大帝大?是伏羲大,還是女媧大?是盤古大,還是鴻鈞大?這些貌似都不好講,所以道教的神系信仰,并沒有唯一神,最高神也不好確認,總體上屬于多神論、泛神論,屬于一種更接近于原始狀態(tài)的宗教。

在上古、中古社會,各個部落組成聯(lián)盟,推舉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各個部落在很大程度上各自為政,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圖騰、領(lǐng)袖、最高神,這就是后世諸侯的源頭,表現(xiàn)在宗教上也就是泛神論。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集權(quán)的需要,就要不斷地削弱諸侯的權(quán)力,從而強化中央的權(quán)力,這種傾向表現(xiàn)在宗教上就是一神獨尊,否認或者限制其他神。顯然,宗教是由“泛神論”向“一神論”演化的,“泛神論”更加原始一些,也更加豐富多彩,而“一神論”則更加適應(yīng)政治大一統(tǒng)的需要。

上清派“存神”方術(shù)

中國道教把“泛神論”擴展到人的身體,認為我們的身體也是由諸多神靈駐扎的場所。人體里的神可多了,五臟里每個臟器都有神駐扎其中,所以古人有時候調(diào)侃,說吃飯不叫吃飯,叫祭一下五臟神(廟),真是脫離了低級趣味!還有六腑神、發(fā)神、齒神、眼神等等,總之很多很多,這么多的神,是不是很嘈雜?倒也不是,就像天上的星星,看上去很亂,實際上不也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運行!其實從人體內(nèi)部來講,神是什么?神就是某種功能。神安守其位的時候,這種功能就是正常的;神不能安守其位時,功能就不正常?!吧锨迮伞贝嫔穹叫g(shù)的養(yǎng)生原理,就建立在此之上。

幾乎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有某神不守其位的現(xiàn)象,所謂“魂不守舍”就是這個意思,即魂魄不安分,外出游蕩了。表現(xiàn)在身體上,就是身體的相關(guān)機能不行了,一般不是器質(zhì)性病變,而是功能性病變?!锻苏Z》里的方棟整天盯著美女看,導(dǎo)致眼神不守舍。老子說,“五色使人目盲”,眼神不守舍,時間久了自然眼神渙散,眼神渙散意味著眼睛的自愈力衰弱?!罢龤鈨?nèi)存,邪不可干。”眼神渙散就是正氣消散,外邪就容易乘虛而入,所以方棟被人稍微用點手段,眼睛就失明了。堡壘的攻破,要外因和內(nèi)因的里應(yīng)外合才行,信然!

“存神”的練法大致是“存思體內(nèi)某處有某神”,用存想法促使各神各安其位,也可以配合呼喚神名?!按嫔穹ā崩飳ξ迮K神樣子的描述是“神長二尺五寸,隨五行五藏服飾”。例如肝臟屬木,五色為綠,那么就存想肝神身高兩尺半,穿著青色衣服,戴個綠帽子,長著個大長臉,身材修長(因金圓、土方、木長、水曲、火尖),整日在肝值班,久而久之,肝神歸其位,巋然不動,這就叫神安其位,肝臟的功能就達到最佳,自愈力也達到最強。

方棟失明以后得到高人的點撥,整日念誦《光明經(jīng)》,就類似于上清派的“存神”了。存神一年以后,萬緣俱凈,這個俱凈的效果懂得佛道靜坐的朋友應(yīng)該明白,(眼)神歸其所,于是出現(xiàn)了奇怪的現(xiàn)象——從雙眼里鉆出來兩個小人。這兩個小人其實就是眼神(瞳神),你整天想著有這個神,這個神就出現(xiàn)了。這里有兩個要素,一個是要有眼睛這個客觀基礎(chǔ),另一個是要意識里存想有神駐扎在眼部,也就是客觀物質(zhì)與主觀意識的融合。兩個小人的出現(xiàn),意味著眼神由外出渙散到已安其舍,隨之而來的就是自愈力的完全恢復(fù)了。兩個小人回到自己的舍宇后,看見屋子里黑咕隆咚,對主管光明的眼神來講,當然不可忍受。于是,兩個小人商量著把眼翳鑿開,因為右邊的眼翳太厚實在鑿不開,便專心開鑿左眼翳,終于鑿開了,兩人同住一室(左眼),是為雙瞳。

懺悔滅罪金光明經(jīng)

