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蓮司的母親很生氣,她沒想到胡適居然和她女兒在她紐約的公寓里單獨相處了一個下午。“胡先生!這件事如果讓這兒的人知道了,他們是會說話的。”①胡適趕緊解釋,說他們并沒有真正地獨處了一整個下午,因為他后來打了電話,請當時在哥倫比亞大學念書的張彭春過來一起喝了茶。這件風波發(fā)生在1915 年1 月底。當時,胡適接受波士頓“布朗寧知音會”(Browning Society )的邀請,到波士頓去演講“儒家與羅伯特·布朗寧”。波士頓“布朗寧知音會”原先是想邀請當時在哈佛大學念哲學的吳康。吳康因為自己對這個問題沒有研究,于是推薦了胡適。吳康之所以會推薦胡適是很自然的。因為在這半年之前,胡適才在康乃爾大學布朗寧征文獎(Corson Browning Prize )得獎,他的論文題目是:《布朗寧的樂觀主義贊》(ADefense of Browning’s Optimism)。以一個外國學生得到這個殊榮,胡適還上了紐約州幾個城市的報紙。①
① 以下胡適與韋蓮司“獨處一室的風波”的描述,有關胡適說話的部分,是根據Hu to Williams, February 1, 1915 ;韋蓮司的部分,則根據Williams to Hu, January 30, 1915.
總之,胡適在1 月18 日從綺色佳坐火車往波士頓。19 日下午,胡適做完演講以后,20 、21 日參觀了波士頓美術館。21 日,他搭夜車到了紐約。第二天早上,他和韋蓮司去參觀紐約大都會美術館。過后,他們回到韋蓮司在海文街(Haven Avenue)92 號的公寓午餐。胡適還在那兒見了韋蓮司家的朋友楊格(Young )夫婦。但是,23 號星期六下午,胡適再度去看韋蓮司的時候,在張彭春過來喝茶以前,確實是只有他們兩個人獨處。胡適在第二天坐火車回到了綺色佳。由于他那時已經是韋蓮司家的??停水斖砭痛螂娫捊o韋蓮司的母親,還在兩天以后到她家去,詳細地向她報告此行的經驗。他沒想到韋蓮司的母親在知道他去了她女兒的公寓兩次以后,就立刻追問當時究竟有沒有其他人在場。這一問一答,就引出了一場風波。
胡適不是不知道當時美國社會男女交際的規(guī)矩。男女自由“約會”(dating )的風氣雖然已經逐漸形成,許多中產階級的家庭仍然認為青年男女的交往,必須要循序漸進。最穩(wěn)妥的作法,是讓男女在女方家的客廳會面,如果外出,最好要有個“監(jiān)伴娘”(chaperon )當夾心餅干。胡適在日記里不只一次提到“監(jiān)伴娘”,比如說,1914 年11 月15 日的日記里,他解釋了美國青少年所風行的“郊游野餐”(picnic)。他說美國青年男女郊游野餐,為了避嫌,會請一個“中年已婚嫁之婦人同行。”當時,他還稱贊這是“西俗之美者也。”②半年以后,在發(fā)生他跟韋蓮司獨處一室這個風波以后,他的態(tài)度丕變。③在1915 年5 月21 日的日記里,他批評說:“美之家庭亦未必真能自由,其于男女之交際,尤多無謂之繁文。其號稱大家者,尤拘拘于小節(jié)。推原其始,蓋起于防弊,而在今日已失其效用。”④胡適把chaperon 這個字翻成“挾保娘”,很明顯的,有意揶揄這個作法的冬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