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1康有為來了,快跑(5)

歷史不是哈哈鏡:真假袁世凱辨別 作者:端木賜香


按照清朝體制,專折奏事是高級官員的特權,局限于少數(shù)王公、四品京堂以上的廷臣及封疆大吏們。地位較低的官員只能呈請大吏、堂官代奏。康有為布衣上書,不在其位謀其政,或曰庶民干政。再加上他那內容,保持了他從小就被家庭環(huán)境養(yǎng)就的傲視群雄之氣,大清哪個官員敢替他上啊,所以到處吃閉門羹。當然,傻大膽還是有的,那就是國子監(jiān)祭酒盛昱。當然他是設法找人代奏。他先找到了翁同龢。翁認為康有為太過二百五:“語太訐直無益,只生釁耳。”盛昱又找到都御使祁世長,祁世長同意代奏,與康有為相約到都察院??墒堑搅四且惶欤钍篱L卻說自己在去的車上流鼻血,沒法去,所以打道回府了。康有為第一次上書,就這樣流產了。但對康有為來講,則是一次成功的行為炒作。僅上書本身,在天朝的歷史上就是絕無僅有的事。所謂的諸子蜂起處士橫議,對知識分子來講都是兩千年之前的傳奇了。從明朝開始,皇家就給讀書人定下了規(guī)矩,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誰敢關心國家大事,并給皇帝寫信啊。

翌年(1889年),可能是光緒大婚的“恩科”吧,康有為又在北京考棚出現(xiàn)了,還是失敗。

從1876年(光緒二年)至1889年(光緒十五年),十幾年的時間,康有為六考六?。ㄐ业眯睦硭刭|好,否則早像洪秀全那樣精神分裂運動上啦)。上書遞不到皇帝手里,而且京師謠言一日甚似一日,說康為有馬上要惹禍上身了,南海旅京同鄉(xiāng)甚至要攆他走。失望之余,他一度萌生去國之志,赴美洲求學,或往巴西移民,想來想去,最終還是決定留下來,在這人鬼世界里繼續(xù)忽悠。不過,他另有想法了。他估量當時的形勢:“非別制造興國之才,不足以救國”;“欲任天下之事,開中國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

1890年(光緒十六年),康有為舉家遷往廣州,在曾祖父康氏鵬(字云衢)留下的云衢書屋開始了講學生涯。估計是上書皇帝的原因,廣州學海堂的高才生程千秋慕名拜訪了康有為,并且成了康有為的開門大弟子。過后程又把自己的同學梁啟超忽悠過來。是時,康有為是個33歲高齡的老秀才,梁啟超是個18歲的新科舉人(1889年鄉(xiāng)試中式)。據(jù)梁啟超事后回憶:“時余以少年科第,且于時流所推重之訓詁詞章學,頗有所知,輒沾沾自喜。先生乃以大海潮音,作獅子吼。取其所挾數(shù)百年之無用舊學更端駁詰,悉舉而摧陷廓清之。……冷水澆背,當頭一棒,一旦盡失故壘,惘惘然不知所從事。且驚且喜,且怨且艾,且疑且懼?!瓜Σ荒苊??!币痪湓?,小啟超暈了,從此退出了學海堂,盡棄所學,師從康秀才,一切從頭學起。用他自己的話說:“生平知有學自茲始?!?/p>

在程千秋與梁啟超兩位高足的幫助下,1891年(光緒十七年),康有為移居廣興里,正式掛牌創(chuàng)立書院,是謂哄傳海內外的“萬木草堂”。從萬木草堂創(chuàng)辦(1891年)到戊戌維新(1898),八年時間,稱得上康氏學生或者門生的,大約千人,也算得上桃李滿天下了。

康有為36歲時(1893年),家人逼迫他參加鄉(xiāng)試,這次終于“中舉”了。中舉之后的康有為,繼續(xù)在“萬木草堂”教書。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