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欲擒故縱,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主體”(8)

好教師贏在好口才 作者:王一銘


 

師道箴言

為了使一個青年能夠成為明智的人,就必須培養(yǎng)他有他自己的看法,而不能硬要他采取我們的看法。

——盧梭(法國)

■質疑音樂的迷霧,教師“誤導”思維的浪花

模糊語言是教師口才中的一種特殊的技巧。教師利用模糊語言不具體、不穩(wěn)定、不精確、不清晰的特點,給學生留下空白,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空間,從而突破傳統(tǒng)教學語言的“精確性”所產生的弊端,是實現教學科學藝術化的一種體現。

新課改后的課堂教學,比較注重互動形式與互動能力。為了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師要切合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方式方法。教師的提問要問得有價值、有廣度、有深度,還要能引起大多數學生思維的動力和回答的愿望。教師提問,不宜問盡,有的問題應留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想、去問。對學生問題中的閃光點及時肯定和鼓勵,讓學生樂于思考、樂于質疑;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通過分析、理解提高學生互動興趣和互動能力。

語文教師夏昆,在語文課上用音樂給學生設計理解詩歌的“迷霧”,又通過教師問、學生答的形式“破霧”,在學生不斷質疑音樂與詩歌基調不相符的過程中講解“課文”、學習音樂知識。課堂教學既生動活潑,又使學生受益匪淺。

上課了,夏昆老師把電腦放在講臺上,對同學們說:“《再別康橋》是一首很美的詩,老師今天為大家安排配樂朗誦。”說完開始往光驅里放光碟。同學們聽說老師要放音樂了,馬上像小學生一樣把書擺在桌上,躍躍欲試。

暴風驟雨般的鼓聲和強勁的電吉他聲響起,聲音馬上占據了整個教室,重金屬搖滾震耳欲聾。學生臉色由興奮變?yōu)轶@奇再變?yōu)楹?,有些不知所措?/p>

夏老站在講臺上微笑著說:“請大家開始朗讀?!睂W生苦笑著說:“這樣的音樂,沒法讀呀?!?/p>

“怎么沒法讀?”夏老師故作無辜,“這是排行榜上最有名的曲子之一。怎么,你們不懂搖滾?”有個學生站起來,大聲說:“這首曲子太快了!與詩的語勢、語調不相符。”

“哦。”夏老師裝作恍然大悟地說:“那么,你們認為這首詩是慢讀的,對嗎?”學生回答:“對?!?/p>

夏老師又問:“為什么?給我一個理由,請從文本中找出這首詩應該讀得慢的原因?!睂W生們開始翻書尋找。

一個同學站起來回答:“詩歌開頭是‘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所以應該輕一點,這支曲子太鬧太吵了?!?/p>

另一個同學說:“結尾是‘悄悄的我走了’,說明應該是悄悄的,也要讀得慢一點?!?/p>

還有一個學生說:“第二節(ji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意境很美,也應該配舒緩、優(yōu)美的音樂?!?/p>

夏老師點頭說:“哦,看來搖滾,尤其是重金屬搖滾不太適合這首詩。那么,換這一首,大家看看怎么樣?”夏老師打開另外一個音樂文件,管弦樂隊演奏的是施特勞斯的《春之聲圓舞曲》,樂曲剛剛響起,有的同學的臉上又露出了難以接受的表情,不解地搖頭。

夏老師做出迷惑的表情說:“剛才是搖滾,你們可以說是憤青的曲子,現在這首是施特勞斯的名作,表現的是春天來了,人們對美麗自然的贊美和歌頌。這可是世界名曲啊,怎么?你們連這樣的曲子都不喜歡?”有個學生馬上辯白,“不是不喜歡,是這首曲子拿來配這首詩的朗誦也不合適?!?/p>

夏老師再次作無辜狀:“古典名曲你們都覺得不合適?為什么?”學生說:“這首曲子太歡快了,詩卻是有些哀傷的。”

夏老師轉入對教學內容提問:“你怎么知道是哀傷的?”

學生說:“作者離開母校了,所以有些憂傷。倒數第二節(jié)‘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這里的‘沉默’我認為表現出了一些哀傷?!庇忠粋€學生說:“第二節(jié)的‘河畔的金柳’,我也覺得有些哀傷的樣子?!?/p>

夏老師問:“為什么是金柳呢?”學生說:“因為有夕陽的照射?!?/p>

夏老師進一步引導:“夕陽西下,那么徐志摩是不是也‘斷腸人在天涯’呢?”

