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能激發(fā)最大的工作熱情
既然我們現(xiàn)在知道了時間的相對性,那么請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你改變了看待工作時間的方式,你能夠變得更有效率和創(chuàng)造力(更不要說快樂了)嗎?以何種方式體驗現(xiàn)實,取決于你把支點放在哪里,因此,這里的問題便不再是:“為什么一天只有24小時?”而是:“我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對工作日的相對體驗?”
成功者的心態(tài)不僅使他們更能忍耐工作日,而且使他們比擁有消極心態(tài)的同事工作時間更長、更努力和更快樂。從根本上講,這些人利用他們的積極心態(tài)獲得了對時間本身的控制(相對而言)。對他們來說,一周7天,一天24小時,只是一種客觀的測量。他們利用與所有人同樣的時間,利用他們的心態(tài),變得更有效率和創(chuàng)造力。
回想上次你被迫參加的冗長的會議(也許你不必向前追溯很遠)。也許在會議前三分鐘你就覺得,會上陳述的目標不可能達成,或者你壓根不關心這些。接下來的那兩個小時忽然變成巨大的時間浪費,對你的精力、創(chuàng)造力,或許還有你的動力都是一種損失。但是如果你將會議看做一次機會,創(chuàng)建你自己的目標會如何呢?如果你強迫自己在會議結束前學習三種新知識會如何呢?如果你不能從會議的實際內(nèi)容中學到東西(老實說,多數(shù)會議都不能為與會者提供有用的內(nèi)容),那么可以再加些創(chuàng)意:你能從發(fā)言者那里學到如何做好(或搞砸)一場報告嗎?你會以怎樣不同的方式來陳述這一觀點?從同事那里學到的處理困難問題的最佳方式是什么?幻燈片最佳的背景顏色是什么?
再想想其他與會議一樣乏味的日常任務,你肯定會發(fā)現(xiàn),越認為它們單調(diào)乏味,它們就越發(fā)乏味透頂。當我在撰寫這一章時,我注意到自己的大腦差點陷入這個陷阱。我很喜歡在咖啡館里閱讀心理學書籍,然后與我的同事和學生一起討論書中的觀點。我的大腦認為這“很有意思”,這是“游戲時間”。但如果完成本書有一個最后期限,我需要為此而閱讀,我的心態(tài)忽然就改變了。讀書現(xiàn)在成為了“工作”,我的大腦正試圖回避我平常熱衷的事物。以前我完成得又快速又快樂的任務現(xiàn)在卻讓我覺得舉步維艱。我意識到,到了移動支點的時候了。我對這份工作(乏味的勞動)的定義進行了重新的思考,并有意識地進行了改變(為了充實而閱讀)。我也改變了描述這項活動使用的語句。在告訴一些朋友我是為了快樂而閱讀后,我開始意識到我正是如此。
我對時間觀念的改變,也被證明是有效的。沙哈爾指出,“最后期限”一詞是你能想到的最消極的詞匯。對我而言,當我不去注意時間限制,不只是想著什么時候“到期”,而去思考我從活動中獲得的真正價值,我對工作的熱情又重新煥發(fā)了。這也幫我跳出了要好好“利用”我正在讀的材料的頑固想法。當我們重新關注“手段”,而不僅僅關注“結局”時,我們的心態(tài)不僅帶來了歡樂,而且?guī)砹烁玫慕Y果(為了打消你的疑慮,我可以很高興地告訴你,我確實按時交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