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價論》分專章討論很多社會學專題,有些問題帶有專門性我不便評論,但有一章論及烏托邦的,我對這個問題特別有興趣。“烏托邦”這個名字來自摩爾的同名小說,作為一種文學題材,它有獨特的生命力。除了有正面烏托邦,還有反面烏托邦。這后一種題材生命力尤旺。作為一種制度,它確有極不妥之處。首先,它總是一種極端國家主義的制度,壓制個人;其次,它僵化,沒有生命力;最后,并非最不重要,它規(guī)定了一種呆板的生活方式,在其中生活一定乏味得要死。近代思想家對它多有批判,鄭先生也引用了。但他又說,烏托邦可以激勵人們向上,使大家保持蓬勃的朝氣,這就是我所不能同意的了。
烏托邦是前人犯下的一個錯誤。不管哪種烏托邦,總是從一個人的頭腦里想象出來的一個人類社會,包括一個虛擬的政治制度、意識形態(tài)、生活方式,而非自然形成的人類社會。
假如它是本小說,那倒沒什么說的。要讓后世的人都到其中去生活,就是一種極其猖狂的狂妄?,F(xiàn)世獨裁者的狂妄無非是自己一顆頭腦代天下蒼生思想,而烏托邦的締造者是用自己一次的思想,代替千秋萬代后世人的思想,假如不把后世人變得愚蠢,這就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成功?,F(xiàn)代社會的實踐證明,不要說至善至美的社會,就是個稍微過得去的社會,也少不了億萬人智力的推動。無論構思烏托邦,還是實現(xiàn)烏托邦,都是一種錯誤,所以我就不明白它怎能激勵人們向上。我們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烏托邦鼓舞出的蓬勃朝氣,只可惜那是一種特殊的愚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