方棟通過持誦“金光明經(jīng)”而懺悔,其實質(zhì)為“經(jīng)懺”?!敖?jīng)懺”是宗教里常見的修行方法。基督徒“做懺悔”的習慣眾所周知,佛道兩教也對懺悔相當重視。“懺悔”的作用有多種說法,按佛教、道教的說法,人修行時會有各類冤親債主前來阻撓破壞,使得修行不順,這時候進行真心懺悔,能在很大程度上清除修行障礙,此外懺悔還有清凈身心的良好作用等。佛道兩教認為,因過往罪孽所引發(fā)的現(xiàn)實中各種不順,可以通過真心懺悔得以擺脫。他們還針對懺悔編寫出一些專門的佛經(jīng)或道經(jīng),信徒可以通過持誦這些經(jīng)書進行懺悔,據(jù)說效果更著。例如,佛教中有《七佛滅罪真言》等,道教中則有《玉皇宥罪寶懺》等。

佛教史上有兩部“光明經(jīng)”,一部是《大方廣寶總持光明經(jīng)》,另一部是《金光明最勝王經(jīng)》。其中《金光明最勝王經(jīng)》內(nèi)容涉及方方面面,有“《夢見金鼓懺悔品第四》……演說種種利益并懺悔法……《滅業(yè)障品第五》……通過行懺悔法而滅除所造業(yè)障之事”。《瞳人語》里說的《光明經(jīng)》是用來懺悔的,想來應(yīng)該就是這個《金光明最勝王經(jīng)》了。方棟的目的只是懺悔滅罪,當然無須全篇持誦,只需要有針對性地著重持誦第四、第五兩品經(jīng)卷即可。

那么,懺悔所用的“光明經(jīng)”怎么會跟看上去八竿子打不著的上清派的“存神”發(fā)生了聯(lián)系,乃至可以被看成是一回事呢?這里得這么理解:“持誦光明經(jīng)”與“存神”方術(shù)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光明經(jīng)”當然不是說能給盲人帶來光明,但方棟這里的誦經(jīng)是取意,取“光明”這個名字,再加上內(nèi)心認定持誦“光明經(jīng)”可懺悔滅罪使自己重見光明的信念,對持誦者就能產(chǎn)生強烈的復(fù)明暗示,意念會不由自主地持久集中在雙目,并產(chǎn)生相應(yīng)的復(fù)明意象,這從本質(zhì)上講,跟“存神”的原理并無二致。所以方棟的誦光明經(jīng),完全暗合了“存神”,雖說方棟并未學過“存神”方術(shù)。

古時念經(jīng),有一個歇后語,叫作“小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有口無心現(xiàn)在是貶義詞,但在古代卻未必,“有口無心”正是念經(jīng)的真正方法。念經(jīng)(也包括念誦佛號)的時候,很多持誦人都不知道經(jīng)咒本文的意思,方棟念《光明經(jīng)》應(yīng)該也是不求甚解,甚至念的可能是梵文版本也說不定,但只要有“光明”這個暗示就可以了,這樣念誦到了境界自會與光明相應(yīng),跟經(jīng)文內(nèi)容反而關(guān)系不大了。

再比方說佛教徒念誦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他們也不懂得這六字真言到底是什么意思(現(xiàn)在市面上對這六個字的解釋基本上比較牽強)。那念誦這些不曉得何意的六字真言是不是就沒效果了呢?非也,除了念誦可以使人靜心之外,念誦者如果意識里知道這是觀世音菩薩的心咒,念到一定的程度,就可能產(chǎn)生與觀世音菩薩相應(yīng)的感覺,這其實也是暗示的作用。

所以方棟念誦“光明經(jīng)”,關(guān)鍵并不在經(jīng)文內(nèi)容,而是意義暗示,正如看領(lǐng)導(dǎo)批文一樣,不可拘泥于字面,關(guān)鍵是領(lǐng)會精神。

“旋螺”與畫符

方棟持誦“光明經(jīng)”,暗合了上清派的“存神”方術(shù),激發(fā)了身體的“自愈力”,視力得到恢復(fù),甚至更加銳利,本來算是大團圓的結(jié)局了,但終究還是美中不足——方棟并沒有徹底康復(fù),他的右眼并沒有復(fù)明。

《瞳人語》里說:右應(yīng)曰“我壁子厚,大不易”;又說“但右目旋螺如故?!币驗橛已鄣聂枵咸?,并且還有“旋螺”,太不容易鑿開,所以右眼終究沒能復(fù)明。雖說后來方棟的左眼變成“重瞳”,被引為方棟成圣的佳話,卻仍不能掩蓋方棟“存神”方術(shù)所激發(fā)的自愈力,拿右眼的翳障無可奈何,無法徹底清除這一事實。這就告訴我們,自愈力也并不是萬能的,雖然確實能起到很大作用,但是如果問題太過棘手,自愈力也是無能為力,而這里的棘手問題,就是右眼上的“旋螺”。

