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位獨立的大師(1)

20世紀中國藝術(shù)與藝術(shù)家 作者:邁克爾·蘇立文


20世紀上半葉的大多數(shù)傳統(tǒng)畫家很自然地從屬于三個主要的畫派或傳統(tǒng):北京的、上海地區(qū)的以及廣州的。但是有三位大師超乎其外,卓然獨立?;蛘哂捎谒麄兊乃囆g(shù)高度個性化,或者如張大千的情況,由于風格范圍過于寬泛以致無法歸類。

黃賓虹

黃賓虹生前頗受景仰,去世后幾乎成為過分贊美的目標。1864年他出生于浙江一個大戶人家,在浙江省中部的金華長大。13歲時他第一次在本地的收藏中見到古人的作品。兩年之后,他開始學習繪畫。青年時代,他攻讀經(jīng)史子集,學習書畫篆刻以及游覽名山大川,例如黃山的壯觀景色后來成為他作為山水畫家靈感的源泉。幾次參加科舉考試失敗后,黃賓虹從1894年到1907年在歙縣隱居,過著頗富責任感的本地鄉(xiāng)紳的生活,濡染著這方人文薈萃之地的自然和文化氣息。1907年他前往上海,參加了神州國光社的出版編輯工作,出版了多種多卷金石書畫圖冊。他本人撰寫了若干論中國繪畫的書,并擔任1928年出版的60卷本的中國繪畫論文選《美術(shù)叢刊》的主編。盡管赴各地旅行(例如,1932年到1933年旅居四川),作為畫家、編輯和美術(shù)史專家,他的大部分生涯是在上海度過的。在上海,他活躍于許多以弘揚傳統(tǒng)繪畫為目的的社團中。當日本人于1937年7月占領(lǐng)北京時,黃賓虹恰巧到北平任北平藝術(shù)??茖W校教授,自此離開他所鐘情的江南地區(qū)達11年之久。最后于85歲那年,受聘出任杭州藝專的教授,在那里,他保持著寧靜的晚年生活,仍然作畫不輟,直到1955年3月死于癌癥,享年92歲。黃賓虹在中國畫學方面的知識博大精深,但是,或許由于他用心的領(lǐng)域過于廣博,使其無法在藝術(shù)鑒定上始終表現(xiàn)出冷靜的判斷。張大千曾有一次不知羞恥地得意地說起過他是怎樣愚弄了黃賓虹,使黃以一幅石濤的真跡去交換一件他故意偽造的石濤的贗品(黃宣布是那一件真跡)。1934年,故宮博物院院長易培基博士為遷移一批院藏藝術(shù)品的方案頗費躊躇,請黃去為那些書畫作鑒定。后來每一件被鑒定為贗品的物件,都沒有歸還博物院,而被法院沒收了。當國民黨將大批藏品運往臺灣時,它們被留了在大陸。黃賓虹的快速鑒定使當時的北平故宮博物院失去了一批重要的繪畫—當然,這也不完全是個悲劇,因為解放后當新的故宮博物院成立時,這些曾被拒絕的杰作構(gòu)成了新收藏的核心。正如高羅佩(RobertvanGulik)在他的書中提到的,黃賓虹編輯的《美術(shù)叢刊》,也還存在著許多未盡如人意之處。

盡管如此,黃賓虹不應(yīng)比起其他藝術(shù)家受到更多的有關(guān)鑒定能力的莫名其妙的質(zhì)疑。他的早期作品(圖1.11)的風格是折中主義的,深受董其昌的影響,而且常使人自然地聯(lián)想到安徽南部和浙江東部農(nóng)村的美好景致。穿越緩和的山地和肥沃的田野,觀賞歙縣和屯溪附近白墻灰瓦的農(nóng)居,可以理解到黃是多么敏銳地捕獲到了家鄉(xiāng)的自然風情。每到一處,他都畫速寫,像印象派畫家一樣,注明那一時刻的光線和色彩。他經(jīng)常用鉛筆在一塊小紙上草草記下那些印象,或者用干墨在廉價的學生橫格練習本上,非??焖俚赜浵聛恚孟褚涯切┘菜俾舆^的視象在它消失之前抓住。1920年代,他正處于精力旺盛的時期,他的山水以強勁、活躍和躁動的筆墨為特點,這種筆墨賦予他的山水自石濤以來所未見的品格。黃山給他以特別親切的感覺,1930年代早期,他寫了一篇關(guān)于17世紀個性派大師弘仁、道濟和梅清的研究論文,像他們一樣,他也是在黃山找到了靈感。盡管黃賓虹不曾以花卉畫著稱,但他最喜愛的題材中花卉僅次于山水。他從沒有畫過人物或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