學生紛紛搖頭說:“不是”。

夏老師再進行深一步的引導:“那么,徐志摩這里的憂愁和一首歌《送別》里的憂愁是一樣的嗎?”夏老師隨口唱道:“長亭外、古道邊……”

學生說:“不一樣。馬致遠的憂愁是悲涼迷茫,而徐志摩的憂愁是淡淡的憂愁?!?/p>

夏老師附和說:“我表示同意。徐志摩雖然是再次離開母校,但是憂愁不是呼天搶地的痛苦,也不是前途未卜的迷茫悲涼,而是唯美而優(yōu)雅的淡淡的哀愁?!?/p>

課文分析進行到這里,夏老師認為要對詩的前半部分有個整體的疏理,就說:“那么,我們試著來把前四節(jié)朗讀一下?!毕睦蠋熖痤^之后,學生朗讀了一遍。

同學們讀完后,夏老師又打開一個音樂文件,弦樂隊齊奏,表現危機四伏的音樂氛圍,學生又開始面面相覷,他們知道,老師又給他們設迷局了,開始笑了起來。

夏老師在黑板上寫下“瓦格納《女武神》”幾個字。有個同學說:“這首曲子太激昂有力了。”

夏老師問:“那么這首詩不激昂嗎?”學生回答:“不激昂?!?/p>

夏老師又開始引導:“再給我一個理由,好嗎?”

學生紛紛回答:“第二節(jié)里面的‘金柳’‘新娘’‘波光’‘艷影’,這些詞也表現了柔美的感覺?!薄暗谌?jié)里的‘青符’‘柔波’‘水草’這些意象給人感覺就是柔美的,還有‘油油的’‘招搖’這些詞也表現了一種柔美的意境?!薄斑€有第四節(jié)的‘清泉’‘天上的虹’‘浮藻’‘夢’這些意象,感覺也是柔美的?!?/p>

夏老師總結說:“大家說得的確有道理。瓦格納的《女武神》其實更像一首軍歌,表現的是陽剛之美,而這首詩的美是陽剛的嗎?”

學生回答:“不,是陰柔的美。”。

夏老師微笑著稱贊學生:“看來大家的音樂鑒賞水準大大出乎我的預料,這使我對自己的音樂水平都發(fā)生懷疑了?!彪S后進行了總結:“三首曲子都被大家否決了,第一首太快、太強,而這首詩是輕柔舒緩的;第二首太歡快,這首詩卻包含著淡淡的哀愁;第三首太激昂、太陽剛,而這首詩是輕柔舒緩,有些陰柔美的。那么,大家再看看這首,你們看下面的這首能不能當背景音樂?!?/p>

夏老師打開最后一個音樂文件,輕柔舒緩的吉他聲響起,夏老師在黑板上寫下曲子的名字:卡伐蒂娜。樂曲的聲音不大,但是學生們聽得很認真。夏老師輕聲問:“這首可以嗎?”

學生點頭。夏老師說:“那么,大家輕輕地讀吧。”學生笑了,翻開書開始輕輕朗讀全詩。

有位美國的語文教師曾說:“如果教師能夠使學生將他們所看到和所聽到的東西擺脫事物一時的使用價值以及世俗意義,那么學生們就可以接觸到他們從來不可能意識到的事物的形狀、質量、色彩的明暗和音調、音色。為了做到這一點,美國語文教師特別重視對學生審美的觀察和想象力的培養(yǎng)。他們認為,觀察影響著我們所見東西的構造,想象改造著我們所觀察的東西?!?/p>

夏老師通過與學生一起尋找“音樂與詩的結合點”來解讀詩歌、品鑒音樂,不僅明確了詩的寫作特點,同時還讓學生增長了音樂知識。這種學科間的縱橫馳騁,考驗著教師的素質與綜合能力,是課堂教學的一個新思路,也是很多教師探討的方向。但是,既然是探討之中,就會出現一些偏頗,據媒體報道,有些教師在引入音樂、表演、手工活動時,出現了兩層皮的現象,就是引入的內容與課程結合得不緊密,使課堂教學流于形式。從這一點來看,教師增強情境設計、深入開發(fā)就顯得尤其重要,夏昆老師的這種做法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