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16年 《袁世凱軼事續(xù)錄》

紙年輪:民國以來百年中國私人讀本 作者:張冠生


“中華民國初建,四方鼎沸,

眾派紛爭,具有統(tǒng)一能力者,

中外皆推項城?!?/p>

見到這本書,最先想到的是此前會有一本《袁世凱軼事錄》,只是迄今無緣得見。如果真的有,作者大概會是同一人。這本“續(xù)錄”,版權(quán)頁上署名為“編輯者野史氏”,這個名字與《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的作者吳趼人的一個筆名相同,也該是同一人吧。

《袁世凱軼事續(xù)錄》一書所收第一幅照片,是“小站練兵時之袁世凱”。袁站在高處,位于圖片中央,一身戎裝,回望鏡頭。其身旁有人手執(zhí)帥旗,有人似在望遠。這一場面,無疑是袁世凱當年小站督練新建陸軍的一個瞬間。

百多年后,為做袁家往事的口述實錄,曾隨一位袁家后賢走到小站練兵之地。眼看滿地荒草,石輪橫躺,一派沉寂,遙想當年車轔轔馬蕭蕭,有時空錯位之感。在清軍編練現(xiàn)代化拉開序幕的地點,金戈鐵馬氣息連一絲也沒有了。如今看見這幅照片,似又稍稍能回過神來。史跡雖已杳然,畢竟上演過“氣吞萬里如虎”的活劇。

自從知道袁世凱這個名字,聽到的,讀到的,基本上是個歷史的丑角形象。畢竟歷史上有段時間,意識形態(tài)是扭曲變形的,發(fā)展到“文化大革命”,甚至是癲狂狀態(tài)。在這種情況下,不能指望對歷史人物有客觀評價。后來有個說法,“把顛倒了的歷史顛倒回來”,意思是恢復歷史原貌。

讀讀這本“續(xù)錄”,可知當時對袁世凱并不一味作負面描寫。雖首頁即說其“少時……在金陵,日與無賴少年游,酗酒縱博,意氣自豪”,像個小惡霸,次頁又說他在課堂上與塾師為難,其文字也庸劣膚淺,但老師寫下“一兩三點不成雨”一句而苦無下句時,袁世凱立出“東南西面皆有風”一句,令“師為之驚嘆不已”。

野史氏對袁的文字相當留意,收有其“祭李文忠文”。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病逝,袁世凱接任。野史氏說:“項城親為人祭之。文字殊不雅馴,然項城不肯請他人捉刀,以為非如此不足表敬愛之忱也?!?/p>

袁的祭文為四言,說到李的事功,曰:“手平匪亂,朽拉枯摧。鄰邦握手,敦睦無猜。我公之政,游刃恢恢。我公之德,山岳巍巍。出將入相,振外耀中。湘鄉(xiāng)并駕,他人難同。天佑我朝,生此巨公。中興偉業(yè),青史奇功……”

袁世凱當然知道,若找人代筆,會有更好的文字流傳后世。但他寧肯“殊不雅馴”,也由自己書寫。在代筆成風的官場頂層,已算是誠實無欺、值得稱道了。

見過民國第一任民選總理熊希齡的一幅題詞,說的正是袁世凱?!爸腥A民國初建,四方鼎沸,眾派紛爭,具有統(tǒng)一能力者,中外皆推項城。以其地位、經(jīng)驗與才量,可稱為適當人物也”。也見過繼袁世凱出任民國大總統(tǒng)的黎元洪的一幅題詞,贊袁世凱“進退成規(guī)矩,從容若龍虎,其氣象足以安民,其精神足以立武”。

這一類史料,目前可以越來越多地見到了。一個歷史人物,有從更多角度和側(cè)面記錄、描述其生平、事功的文字,對如實了解、客觀評價他,總是有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