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不同的“廁所文化”
在陌生的國度,在陌生的城市,遇上內(nèi)急,總要尋找?guī)闹甘九啤?/p>
記得,2008年4月,我在洛陽“大不同”飯店里,見到指示牌上寫著“輕松花園”四個字,起初不明白是何意。后來看到旁邊的兩個英文字母“WC”,不由得被這富有幽默感的指示牌逗得撲哧一笑。
到了臺北,我發(fā)現(xiàn),很多廁所的指示牌上寫著“化妝室”。后來,在日月潭畔、在高雄的愛河邊上,都見到醒目地豎著“化妝室”指示牌。
臺灣地區(qū)把廁所稱為“化妝室”,源于日本。在日本,我經(jīng)常見到廁所的指示牌上寫著“化妝室”。
這小小的細節(jié),反映出日本占領臺灣五十年所留下的深刻影響。然而,當我把照相機的鏡頭對準那“化妝室”指示牌時,臺北的朋友覺得奇怪,這有什么可拍的?因為他們從小就叫廁所為“化妝室”,早就習慣了,也就不以為然了。
臺灣日月潭畔的“化妝室”指示牌
高雄愛河之畔的“化妝室”指示牌
日本把廁所稱為“化妝室”
在神戶百貨公司里見到的“化妝室”指示牌
不過,我也注意到,在臺灣地區(qū)的機場或者火車站,指示牌上沒有寫“化妝室”,而是按照國際常規(guī)寫作“廁所”或者“盥洗室”,因為那里來來去去的外國人很多,寫“化妝室”會使許多旅客在想“方便”時找不到“方便”之所。
臺灣曾經(jīng)被日本占領五十年,所以深受日本的影響。在臺灣地區(qū),把廁所稱為“化妝室”來自日語,把快餐叫作“便當”,也來自日語。臺灣的“宅急便”,亦即快遞,同樣來自日語。至今,臺灣人把英語作為第一外語,把日語作為第二外語。在街頭,我經(jīng)??匆姟暗厍虼迕廊照Z”的廣告,那是一所速成英語、日語的學校。
我在臺北見到專售榻榻米的商店,這也表明不少臺灣人喜歡睡榻榻米。在日本占領臺灣的時期,臺北街道曾經(jīng)有過“滿街木屐聲”的景象。如今,我在臺灣仍見到許多出售木屐的小鋪。不過,臺灣朋友告訴我,現(xiàn)在臺灣地區(qū)沒有多少人喜歡穿木屐。那些木屐主要是賣給前來臺灣旅游的日本人。中國臺灣與日本相距不遠,從日本乘一個多小時飛機,就可以到達臺北,所以前往中國臺灣旅游的日本人甚多。當然,前往日本旅游的中國臺灣人同樣很多。
在日本,為什么會把廁所叫作“化妝室”呢?那是因為日本的許多廁所里都有洗臉盆、鏡子,進入廁所之后,可以整理一下自己的衣衫,梳理一下頭發(fā),女士還可以搽一下粉,抹一下口紅。
日本人是一個非常愛干凈的民族。日本人養(yǎng)成一進屋就換拖鞋的習慣。我住在日本三重縣志摩市鳥羽溫泉的時候,那里的合歡之鄉(xiāng)賓館,一進客房就要換拖鞋,而客房的盥洗室與廁所是分開的,在進廁所時還要再換一次拖鞋,那雙拖鞋上寫著“御手洗用”,意即廁所專用。
日本賓館的抽水馬桶非??季?/p>
日本賓館的抽水馬桶非常考究:馬桶坐圈是用電預熱的。大便之后,摁動馬桶右側(cè)的電鈕,便有一股細小而壓力頗大的溫水水柱噴出來,把便處沖洗得干干凈凈。這水柱的壓力大小、水溫高低都可以調(diào)節(jié)。起初,我以為我這次所住的都是四星、五星級賓館,才會有這樣講究的抽水馬桶,后來發(fā)現(xiàn)連公共廁所里也是這樣的馬桶,只是馬桶坐圈沒有電預熱而已。
我不由得記起,在美國,通常把廁所稱為“休息室”(rest room)。我在美國找?guī)鶗r,也總是問“rest room”在哪里。
由于不知道“休息室”是廁所,一位中國留學生在美國耶魯大學神學院里有過這樣的找?guī)慕?jīng)歷:
我第一次到耶魯大學神學院圖書館時—神學院是耶魯大學最老的學院—我想找?guī)N沂紫日摇癢C”“Ladies”“Bathroom”和“Washroom”等字樣,我?guī)缀跤昧宋覍W過有關廁所的所有詞匯,但還是沒有找到。生活常識告訴我,在這么大的圖書館沒有廁所是不可能的,我又繼續(xù)尋找,最后找到標有“WOMEN”字樣的門。盡管從外表上看一點也不像廁所,但是直覺告訴我,這就是廁所。我確實也憋不住了,不得不去試一下。當我推開門時,我認定我弄錯了,立即退了出來。因為我看到的房間比我在北京的客廳還要大。房間里鋪著漂亮的綠色地毯,古色古香的桌子旁有一個落地臺燈。房間的一側(cè)放著一個相當漂亮的棕色長沙發(fā),沙發(fā)上方有一個覆蓋了一面墻的大鏡子頂著天花板。房間的另一側(cè)放著一對單人沙發(fā)。房間的一角放著衣架,另一角放著一個種有綠色植物的大花盆,看上去像個豪華賓館的休息室,一點不像廁所,但是這又是唯一可能是廁所的地方。納悶時我記起這個房間里還有一個門,我決然走進去,把門打開。如釋重負!我終于找到了廁所。它只有外面休息室一半大小的面積,有兩個便座和兩個洗手池。這太奢侈了!像是個兩居室住所。完恭后,我又想,這么大的一個圖書館不可能只有這么一個廁所,我不得不去請教別人?!靶菹⑹摇保菐牧硪淮~。它只有一個便座,而且是不分性別的,誰進去只要把門反鎖上就可專用。
“休息室”(rest room)與中文廁所的概念相距十萬八千里。我從沒把“休息室”與“廁所”聯(lián)系在一起。而在耶魯,當我使用標著“休息室”的廁所時,真有點當上了皇后的感覺,在休息室大鏡子前面自我欣賞一番,整理一下自己的衣著。我使用“休息室”時,確實領會到休息的實在含意,因為休息室窗明幾凈,窗外景色迷人。
在耶魯大學使用廁所的經(jīng)歷,使我明白了為什么以前美國來賓到我們學校時,總會問:“廁所在哪里?”現(xiàn)在回想起來,她們有可能是要使用廁所,但更需要的是在去見校長前,梳理化妝一番。她們需要一點“隱私”的時間。我可以想象,當她們發(fā)現(xiàn)我們的廁所里沒有鏡子時,會多么沮喪。她們的廁所的功能遠比我們的多。
紐約麥當勞里“休息室”(restrooms)—廁所指示牌
其實,美國人所說的“休息室”,跟日本人所說的“化妝室”,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確實,美國的公共廁所,都干干凈凈,而且都很寬敞。美國的公共廁所免費提供洗手液和手紙。有的還免費提供鋪在馬桶圈上的紙圈。
在繁華的紐約街頭,往往找不到“休息室”。告訴你一個竅門,紐約到處有麥當勞。走進麥當勞,你一準可以見到“restrooms”的指示牌。我的這張“restrooms”的指示牌照片,就是在紐約最熱鬧的第42街的麥當勞里拍攝的。當然,倘若一時找不到麥當勞,進入其他快餐店或者餐館,也能找到“休息室”。這一“竅門”也適用于其他城市。比如在香港,進入快餐店或者飯店,準能找到廁所。
不過,在美國之外,詢問“rest room”在哪里,對方往往一臉茫然,問“Toilet”才能讓對方聽懂你要找的是廁所。
廁所的入口處,通常用“MEN”(男)和“WOMEN”(女)來區(qū)別性別。在日本,有的廁所則以“紳士”和“婦人”區(qū)別男女。在法國的廁所,則以埃菲爾鐵塔的圖像和凱旋門的圖像分別表示男性與女性。最奇特的是,在瓊海市的“紅色娘子軍紀念園”里,廁所區(qū)別男女的標志居然是手持短槍的男戰(zhàn)士與女戰(zhàn)士。
我發(fā)現(xiàn),印度的廁所標志也很活潑。比如從新德里到齋浦爾的中途休息站的男廁所入口處,貼著一張長胡子的老K的撲克牌,而女廁所的入口處則貼著一張披長發(fā)的Q女神的撲克牌。還有的用一個印度男人或者女人剪影的頭像作為標志。在新德里國際機場,甚至用比人還高的印度俊男美女的巨幅大頭照,作為男女廁所的標志。據(jù)說這是因為印度有些民眾文化程度不高,用這樣的圖像便于他們識別,當然也反映了印度人的風趣。我把這些標新立異的廁所標志,一一攝入鏡頭。
在印度上廁所,大都要付小費。所以我總是在口袋里準備多張10盧比的紙鈔,進門時給那里的服務員一張,如同準備了一堆“入場券”似的。這樣的“入場券”用起來很快,我通常到小攤或者賓館服務臺用100盧比兌換零錢。只要他們有零錢,總是樂意給你兌換,即便你不買他們的商品。