這個“旋螺”是怎么回事?它跟右眼的翳障太厚又有什么關(guān)系?答案即“旋螺”是畫符里聚氣的一種手段,能增強符箓的力量。正是因為方棟的右眼被小丫鬟遙空畫了“旋螺”,聚氣太厚重,導(dǎo)致右眼的翳障太厚,連“存神”方術(shù)激發(fā)出的強大自愈力,都無法將其清除。

我們翻看《道藏》或一些符箓手抄本,里面畫的符,往往就有螺旋形圖案。螺旋被視為有聚氣的作用,何以見得呢?舉個直觀的例子,臺風的巨大威力很大程度上來自“螺旋”,沒有“螺旋”,臺風就永遠不能成氣候,有了螺旋,不起眼的一股股微風就能慢慢凝聚成可怕的臺風。銀河系也是一個圍繞核心運轉(zhuǎn)的螺旋體,中國的河圖、佛教的萬字符,也類似于螺旋。古人從自然現(xiàn)象中認定螺旋有聚氣之用,并將其應(yīng)用于畫符上,以求聚氣而提升符箓效果。中醫(yī)針灸里也有對螺旋的運用,其原則是進針之后以左旋為補,右旋為泄,也是取螺旋為用。

按照符箓的這種說法,《瞳人語》里的丫鬟在對方棟畫符詛咒時,可能對其右眼畫了螺旋,以增強施術(shù)的功效。果然,后來方棟僅僅左眼恢復(fù)了視力,右眼仍然失明如故。

“重瞳”的真相

這里的“雙瞳”(兩瞳人合居一室)也值得說道。雙瞳意指一只眼睛有兩個瞳孔,又被稱為“重瞳”。在中國古代文化里,往往把“重瞳”加以神化,認為只有非凡之人才會有重瞳。據(jù)史書記載,倉頡、虞舜、重耳、項羽、呂光、高洋、魚俱羅、李煜,這些頗有建樹的人物,都有“重瞳”??吹竭@里,我們可能要對也是“重瞳”的方棟肅然起敬了,想來通過修行,他已經(jīng)升格為圣人了。但是且慢,按照現(xiàn)代醫(yī)學的觀點,“重瞳”指的是一種瞳孔粘連的癥狀,這是病,得治,跟圣人其實沒有絲毫聯(lián)系。

那到底“重瞳”是圣人的標志,抑或僅僅是一種瞳孔粘連的病變呢?我傾向于后者,理由如下:其一,現(xiàn)代醫(yī)學發(fā)現(xiàn)的“重瞳”案例不在少數(shù),想來歷史上也有不少,這么多“重瞳”當中,也只出了那么幾位杰出的人才,可見“重瞳”跟圣人的關(guān)系其實并不密切。其二,方棟的“重瞳”,其實可以看成是白內(nèi)障康復(fù)不徹底?,F(xiàn)代醫(yī)學認為,重瞳是瞳孔發(fā)生了粘連畸變,從O形變成∞形,但并不影響光束透入,不影響視力。這往往是早期白內(nèi)障的表現(xiàn)。這就跟方棟的情況有點類似,方棟的整只左眼被翳障遮住了,翳障是O形,后來自愈力被激發(fā)起來,開始清除翳障,但是清除得不徹底,還留有部分殘留,殘留的翳障使得整個瞳孔看起來呈∞形,是為雙瞳。這么一解釋就完美了,方棟左眼的翳障清除得不徹底,以致成為“重瞳”。

說到這里,又禁不住插上一句,跟“轍土”一樣,旋螺(畫符)、重瞳這樣的微小細節(jié),胡編的小說家又豈能虛構(gòu)得出?因此,《瞳人語》的故事必然是由某位方術(shù)行家杜撰而成。

右眼的旋螺如故,左眼恢復(fù)不徹底而成為重瞳,告訴我們同一個道理:自愈力并不是萬能的,無法包打天下。方棟要想徹底康復(fù),除了誦經(jīng)存神,激發(fā)自愈力之外,還得開動腦筋,想點別的辦法才行。

