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前輩說過,《宇宙鋒》是徽班唱出來的。梆子班和漢劇也都有這出戲。早年皮黃班里只唱《趙高修本》和《金殿裝瘋》的兩場,完全是一出唱功戲。身段、表情都簡單而呆板,沒有什么變化,場子也相當(dāng)冷靜,所以觀眾對它并不十分重視。有一天李七(壽山)給我一個全本《宇宙鋒》的本子,我才動議要改演全本。根據(jù)這老本子,最初排演要唱到十六刻以上(內(nèi)行計算演戲的時間習(xí)慣上都用刻做標(biāo)準(zhǔn)),是打匡、趙兩家說親起,演到匡扶與趙女團圓為止。唱完《金殿》一場,底下還有很多的情節(jié)。如趙女逃亡到一個瞎子家里,武陵王潘宴平反大審,趙高與康建業(yè)金殿對質(zhì)……等全部故事。在我一天演完的本戲里面,這是時間占得最長的一出。
“這樣地唱了一個時期,就感到《金殿》唱完,高潮已經(jīng)過去,下面只是平鋪直敘,結(jié)束故事而已,沒有什么精彩,徒然使演員和觀眾都感到疲勞,很難掌握觀眾的情緒。后來我就改成演至《金殿》為止。前面的場子也有部分的刪改?,F(xiàn)在唱的名為全本,其實不能算全了。時間上也從十六刻縮減到十刻。
“這出《宇宙鋒》,從前為什么大家只唱《修本》和《金殿》兩場,后來為什么我又要改演全本呢?這是演員和觀眾都先有了修改的需要,才有這種自然的演變的。大凡最初編出一個劇本,一定先要把這里面曲折的故事,鋪敘得詳詳細細,為的是要盡量讓觀眾看個明白。場子就不免瑣碎,詞兒也不免繁雜。演員在演出的時間上,不免就要發(fā)生很大的窒礙。你想,從前一個班子,每天是要演到十出上下的戲的。包括著生、旦、凈、丑等行許多角色。如果每一個角色都要唱一出整套故事的大戲,那么戲碼就沒法平均支配了。于是《武家坡》、《六月雪》、《能仁寺》……這些戲,都是從整套故事里面,擇出來的比較精彩的一段。還有一種初學(xué)戲的演員們,要靠時常出臺練習(xí)才能成熟。在他沒有成好角兒以前,哪能讓他一個人唱一出占上十刻、八刻的整本戲呢。同時觀眾方面對這些整套故事看久了,已經(jīng)明白它的內(nèi)容,當(dāng)然喜歡看里面的精彩部分。因此像《宇宙鋒》這一類只唱兩場,不過三刻到四刻的短戲,就這樣風(fēng)行開來了。
“過了一個時期,又出現(xiàn)了一批新觀眾。他們是沒有看過全本的,對整個的劇情模糊得很。我根據(jù)他們的需要,又反回頭改演全本。總而言之,演員是永遠離不開觀眾的。觀眾的需要,隨時代而變遷。演員在戲劇上的改革,一定要配合觀眾的需要來做,否則就是閉門造車,出了大門就行不通了?!?/p>
“這出《宇宙鋒》是你最喜歡唱的戲?!蔽疫@樣向他建議,“在這四十年中間,你不斷地對它下了很多的工夫,似乎應(yīng)該把你在唱、念、做、表這幾方面體會到的那些寶貴的經(jīng)驗,很詳細地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