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我們?yōu)榱私夥盼鞑?,堅決要完成修建青藏公路的任務(wù)。雖然在攝氏零下十八度的嚴(yán)寒氣候下,已完成了鄂拉山以東的全部工程;在‘泛漿地’上打建起‘水沖不垮,車壓不塌’的路基,不久就要通車了?!?/p>
這位英雄稱臺灣和西藏是“小地方”,并表示“堅決要完成修建青藏公路的任務(wù)。”
修筑青藏公路的任務(wù)由西北局負(fù)責(zé),第一野戰(zhàn)軍的部隊出兵建設(shè)。
晚于登載“青藏公路”三個月,《人民日報》1950年11月2日刊登解放軍
進(jìn)軍西藏、昌都戰(zhàn)役結(jié)束的消息的同一天,披露了修建從四川和西康進(jìn)藏公路的信息。這天第二版登載新華社記者趙慎應(yīng)、王世晉的文章《康藏高原上的開路先鋒》,文中說:“西康的東部,是屬于向稱‘世界屋脊’的康藏高原的一部分。這里有橫斷山脈的主脈大雪山縱貫?zāi)媳?,拔海三千二百多公尺的二郎山和拔海四千七百多公尺的折多山聳峙東西。在這長年積雪的山巒間,有許多湍急的河流,和無數(shù)深深的峽谷。在大雪山的西面,還有一片廣闊的水草地。川康、康青(7)兩條公路,就爬行在這雪山草地的高原上?!薄皬那埃@兩條公路,只是存在于地圖上的紅線,根本不能通車。而今,人民解放軍西南軍區(qū)工兵部隊和工人弟兄們,在支援進(jìn)軍西藏和建設(shè)祖國的號召下,發(fā)揮了高度的革命熱情,克服了無比的艱苦,勝利地完成著修筑任務(wù)。”
文章說:“盡管是大雨滂沱的早晚,或者是云霧彌漫的中午,一個月中很難見到五、六次太陽,卻阻擋不了人民解放軍的堅強意志,工兵們堅決地提出:‘不把二郎山鏟平不下山?!滋?,他們冒著雨霧,在懸崖絕壁的泥濘中不停地工作著。晚上,他們就在雨多地濕的山谷中搭起的帳篷里休息,睡在自己砍來的木頭上。山上空氣稀薄,飯很難煮熟;有的人流出了鼻血,還不肯放松手中的工具。在冷風(fēng)霪雨中,工兵們熱情奮發(fā),每天工作到十二小時以上。二郎山就這樣被人民解放軍征服了?!?/p>
文中寫道:“工兵們披荊斬棘,開出了路,爬上了嶺……山上空氣稀薄,呼吸都感到困難,動一動就滿身大汗,休息下來又得穿棉衣。好多樹都長在懸崖絕壁上,連站腳的地方都沒有。工兵們就用綁腿拴住腰或兜住身懸在樹枝上動手砍伐。在這樣艱苦的情況下,大樹成排地被工兵們砍倒在山谷中,野獸被驚得四處奔逃。共產(chǎn)黨員宋培德在這樣艱險的工作中獻(xiàn)出了他的生命。全體戰(zhàn)友們終于完成了伐木任務(wù)?!薄霸陂L年積雪的折多山和二郎山上,在罕無人跡的雪海里,人民的工兵們架設(shè)起了房子和帳篷,成立了許多掃雪隊,為著前進(jìn)的隊伍,清掃進(jìn)軍的道路。汽車的行列,人的隊伍,就經(jīng)過他們身旁向西藏進(jìn)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