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厚:只有經(jīng)濟是必然的,因為人都希望活并且改善生活。當然,經(jīng)濟也有倒退的時候?,斞盼幕南?,可能是因為它的宗教信仰使經(jīng)濟衰敗而滅亡的。經(jīng)濟倒退,歷史上也常有這種情況。但就人類來說,是向前進步發(fā)展的。
整體來說呢,政治、軍事的偶然性大許多。所以,一部歷史常常就是一部政治史帝王將相史,有些人很不平,主張應該是平民老百姓的歷史。其實不對,為什么?因為就是這些政治當權(quán)人物對歷史起了不可推卸的極為重要的作用。所以八十年代我對那種把什么都推到文化上的說法,極不贊成。文化人人有責,但政治是政治領(lǐng)導人的責任,搞出一個壞政府,甚至導致天下大亂,政治家有最大的責任。
在改革中,一定要保證政府的穩(wěn)定
馬國川:我有一點疑問向您請教。如果慈禧早死十年的話,戊戌變法可能成功,這一點我贊成。但是,慈禧晚死十年會造成什么局面?我覺得恐怕難說,難道中國真的會走上憲政道路嗎?
李澤厚:這是完全有可能的。有充分的材料根據(jù)。其實一些學人的論著文章中也有這種看法,并非我的獨創(chuàng),但沒有我這么干脆明確罷了。
慈禧死后,清廷搞皇室內(nèi)閣,是非常愚蠢的。慈禧太后不會干這種蠢事,她在世時重用漢人。你看,她多么信任李鴻章,重用張之洞,談判都是讓李鴻章出馬。慈禧太后也不會推出“鐵路國有化”,引起保路風潮。
馬國川:所謂“鐵路國有化”,其實就是“國進民退”。它導致四川發(fā)生保路運動,湖北兵力被調(diào)進四川,武昌起義時湖北兵力空虛,這是革命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
李澤厚:所以,一個最高領(lǐng)導人的能力、智慧是非常重要的。
馬國川:慈禧可能不會做許多蠢事,可是她的改革底線也是有限的,能夠設(shè)想她交出權(quán)力嗎?
李澤厚:只要給予充足時間,變化就會發(fā)生。慈禧廢科舉是不得了的事情,誰也不敢做,她做了。廢科舉,斬斷了知識分子千百年來的傳統(tǒng)道路,等于斬斷了當時皇權(quán)制度的基礎(chǔ)。她能夠做出這等大事,還有什么不可設(shè)想的呢?那真是向世界看齊啊。
馬國川:但是當改革涉及到她自己的利益的時候……
李澤厚:只要保證她的利益,可以慢慢來,她搞開明專制也可以。在和革命黨論戰(zhàn)時,梁啟超提出“開明專制”,當時清廷搞立憲還與梁暗通消息,與梁商議,盡管梁是被慈禧通輯的戊戌要犯。在改革中,一定要保證政府的穩(wěn)定。慈禧死后,一幫子蠢材搞“皇族內(nèi)閣”,集中權(quán)力,排斥漢人,引起普遍不滿,讓革命黨鉆了空子。如果慈禧在世,不會推出“皇族內(nèi)閣”之類的愚事。但歷史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只有三五十年,三五十年等于歷史的一瞬間,機會很容易就錯失掉了。
馬國川:如果慈禧還活著,好,給她十年時間,總之她是要死的,一旦她死掉之后呢?
李澤厚:她的繼任者權(quán)威遞減,慢慢的權(quán)力就可以更快地和平讓出來。辛亥革命起來袁世凱又不肯保駕之后,皇室提出,只要保證我們的安全,不搬出紫禁城,其他的都給你們。根本沒有動什么武,一個王朝就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