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施密特:與中國為鄰》 與鄧小平的談話(3)

施密特:與中國為鄰 作者:赫爾穆特·施密特 弗朗克·西倫


西倫:鄧小平在宴會上是不是放松下來了?

施密特:算是輕松了一些吧。第五道菜是糖醋松鼠鱖魚,我嘗試夾菜的時候,鄧一再關注我手拿筷子的姿勢,樂此不疲。幸而我們在飛機上稍稍練習過。致過祝酒詞之后,鄧心情很好,手拿酒杯離座與每個人碰杯,嘴里還喊著“干杯”,意思是一口干掉杯中之物。萬幸當時我們還不明白“干杯”的意思,因為作為歐洲人,我們還需要習慣那粟米白酒的氣味。

但是,談話的時候鄧卻無法像您講的那樣“放松”。這不關情緒的事,而是個理性的問題。請問,鄧能給我講些什么呢?在那個時候,他沒有任何有意義的信息可以傳遞。他要就實質性的改革做點暗示,在那時是不可想象的。當時,他甚至不能對如何解決某些經濟問題表現(xiàn)出興趣。否則就等于泄露他暗中策劃的天機。今天我可以相當有把握地說,他當時已經有個計劃,只是在等待有利的實施時機。我當時就已經聽說過他早就提出過的口號“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西倫:您也去了長城?

施密特:長城的景象超過了我的全部預期。其景觀無與倫比。這獨特的建筑隨著峻嶺低谷的地勢蜿蜒而去,消失在薄霧之中。

西倫:三年之后,華國鋒于1979年10月訪問德國。這是中國領導人有史以來第一次來到歐洲。這是一個重要的政治事件嗎?

施密特:在這樣一個多事之秋,華國鋒的歐洲之行事實上沒有引起事后來看或許應該得到的那種注意。這也和華國鋒本人有些關系。他遠不如毛澤東那樣雄辯。毛澤東知道自己要說什么,說了什么,然后就不再有討論的余地了。華國鋒要開放得多,會談中更能考慮對方的想法。他是個聰明人,不過依然信奉共產主義,他不是經濟改革派。他沒有給我留下強烈的印象。盡管當時我不可能知道,但卻有一種感覺,他是一個過渡人物。與毛澤東、鄧小平不同,他的口袋里沒插著圓珠筆。這是我第一次能夠和一位中國領導人比較坦率地交換意見。當華國鋒代表團還在巴黎的時候,我就和我的朋友、法國總統(tǒng)吉斯卡爾·德斯坦通了電話,他的話引起了我對華國鋒的好奇心。事實上,華國鋒和我有那么多的內容要討論,以至于兩人在正式宴會后又坐在一起私下交換意見,一直談到午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