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3.時機潛規(guī)則,在對方同情心泛起之時插針

初入社會必知的88個潛規(guī)則 作者:辛月


生活對每個人說:“你必須求人。”但是很多人卻不以為然。

讓我們來看看兩千多年前的孟子是如何認識“求人”問題的。戰(zhàn)國時期,有個名叫許行的楚國人來到滕國,他和自己的幾十個門徒穿著粗麻織成的衣服,靠編草鞋、織席謀生,以能自耕自足、不求他人為樂,并據(jù)此指責(zé)滕國的國君不明事理。因為在許行看來:人不能依賴別人,不能向人求助,所以身為一個真正賢明的國君,他既要替老百姓服務(wù),同時還要和老百姓一樣自耕自食;如果自己不耕種而要別人供養(yǎng),那就不能算作是賢明的國君。一個叫陳相的人把許行的所作所為及其主張告訴了孟子。孟子問陳相:“許行一定只吃自己耕種收獲的糧食嗎?”陳相回答:“是的?!泵献咏又謫枺骸澳敲?,許行一定自己織布才穿衣嗎?他戴的帽子也是自己做的嗎?他煮飯的鐵甑都是自己親手澆鑄的嗎?他耕作用的鐵器也都是自己親手打制的嗎?”陳相笑著回答:“都不是的。這些物品都是他用米、草鞋、草席這些東西換來的。”孟子說:“既然是這樣,那就是許行自己不明白事理了?!泵献雍完愊嗟倪@段對話說明,誰也不可能在不求于人的條件下獲得生存和發(fā)展,社會本身就是一個互幫互助的關(guān)系網(wǎng),就像這個人向往的天堂:

一個人找到上帝,目的就是想親眼目睹天堂和地獄的區(qū)別。上帝沒有直接告訴他答案,而是帶他去地獄。地獄里放著一口裝滿食物的大鍋,這里的人卻都骨瘦如柴。原因是他們每個人手中都拿著一個長柄的勺子,柄太長,食物送不到嘴邊,更不用說送進嘴里了;因此,他們吃不到食物。接著上帝又帶著這個人去看天堂。同樣的大鍋,同樣的長柄勺,天堂里的人卻愉快而飽食。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們都是互相喂著吃飯的。

以上的故事說明了,生活中無論任何事情,都必須靠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互助,人與人之間離不開互求互助、互幫互援。當(dāng)人與人之間相互友愛、互相幫助依賴,生活就是天堂,反之,就是地獄。你會選擇住在地獄還是天堂?相信即使是初入社會的人也會對這一問題有深刻的認知。但是求人不是目的,求人的最終目標(biāo)是成事,如何才能獲得別人的幫助,使自己能夠完成想做但一己之力做不成的事兒呢?這就要抓住一個求人的時機問題。

有一個美國孩子貸款的故事。有一個美國人從十幾歲開始就到一家銀行貸款,最初是50美元,只要一到期就歸還,非常守信用。過了一段時間,他將貸款金額增加到100美元,又是到期就歸還。隔了幾年,這個美國人大學(xué)畢業(yè)了,他需要一筆二百萬美元的資金來創(chuàng)辦一家屬于自己的公司,于是就到銀行申請貸款。銀行很快就核準(zhǔn)了他的貸款,他也順利地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在經(jīng)濟不景氣的時代,一個剛畢業(yè)的大學(xué)生如何能夠讓銀行同意這么大的一筆貸款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從他在銀行的第一筆貸款到他大學(xué)畢業(yè),將近十年的時間,他累積了很好的信用記錄。同時在辦理借款時,他積極主動認識銀行的工作人員,上至總經(jīng)理下到營業(yè)員他都和他們成為朋友,累積他們對他的信賴感,于是輕松得到這一筆二百萬的資金開創(chuàng)自己的事業(yè)。這個美國孩子一直在為自己的未來創(chuàng)造基礎(chǔ),當(dāng)這個基礎(chǔ)累計到一定程度時,事情也就順理成章了。就像我們在求人時,當(dāng)就很多問題不斷的交流溝通后,使對方產(chǎn)生同情或者興趣時,就是自己“見縫插針”的最好時機,也是成事的最好機遇。

彼克是一個美國人,但他生于波蘭,在貧民窟長大,生存狀況可想而知。他只讀過六年書,很小就開始做雜工、當(dāng)報童。這樣一個窮孩子看起來似乎沒有任何成功的希望,機遇與幸運對他實在太少。然而,13歲那年,他偶然間讀到“全美名人傳記大成”,隨后突發(fā)奇想要和那些名人直接交往。他采取最簡單的方法:寫信。每一封信中,他都提出一兩個能激起收信人興趣的具體問題。他的方法非常有效,很多名人都回信給他。此外,只要他知道有名人來自己所在的城市參加活動,無論如何都要進入那個場合,與所仰慕的名人見上一面。見到名人時,他通常都只簡短地說幾句話,便禮貌地離開,不多打擾。就這樣,他認識了很多各個領(lǐng)域的名人,其中還包括后來當(dāng)了美國總統(tǒng)的加菲爾將軍。后來,彼克創(chuàng)辦了《家庭婦女》雜志。憑借多年與名人的交往,他邀請他們?yōu)殡s志撰稿,被他邀請的名人也很樂意執(zhí)筆,雜志因此非常暢銷,發(fā)行量很大。彼克自己也因此脫離貧困的生活,在出版界聲名大噪。彼克的做法讓人叫絕卻又合情合理。他利用自己的智慧獲得別人的同情與關(guān)注,并利用這種同情和關(guān)注與名人結(jié)識,目的就是為了以后自己事業(yè)的發(fā)展。

這就是求人的時機和機會情節(jié),記住一定要抓住對方已表示出同情活著興趣的時機,這就是求人的潛規(guī)則之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