藉眾術(shù)以共長生

方棟的雙眼最終沒有能夠完全恢復(fù),這算是一個小小的遺憾。但這并不意味著就沒有辦法了,方棟之所以沒想出辦法來,是因為他只會“誦經(jīng)存神”一法,又未曾專門留意方術(shù)、眼界不開的緣故。其實如果他知道右眼旋螺的畫符奧秘,那就相當于辯證正確,剩下的事情也就好辦了,找個符箓派的道士跟他說明,試著治下,徹底地解除詛咒,雙目完全恢復(fù)的可能性是相當大的。一想到此,就不禁為方棟惋惜,見多識廣,還是頗有點好處的。方棟聽聞“念誦光明經(jīng)”的法子,借以恢復(fù)了視力;倘若再聽聞“畫符用螺旋”的說法,就能夠徹底康復(fù)??梢?,多了解一些東西,往往能在不經(jīng)意間給人以回報。

這樣看來,憑借兩種方術(shù)的疊加,基本可以讓方棟的雙眼完全康復(fù),一是“誦光明經(jīng)”的存神方術(shù),二是用符箓派的法子解除螺旋。只采用其中一種方法的話,效果都不會達到最佳。這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藉眾術(shù)以共長生”。

“藉眾術(shù)以共長生”是葛洪在《抱樸子》里的觀點,原文是:“若未得其至要之大者,則其小者不可不廣知也,蓋藉眾術(shù)之共成長生也?!?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5/05/2030221164354.png"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人士,意識到單純依靠某種方術(shù),要修行成功的難度是很大的,所以他們重視眾術(shù)的價值。上清派宗師陶弘景就曾編撰了《養(yǎng)性延命錄》等書,以記錄眾術(shù)。

小時候看過一部武俠劇,對于其中一個細節(jié)至今印象深刻。說的是一個使刀的武林高手被困在山洞里,洞口被石頭堵住了,該武林高手用自己削鐵如泥的寶刀挖了半天都沒挖開,不禁哀嘆道:“這么一柄價值連城的寶刀,這個時候還不如不值幾文的一柄鋤頭?!蔽淞指呤侄贾缹毜兜目少F,殊不知在特定環(huán)境下,鋤頭才是最寶貴的。所以看似不究竟的小術(shù)不可小覷,真正用得上的時候,某些小術(shù)的作用真的是無可替代。

木桶效應(yīng)

后世有很多修行人排斥眾術(shù),認為是旁門外道,佛家據(jù)說有八萬四千旁門,道家據(jù)說有三千六百旁門。正統(tǒng)人士往往認為,這些旁門外道離大道甚遠,學佛修道者應(yīng)當遠離。但是這話得分兩頭說,一方面旁門小術(shù)的確非究竟之法,另一方面這些旁門小術(shù)在一定情況下也是蠻有用的,有助于扶助究竟之法。譬如一個病歪歪的人,不去求治病的急切小術(shù),反去求遙遠的金丹大道,真是舍近求遠!《論語》記載子夏的話說:“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彼?,旁門小術(shù)也不可輕視。后世有人寫一些文章批判旁門小術(shù),諸如《旁門小術(shù)錄》之類,這些文章我讀得是津津有味,目的卻不是為了批判,而是從中了解一些旁門小術(shù)的線索,真是枉費了作者一片苦心。泰山雖高,不棄拳石,湖海雖大,不捐細流,倒不是說咱胸懷有多博大,而是說懂一點眾術(shù),的確有實實在在的好處。

如果理解成“木桶原理”的話,眾術(shù)可以看成是箍成木桶的各塊木板。木桶由多塊木板箍成,而木桶的容量,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的長度,其他的木板即便再長,都要受制于最短的那塊木板,所以每一塊木板都不能忽視,尤其是要強化最短的那塊木板。推廣到人身上,就是要強化自身最薄弱的方面。最究竟的大道是木桶的箍,旁門眾術(shù)就是構(gòu)成木桶的木板,二者相輔相成,何來對立之說?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

不過方棟可能并不在意雙目是否能夠完全康復(fù),并且他的左眼視力恢復(fù)之后,甚至變得比常人更加銳利,這也算是意外所得吧!但其實也并非偶然,而是在情理當中。

為何方棟的獨眼反而比兩只眼更銳利?《陰符經(jīng)》里有八個字的解釋:“瞽者善聽,聾者善視。”意思是說,瞎子的聽力都很敏銳,而聾子的視力則相當發(fā)達。這種現(xiàn)象我們都知道,只是沒有切身體驗而已。

看過一則新聞,說的是一個普通農(nóng)民雙目失明,30多年一直生活在黑暗中。正是因為雙目失明,聽力就變得相當敏銳,甚至能夠靠聽力與摸索來修理自行車,還能靠聽力騎著自行車出行。該盲人到鄰居家串門,因他雙目失明,所以鄰居放錢時并不避他,結(jié)果這人靠敏銳的聽覺,分辨出鄰居放錢的位置,后來仍然是靠敏銳的聽力把錢給偷走了。該盲人倒也沒修行過,卻有如此敏銳的聽力,真是讓人大跌眼鏡。類似的例子還多著呢!

