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紀念蔡元培先生(1)

誰從我的世界路過? 作者:梁漱溟


——為蔡先生逝世二周年作

三十一年2月自香港返桂林,《文化雜志》以時屆蔡先生逝世二周年,屬為紀念之文。余于蔡先生逝世之初,曾為一文發(fā)表于重慶《大公報》,大意申論中國近二三十年之新機運,蔡先生實開之,今不重述。今只述蔡先生的偉大兼及余個人知遇之感于此。

蔡先生一生的成就,不在學問,不在事功,而只在開出一種風氣,釀成一大潮流,影響到全國,收果于后世。這當然非他一人之力,而是運會來臨,許多人都參與其間的。然而數(shù)起來,卻必要以蔡先生居首。

我說運會,是指歷史演到那時,剛好是上次大戰(zhàn)將了,好多舊東西于此結束,而人類一新機運于此初步展開。在社會人生,在經(jīng)濟,在政治,種種上面都茁露新潮流,與十八九世紀所謂“近代潮流”者不同。而中國呢,剛好在感受“近代潮流”引發(fā)第一度革命之后,反動的(袁氏)帝制運動(民五年),清室復辟運動(民六年),此伏彼起,新舊勢力相搏之際。蔡先生即于袁倒黎繼,南北統(tǒng)一內(nèi)閣之下,應教育總長范靜生先生之請,出任北京大學校長。范先生原是蔡先生作民國第一任教育總長時引為次長的,兩公之相得,自不待言。而況蔡先生以清朝翰林為革命鉅子,新舊資望備于一身。此時欲從擴演近代潮流之中,更進而輸入最新潮流,使許多新意識在中國社會一面深刻化,一面普遍化,俾克服舊勢力于無形,實在除蔡先生能肩負此任務外,更無他人具有這氣力的了。

這還不單是說蔡先生能得政府和教育界的支持,蔡先生的資望品概能服人而已;更要緊的乃在蔡先生的器局識見,恰能勝任愉快。從世界大交通東西密接以來,國人注意西洋文化多在有形的實用的一面,而忽于其無形的超實用的地方。雖然關涉政治制度社會禮俗的,像是“自由”、“平等”、“民主”一類觀念,后來亦經(jīng)輸入,仍不夠深刻,仍沒有探到文化的根本處。唯獨蔡先生富于哲學興趣,恰是游心乎無形的超實用的所在。講到他的器局,他的識見,為人所不及,便從這里可見。因其器局大,識見遠,所以對于主張不同、才品不同的種種人物,都能兼容并包,右援左引,盛極一時。后來其一種風氣的開出,一大潮流的釀成,亦正孕育在此了。

關于蔡先生兼容并包之量,時下論者多能言之。但我愿指出說明的:蔡先生除了他意識到辦大學需要如此之外,更要緊的乃在他天性上具有多方面的愛好,極廣博的興趣。意識到此一需要而后兼容并包,不免是人為的(偽的);天性上喜歡如此,方是自然的(真的)。有意地兼容并包是可學的,出于性情之自然是不可學的。有意兼容并包,不一定兼容并包得了。唯出于真愛好而后人家乃樂于為他所包容,而后盡復雜卻維系得住。——這方是真器局,真度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