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后記:翻開這些書稿(1)

清華百年風雨實錄 作者:李志偉


王滿

3月2日(農(nóng)歷正月二十三),是他的60歲生日。他收到了大批來自四面八方的祝福。他細心的將這些賀信、賀電分類整理,然后裝訂成冊,塞進自己擁擠不堪的書架里。他常常會情不自禁的抽出頁碼最多的那個冊子,逐頁逐句的反復閱讀,讀著讀著竟會激動地掉下眼淚。

這個冊子里的賀電和賀信發(fā)自世界著名的大學。賀詞中有的感謝他對學校的歷史進行了全面、客觀、準確的梳理,有的表彰他對學校教育理念提升所做出的卓越貢獻,有的贊頌他對新時期大學教育改革提出的諸多建議,有的期盼他寫出更好的大學校史,更多的是兼而有之的話語………

盡管語種不一,但每封賀詞中都彰顯著各自的校訓——這也是他最為感念的。

哈佛大學:讓真理與你為友。

劍橋大學:求知學習的理想之地。

麻省理工大學:既學會動腦,也學會動手。

普里斯頓大學:為國家服務,為世界服務。

澳大利亞國家大學:重要的是弄清事物的本質(zhì)。

北京大學: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

他出生于中國河南中部農(nóng)村一個普通的一個農(nóng)家。自幼勤奮好學卻學緣不濟,務過農(nóng),當過兵,從過政,編過報,辦過刊,每一樣兒都干得很出色。他在別人十八歲選擇高校接受高等教育時,選擇入伍到部隊獻身國防事業(yè)。因此他對大學,尤其是著名大學心馳神往。他三十歲時經(jīng)他的老師、著名文藝批評家朱向前教授推薦,步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學習;三十三歲時,到北京師范大學與魯迅文學院研究生班深造,但遺憾的是,因外語沒有及格而成為他們班中為數(shù)不多的沒有拿到碩士學位的學員之一。為此他對于接觸到的大學的一切異常敏感。日積月累,他竟然搜集了難以計數(shù)的相關資料。一天,他讀到哈佛大學一條著名的理論:“人的差別在于業(yè)余時間,而一個人的命運決定于晚上8點到10點之間。倘若每天利用這兩個小時的時間用來閱讀、思考和寫作,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人生正在發(fā)生改變。堅持數(shù)年以后,成功會向你招手?!?/p>

他接觸清華是源于他在解放軍藝術學院軍文學系讀書時,他的老師、著名作家、時任文學系主任黃獻國教授的一次推薦。當時黃獻國教授對他說,中國教育報安排采訪清華副校長倪維斗教授,你去吧。他去了。他在時任清華科技處處長侯世昌教授陪同下去采訪倪校長,但倪校長卻對他說,你要寫,就寫我們清華吧。

于是,他把所有的業(yè)余時間都泡在了清華和北大校園里,在圖書館、檔案室查閱歷史文獻和檔案;在清華園和燕園,他采訪名家與大師。他把一次專訪延伸成了一本書,又從這本書延伸到一個系統(tǒng)工程。他規(guī)劃:先從著名大學寫起——中國五所,國外五所。他行動:從45歲開始,把自己的業(yè)余時間全部獻給這項事業(yè)…….

天道酬勤。2008年5月,他的第一本大學校史——《北大百年》,洋洋灑灑幾十萬字的著作出版了;又過了兩年,同樣幾十萬字,他的第二本大學校史《清華調(diào)查報告》,又浩浩蕩蕩地面世了……各方的好評增強了他的信心,他把興奮點瞄向了南開、復旦、中山等國內(nèi)名校,也盯上了哈佛、牛津、劍橋等國外著名大學……

翻開這些書稿,名校璀璨的歷史讓人留連忘返。在英語國家中,最古老的大學是牛津大學。他在書中介紹說:在公元12世紀之前,英國是沒有大學的,人們都是到法國和其他國家求學。1167年,英格蘭國王和法蘭西國王發(fā)生激烈爭吵,英王一氣之下,把寄讀于巴黎大學的國民全部召回。另一說法是,法王一氣之下,把英國學生驅(qū)逐出國。不管怎樣,英國留學生回國后聚集牛津地區(qū),繼續(xù)從事學業(yè)和研究。牛津大學由此誕生。

又如劍橋大學。這所成立于1209年的名校,據(jù)稱最早由一批為躲避毆斗的學者建立的。起因是牛津一位學生練習射箭,誤傷了鎮(zhèn)上一位婦女,引發(fā)了一場騷亂。憤怒的牛津市民抓住兩個無辜的老師嚴刑拷打,從而引發(fā)沖突。被市民追殺的牛津人四處逃竄,其中12名師生流落距首都不到100公里的劍橋鎮(zhèn),被當?shù)亟讨魇樟?,促成了又一所名校的誕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