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大夢誰先覺(5)

鼓吹:終結帝制的集結號 作者:馬平安


據(jù)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說:

數(shù)年之間,每于學課余暇,皆致力于革命之鼓吹,常往來于香港、澳門之間,大放厥詞,無所忌諱。時聞而附和者,在香港只陳少白、尤少紈、楊鶴齡三人,而上海歸客則陸?zhàn)〇|而已。若其他之交游,聞吾言者,不以為大逆不道而避之,則以為中風病狂相視也。予與陳、尤、楊三人常住香港,昕夕往還,所談者莫不為革命之言論,所懷者莫不為革命之思想,所研究者莫不為革命之問題。四人相依甚密,非談革命則無以為歡,數(shù)年如一日。故港澳間之戚友交游,皆呼予等為“四大寇”。此為予革命言論之時代也。

孫中山后來多次強調(diào),他的革命思想完全得之于香港。但是,一個人的思想常常不是直線發(fā)展的,需要經(jīng)過某些曲折和迂回。孫中山在香港求學的這段時間,其思想傾向主要還是改良的?!八拇罂堋彼劦摹案锩?,實際上還是一種改良政府的主張,不過,這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里,已經(jīng)可以說是非常超前的了。

陳少白在《興中會革命史別錄》中指出,時人以“四大寇”稱呼他們,“實則縱談之四大寇,固非盡從事于真正之革命也”。孫中山此時所講的“革命”,其實只是造反的同義詞,還不是后來那種自覺地推翻現(xiàn)存社會制度并建立一種新的社會制度的革命。事實上,“革命”一詞直到1895年廣州起義失敗后,孫中山流亡日本時,從當?shù)爻霭娴膱蠹埳系玫絾l(fā),才為革命黨人所采用。

在香港求學期間,孫中山將他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學習上的。事實上,這也是在為實現(xiàn)他的“改良祖國”的愿望做著準備。

據(jù)孫中山的老師康德黎博士說,孫中山在香港學醫(yī)期間,除了研習醫(yī)科之外,還熱心研究國際法、軍事學、海軍建設、各種財政學、國政、各種派別的政治學。

可見,此時的孫中山,是在致力尋求一條強國富民的道路,他的“改良祖國”的理想藍圖已經(jīng)越來越清晰了。

1890年,孫中山上書鄭藻如,第一次提出了自己“改良祖國”的明確主張。

鄭藻如,廣東香山縣濠頭鄉(xiāng)人,曾任清朝津海關道和出使美國、西班牙、秘魯三國大臣,了解西方事務,1886年后病休居鄉(xiāng)。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