方棟的獨眼為什么視力較之雙目正常者更加敏銳?說出來跟這個盲人類似。盲人因為看不到光亮,幾乎所有的意念會自然而然地放在聽覺或觸覺的感官上,用進廢退,久而久之,大腦的聽覺區(qū)域與觸覺區(qū)域異常發(fā)達,兩者也變得相當敏銳。方棟只有左眼復(fù)明,所以幾乎所有視覺方面的注意力只能放在左眼上,用進廢退,左眼就變得相當銳利。這就是《陰符經(jīng)》里“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的修行原理,百姓日用而不知罷了。

把視野放開一些,香港是如何成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的?很簡單,新中國成立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nèi),幾乎與資本主義國家沒有直接的經(jīng)貿(mào)往來,但是雙方都和香港保持了密切的經(jīng)貿(mào)往來,這就使得香港成為中外貿(mào)易的中轉(zhuǎn)口岸,幾乎整個大陸的進出口都要走香港這個中轉(zhuǎn)站。香港的中轉(zhuǎn)貿(mào)易繁榮了三四十年,有這么得天獨厚的條件,這個地方想不發(fā)達也不行??!身體的道理、國家的道理,是一致的,所以道教又有“身國同構(gòu)”的說法。

超越世俗欲望

方棟后來在行為上“益自檢束”,盛德為鄉(xiāng)人所傳頌。一個本來好色、不遵禮節(jié)的人,改造得如此之好,正可謂浪子回頭。究竟是什么力量讓方棟超越了世俗的欲望?

食色,性也。此外,錢也是個好東西。每個世俗人都有世俗的欲望,每個人又都是自私的,這是與生俱來的本性,因此就引發(fā)了種種嚴重問題。所以有史以來,對人性的這種自私、世俗欲望,很多人一直想努力加以剿除?!按嫣炖頊缛擞敝惖呐呵也惶?,就說幾十年前思想改造時提出的一個口號,叫作“狠斗‘私’字一閃念”,意思是腦子里一出現(xiàn)自私的念頭,就要狠狠地批斗,狠狠地做自我批評。這種方法是把“世俗欲望”當成了敵人,必欲除之而后快。但是顯然,這種努力失敗了。要想消除世俗欲望,消除自己的本性,簡直比登天還難。后來改革開放,廢除了吃大鍋飯,轉(zhuǎn)而實行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其實就是被迫承認人的私心,并利用人的私心來發(fā)展經(jīng)濟?,F(xiàn)如今的時代,食、色、金錢等欲望的追求,簡直已經(jīng)是天經(jīng)地義了,拜金盛行,享樂盛行,很少再有人去想如何對付這等世俗欲望了,恐怕大家都覺得世俗欲望是消除不了的吧!

但是未必然,我們無法消除世俗欲望,但卻可以超越,方棟的轉(zhuǎn)邪為正就給我們指出了這樣一條路。和尚、道士的生活,在外人看來是清苦又無聊的,花花世界如此大的誘惑,何以一些出家人仍然不愿涉足紅塵?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他們在修行中所獲得的樂趣,要大于滿足世俗欲望所獲得的樂趣。換言之,他們找到了讓自己更愉快的事情,相比之下世俗欲望自然就淡了。倘若一個人說自己跟私欲做殊死搏斗,最終戰(zhàn)勝了私欲因而道德深厚,那我是很懷疑的;倘若一個人承認自己也有私欲,但是因為有更感興趣的事情而弱化了私欲,那我是信服的。作為本性的私欲不能戰(zhàn)勝,但卻能夠超越。方棟由一個世俗好色之徒,轉(zhuǎn)變?yōu)橐允⒌轮Q的好人,這種轉(zhuǎn)變,倒不是因為吃了虧被嚇怕了,也談不上道德高深,只是因為經(jīng)過長期的誦經(jīng)修行,達到了“萬緣俱凈”的境界,這種境界如此美妙,以至于蠅營狗茍的那些世俗欲望,已經(jīng)不能再使其動心了。

  1. (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6,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2282頁。
  2.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南寧:接力出版社,2015年,第131頁。
  3. 沙武田:《吐蕃統(tǒng)治時期敦煌石窟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第398頁。
  4. (東晉)葛洪:《抱樸子》,王玉芬主編,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2006年,第38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