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中國現(xiàn)代史上,在“科學”和“民主”的旗幟下,實際上聚集著對中國現(xiàn)代文化發(fā)展方向不同選擇路數(shù)的幾股力量,“科學”和“民主”實質上成了五四時期思想文化斗爭領域的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基礎性符號。毛澤東在1939年對五四運動的最初解釋中,曾說這個運動實際上是不同“社會勢力”的一個統(tǒng)一戰(zhàn)線,而不是階級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關于這個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組成,他列舉了“中國的工人階級、學生群眾和新興的民族資產階級”。后來他在1940年發(fā)表的《新民主主義》一文中補充了更多的階級特征:
五四運動時期雖然還沒有中國共產黨,但是已經有了大批的贊成俄國革命的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五四運動,在其開始,是共產主義的知識分子、革命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和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他們是當時運動的右翼)三部分人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革命運動。
毛澤東在政治運動的意義上將中國革命以五四運動為界劃分為前后兩個階段(即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兩個階段),并將這一劃分一直延伸到思想文化領域?!霸凇逅摹郧埃袊幕瘧?zhàn)線上的斗爭,是資產階級的新文化和封建階級的舊文化的斗爭?!蔽逅囊郧暗乃^新學、西學,有同中國封建思想作斗爭的革命作用,是替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服務的,屬于世界范圍資產階級文化革命的一部分。但由于中國資產階級的無力和世界已經進到帝國主義時代,這種資產階級思想后來被外國帝國主義的奴化思想和中國封建主義的復古思想的反動同盟所打退了。“‘五四’以后則不然。在‘五四’以后,中國產生了完全嶄新的文化生力軍,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所領導的共產主義的文化思想,即共產主義的宇宙觀和社會革命論?!蔽逅囊院笾袊男挛幕?,是新民主主義性質的文化,屬于世界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的文化革命的一部分。他還以充滿激情的語言從新青年陣營中選取魯迅作為唯一的贊美對象,認為“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盵58]
在毛澤東的五四觀中,五四運動是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它的“徹底性”集中表現(xiàn)在它不僅堅決地勇敢地全面地批判了帝國主義的政治,而且也堅決地勇敢地全面地批判了資產階級的文化與文明;不僅毫不留情地揭露了中國傳統(tǒng)的以孔家文化為正宗的封建宗法制度和道德文化,而且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中國政治、經濟、道德和文化也作了深刻的切入骨髓的反?。徊粌H清醒地意識到這場文化革命所具有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性質,同時也意識到它的后期發(fā)展已是“屬于世界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的文化革命的一部分。”勿庸諱言,由于五四運動的復雜性以及五四和五四參加者本身有一個變化和發(fā)展的過程,共產黨的影響只是在運動行將結束之際才表現(xiàn)出來,因此,如果把五四作為一個時間跨度長達數(shù)年的復雜整體來考慮的話,把五四運動說成是“當時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是缺少充分根據(jù)的。
中國近代史的發(fā)展業(yè)已表明,救亡成為壓倒一切的主題,五四時期也不例外,自五四以后,中國的志士仁人、革命先輩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浴血沙場,前赴后繼,終于經過三十年的奮斗,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完成了反帝的歷史使命。從這個意義上說,毛澤東以及他所領導的中國共產黨是五四精神最忠實的繼承者。事實上,五四運動以后,沒有哪位政治領袖能像毛澤東那樣,對中國革命的性質和前途作出如此符合實際的描述;沒有哪一派勢力能像早期共產主義者那樣,對中國未來文化選擇的藍圖作了如此準確、清晰的判斷。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終勝利,實是理有固然,勢所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