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對“禮"學的傳承與解讀新變 2 9 第二節(jié) 解讀《禮記·月令》的新特點 由于今文經學重師傳,多是師徒間ISl頭傳授,沒有文字可依,老師 所說的就是正確的道理,違背老師就不能做博士弟子。這樣的學問發(fā) 展下去只是越來越繁瑣,言不達意。但無論如何,今文經學都是被承 認的官學。而在民間,另外一種經學逐漸發(fā)展起來,這就是古文經學。 它把儒家經典視為上古的歷史材料,提倡家法,厚古薄今,把古代社會 和制度理想化。對經文的文字、名物等進行解釋。由于治學的方式不 同,皮錫瑞《經學歷史》認為“,今學以古學為變亂師法,古學以今學為 黨同妒真,相攻若仇,不相混合。"以致于“杜、鄭、賈、馬注《周禮》《、左 傳》,不用今說;何休注《公羊傳》,亦不引《周禮》一字,許慎《五經異 義》,分今文說、古文說甚晰。"一直以來古文經和今文經都相互對立, 各有所爭,使學者無所適從。經學發(fā)展到漢末,出現(xiàn)了一股新鮮的氣 息。從馬融開始,古文經學和今文經學開始了相互趨同。馬融注經以 古文為主,同時還采納了今文經里合理的部分。這樣既使古文經更加 成熟,同時也讓經學學派開始融合。鄭玄是馬融的弟子,他吸取了老 師的經學觀點,在古、今文經學的比較中進行鑒別,從而建立了自己的 經學體系。 蔡邕與鄭玄是同時代的人。受到時代風氣的影響,蔡邕對經學也 有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對禮學更是偏愛。因為他認為禮的制度是國 家的根本?!笆救硕Y化,皆帝者之大業(yè),祖宗所祗奉也。"①蔡邕傳世的 論著不多,其對《禮記·月令》的解讀是經學方面唯一的著作?!端?書·經籍志》記載蔡邕曾撰寫《明堂月令章句》十二卷,而兩《唐書》缺 載,清人余蕭客、陸堯春、蔡云等各有輯本?,F(xiàn)在尚存的《月令篇名》、 《月令問答》以及《明堂論》是比較完整的篇目。從這些篇章里,依然 可以明晰蔡邕解讀儒家經典的一些特點。 首先,蔡邕對《月令》傳抄時導致字句的錯誤進行了訂正。這些細 小之處的訂正在蔡邕之前沒有得到關注,而這些訂正,關系到“禮”對 天子及天子宮室等是否符合標準的一個判定。也就是說,蔡邕是想盡 ①(清)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華書局,1 987年版,第864頁。3 0 蔡邕評傳 可能地把儒家外在的禮加以復原。現(xiàn)試舉兩例說明: I\'口-J者曰“:《仲冬令》日‘:奄尹申宮令,謹門閭。’今曰門闈,何 也?"曰“:閹尹者,內官也,主宮室。出入宮中之f-j曰闈,閹尹之職 也。閭,里門,非閹尹所主,知當作闈也?!雹?在這一條問答中,涉及的問題是皇家仆人司職的問題。閹尹只能在皇 宮里門闈之間工作,不能跨人到其他地方。所以《月令》中所說的管理 門閭就是字句上的誤傳。這樣的解釋不但把字句改正了,也使文章中 很具體的概念問題可能更加接近原文,而且也明確了皇宮內職官的任 務,符合“禮”的規(guī)范。 問者日“:《令》日‘七騶成駕’,今曰六騶,何也?”曰“:本官職 者,莫正于《周官》?!吨芄佟诽熳玉R六種,六種別有騶,故知六騶。 《左氏傳》:‘晉程鄭為乘馬御,六騶屬焉?!療o言七者,知當為 六也。,\'② 天子的座駕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以顯示皇家的威嚴。破壞了這個規(guī)范 對上天是不敬的,這里更改了馬匹的數(shù)目以求符合“禮"制。 其次,蔡邕對《月令》中的名物進行了考證。蔡邕考察的名物包括 祭祀的犧牲、明堂、樂器等等?,F(xiàn)以明堂為例來考察。在古代,天子頒 布月令的地方在明堂,所以明堂就成為了天子發(fā)布政令的地方。明堂 自上古就已經有了建制,只是隨著發(fā)展,明堂的規(guī)模建制等出現(xiàn)了不 符合禮制規(guī)范的地方。蔡邕翻閱古籍、博采眾家考證了明堂的源流。 在考證明堂源流的時候,他認為“:夏后氏日世室,殷人日重屋,周人日 明堂。”⑧還通過引用《易經》來說明“明堂"名稱的來源?!皷|日青陽, 南日明堂,西日總章,北日玄堂,中央日太室?!兑住啡眨骸x也者,明 也,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聽天下,鄉(xiāng)明而治?!司唬诖?焉。故雖有五名,而主以明堂也?!雹躂tL多,b,蔡邕還廣泛征引《樂記》、 《爾雅》《、詩經》等來明確明堂與月令的關系。 ①②③④(清)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華書局,1987 年版,第 901、90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