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五四運動的歷史詮釋與話語重構(gòu)(1)

回首五四 作者:董德福


五四運動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里程碑式的運動。九十年來,對五四運動的紀念、研究、回憶和反思一直沒有停止過,而五四形象的確立和五四話語的重構(gòu)就是在不斷地紀念、研究、回憶和反思的過程中逐步確立的。正如論者所指出的那樣:“每一時代的人都按適合于該時代的特定需要的方式重新解釋歷史,紀念過去,因此每一次的‘五四紀念’都會構(gòu)成一種新的五四話語?!逅摹男蜗笥纱俗兊米兓貌欢?,‘五四’的意義也就在紀念中不斷延伸。五四運動不再是過去事件的再現(xiàn),而是一種歷史敘事,一種現(xiàn)代言說?!盵43]正是因為具有極強目的性和鮮明時代特征的紀念和回憶,五四運動的全幅圖像被肢解而變得模糊不清了。從歷史認知的角度看,五四運動史只能是一部五四運動解釋史,而五四運動解釋史又不足以解釋五四運動史,歷史的吊詭正在于此。羅志田說:“雖然‘五四精神’不斷被提及,我們歷史記憶中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呈現(xiàn)出一種明顯的斷裂意味,這一運動與后之歷史發(fā)展的關(guān)聯(lián),除了一些經(jīng)特別選擇而得到反復(fù)強調(diào)的面相,仍然模糊?!盵44]

最早對五四運動的異質(zhì)性闡釋進行研究的是美國學(xué)者、五四運動研究專家周策縱。他在《五四運動》一書中專辟一章,討論對五四運動的各種闡釋與評價。他按自由主義者的觀點——一場文藝復(fù)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保守的民族主義者和傳統(tǒng)派的批判——中國的一場災(zāi)難、共產(chǎn)黨的解釋——在列寧的號召下開展的一場反帝反封建運動這樣三個系統(tǒng)來展開論述。[45]這一類型劃分法對后來者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例洪曉楠認為,從總體上說,對五四運動的歷史詮釋存在著三種不同的五四話語系統(tǒng),即:唯物史觀派作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五四革命的強勢話語系統(tǒng),自由主義西化派有關(guān)五四啟蒙的漸進的弱勢話語系統(tǒng),文化保守主義派構(gòu)建的反五四話語系統(tǒng)。[46]近年來對胡適研究卓有成績的歐陽哲生在《被解釋的傳統(tǒng)——五四話語在現(xiàn)代中國》一文中,集中討論了自由主義視野下的五四運動、中國馬克思主義視域中的五四運動、文化保守主義對新文化運動的反省等幾個問題。[47] 日本大東文化大學(xué)教授、東京大學(xué)名譽教授溝口雄三認為有三個五四:第一個五四是毛澤東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起點,與中國革命的歷史相連接的反帝反封建運動。這個五四觀只是抽取了傾向于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立有關(guān)的陳獨秀、李大釗所代表的道路,而舍去了民國時期豐富多彩的其他各種思想和文化流派。第二個五四是從右的方面,作為中國革命潛在前提的軌跡,這就是胡適等后來走上與中共對立的道路的人士的軌跡。第三個五四是指梁漱溟的軌跡?!斑@是一條與陳獨秀、李大釗等基本上在同一路線上并行,但同時又有對立的‘另一個’中國革命的軌跡?!薄傲菏榈倪@‘另一個五四’,是不同于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等中共道路的非中共的道路,不同于階級斗爭的非階級斗爭的道路。而且也不同于以往人們由常識所認為的‘五四’是反對和打倒宗法的、儒教的傳統(tǒng)思想這樣的道路??傊?,這是一條與毫不妥協(xié)相對立的另外一條道路?!盵48]由此可見,三個五四對應(yīng)的是三種不同的五四話語,這一分析框架與周策縱的類型分析法有異曲同工之妙。當然,這樣一種粗線條的五四話語概括難免掛一漏萬之嫌,例國民黨贊揚五四愛國運動但痛恨新文化運動的價值取向就是不同于上述三種五四解讀模式或三個五四的另一種五四話語,以胡適為代表的自由主義話語系統(tǒng)內(nèi)也非鐵板一塊,他們內(nèi)部對待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態(tài)度也有很大分歧。相比較而言,美國學(xué)者微拉·施瓦支所著《中國的啟蒙運動——知識分子與五四遺產(chǎn)》一書,對國共兩黨的五四觀、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對五四精神的認同和批判、五四老戰(zhàn)士對五四的回憶進行了盡可能詳盡的研究梳理,使這方面的研究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