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張謇:天地之大德曰生(5)

世道與人心 作者:余世存


張謇期望通過建設南通,建設一個“新新世界”,繼而能夠推廣全國。在張謇的區(qū)域整體協(xié)調發(fā)展思想中,“村落主義”堪稱新農村建設。他創(chuàng)建的墾牧公司極有意義,不僅是為了圍海造田,為了水利之興修與土地之改造,而且還是在為現(xiàn)代農村建設找出路。他認為“生人要素為衣食住,衣食住之原在農……”他理想的農村人居環(huán)境:“各堤之內,棲人有屋,待客有堂,儲物有倉,種蔬有圃,佃有廬舍,商有廛市,行有涂梁,若成一小世界矣,而十年以前,地或并草不生,人亦雞棲蜷息。”

也許正是這種務實精神,使他對執(zhí)相的理想有所保留。辛亥革命后,他和孫中山第一次會面,在日記中,張謇寫下了對孫的印象:“不知崖畔?!彼詾閷O中山?jīng)]有辦過實業(yè),把事情想得太簡單和浪漫。盡管他后來意識到革命的偉力,他尊崇孫中山的人格和革命功績:“從歷史看來,中國革命之第一人,要首推商湯?!瓕O中山之革命,則為國體之改革,與一朝一姓之更變,迥然不同。所以孫中山不但為首創(chuàng)民國之元勛,且為中國及亞東歷史上之一大人物!”在當時,他擔任了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tǒng)的民國實業(yè)總長,但他站在實力派袁世凱一邊,他選擇了有軍力的袁世凱。他看不上袁,曾經(jīng)在日記中評袁:“是兒反側能作賊,奈何!”又對袁傾向革命心存幻想:“是兒反正,亦可利天下?!彼乃枷胍矎臒嶂跃髁椶D而擁護共和,他跟時勢走,移步隨形,認識突變:“黃帝以來五千年君主之運于是終,自今而后,千萬年民主之運于是始矣?!钡詫σ磺袡鄤荼в型?,清帝遜位,由胡漢民推薦,張謇起草了《遜位詔書》。從宏觀的角度,既明示清廷遜位的“大德”,又宣告世人應遵循歷史潮流,步入共和行列。

這個跟實力站在一起的書生因此在亂世的清末民初做成了不少事。據(jù)說孫中山曾對張謇的兒子張孝若說:“我是空忙。你父親在南通取得了實際的成績?!睆堝雷苑Q“老書生”,但在朝在野他都有支持者,他實際上是傳統(tǒng)中國可通朝政的縉紳之士,只不過,傳統(tǒng)中國沒有出現(xiàn)他那樣通天的士紳。在官產(chǎn)學分工細密的現(xiàn)代社會,也同樣出現(xiàn)不了他那樣在官商等中出入自如的士紳。正是有劉坤一、張之洞、端方、袁世凱、孫中山等朝野人士的支持,使他在那樣亂紛紛的年代,建成了像南通那樣紳重官輕、高度自治的“模范縣”。他的摯友劉厚生說他:“似乎是一個結束兩千年封建舊思想、最最殿后而值得注意的大人物,同時亦是走向新社會,熱心向社會服務的一個先驅者?!?/p>

這個歷史人物,從很多方面看,應該是成功的。但當時,年輕一代的國士胡適為他蓋棺定論:“張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國史上是一個很偉大的失敗的英雄……他獨立開辟了無數(shù)新路,做了三十年的開路先鋒,養(yǎng)活了幾百萬人,造福于一方,而影響及于全國。終于因為他開辟的路子太多,擔負的事業(yè)過于偉大,他不能不抱著許多未完成的志事而死。”張孝若對胡適的評價也深有同感:“你說我父為失敗的英雄,這話確當?shù)煤?,就是我父本人也承認的。因為他生平志事沒有實現(xiàn)的,何止百分之八九十,只遺留了許多實地測驗的具體計劃。數(shù)十年來,他想辦地方普及教育和民兵制度,沒有成功;他想辦通海一帶大電力廠、大紡織印染廠,沒有成功;他想墾辟沿海幾百萬畝的荒田,沒有成功;他想疏治淮、運、江、湖、松、遼諸水道,沒有成功;他想實現(xiàn)棉鐵政策,改革鹽法,和劃一度量衡,沒有成功……沒有成功,不是失敗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