北京市原本的公共廁所,達不到“化妝室”“休息室”的水平。2008年6月,我來到北京時,發(fā)現(xiàn)隨著奧運會的臨近,北京新建了一大批公共廁所,這些公共廁所不在胡同里,就在熱鬧的街面上,相當干凈。
除了種種固定的廁所之外,臨時性的廁所有時候也很需要。
2007年6月,我在美國舊金山的市政廳廣場,拍了不少照片。舊金山的市政廳,豪華而氣派,外形像華盛頓的美國國會大廈,但那圓頂是藍色的,鑲著一條條金邊。那天市政廳廣場干干凈凈,草坪一片蔥綠,廣場上行人不多。
印度用俊男美女的大幅照片作為男女廁所的標志
印度有些地方用撲克牌作為男女廁所的標志
舊金山市政廳前原本干干凈凈,可兩天之后,市政廳前出現(xiàn)大批臨時廁所
然而兩天之后,我再度去到那里,吃了一驚,市政廳廣場上臨時搭建了一排排像公用電話亭那樣大小的淺灰色廁所,每排幾十個。就連市政廳前一座青銅塑像兩側(cè),也擺滿了臨時廁所。
為什么會一下子冒出這么多臨時廁所呢?原來,舊金山每年6月的最后一個星期日都要舉行“同性戀大游行”,幾十萬人參加,集合地點就是市政廳廣場,不搭建那么多的臨時廁所,怎么夠用呢?
在澳大利亞的公共廁所里,我發(fā)現(xiàn)居然放置了一個黃色的鐵盒子,專門收集注射毒品的針筒。據(jù)說,一旦吸毒者犯了毒癮,可以到公共廁所里注射毒品,注射完了,就把注射器扔進黃色的鐵盒子。我用照相機拍攝了墻上放置針筒的鐵盒子。
最原始、最“天然”的廁所,要算是新疆的了。
新疆太大,從烏魯木齊到伊犁,那天我差不多坐了11個小時汽車,而從庫車到吐魯番,也坐了10個小時的汽車。新疆的面積大約占全國面積的六分之一。光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這么一個州,面積就相當于浙江、江蘇、福建、江西四省面積的總和,達48萬平方公里。好在新疆的高速公路相當不錯,汽車行進又快又穩(wěn)。高速公路上嫩綠色的欄桿,給廣袤的沙漠帶來了春意。新疆地廣人稀,總?cè)丝谂c上海相當,2400多萬。碩大的巴音郭楞州只有104萬人口。在茫茫戈壁灘,往往幾十公里不見一間屋、一個人,路旁連廁所都沒有,旅客只能在野地里找個坡“方便”。我曾問為什么不建廁所。當?shù)嘏笥颜f,砌個廁所不是難事,問題是沒有水,無法沖洗廁所。
1999年,在法國巴黎、在德國斯圖加特,我見到街上有粗大的廣告柱。細細一看,在廣告柱“腰部”,寫著“WC”。原來,這廣告柱還兼廁所的功能!在廣告柱上設有投幣口,投進硬幣之后,廁所的門自動打開,供人們進去“方便”。
不過,“方便”是限時的。如果到時你還要用廁所,必須再投入硬幣,不然廁所的門會自動打開,然后放水沖洗。在法國,上一次這種圓筒式廁所,要投進6法郎。4分鐘之后,廁所的門自動打開。據(jù)說有人貪圖小便宜,在別人“方便”之后,開門走出時乘機進入廁所,關上了門。不料,突然從上面嘩的一聲沖下冷水,把他淋得像落湯雞!原來,每“方便”一次后,廁所上方會放水沖洗一遍。直到?jīng)_畢,有人投幣,才會重新開門……
澳大利亞廁所里有收集注射毒品針筒的鐵盒子
德國街頭的廁所
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廁所,折射了形形色色的觀念和文化,形成了不同的“廁所文化”。世界上居然有一個專門的“World Toilet Organization”—“世界廁所協(xié)會”。這個協(xié)會從事廁所以及廁所文化的研究。其實,改善世界各國的廁所環(huán)境,也是一個關系民生的重要問題,值得加以研究和探討。正因為這樣,“世界廁所協(xié)會”在世界各國設立分會,各分會設立主席?!笆澜鐜鶇f(xié)會”每年還舉行年會,組織各會員國互相參觀,以改善和提高各國的廁所設備與環(huán)境。
“世界廁所協(xié)會”也給了我啟示,所以寫下這篇透過廁所比較世界各地廁所文化的文章。
紐約高樓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