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瞄準琉璃塔的大炮(1)

香港史 作者:(英)弗蘭克·韋爾什


巴麥尊平息了對義律的狂怒之后,著手尋找一個不那么容易因為脆弱的良心而苦惱,或者不那么過分關(guān)心中國人情感的人,這個人要值得信賴、能夠精神抖擻地履行職責。璞鼎查到中國后,進一步擴大了對華戰(zhàn)爭。

巴麥尊認為,此時正在倫敦的東印度公司駐信德的政治代表亨利·璞鼎查爵士,正是這樣的一個人。璞鼎查來自烏爾斯特,精力充沛,英俊瀟灑,為人多情,說話帶有很濃的愛爾蘭土腔,處事特立獨行,不能容忍異己之見。他能夠片刻之間就與人交上朋友,也會很快翻臉成仇;璞鼎查對滿族談判者耆英頗有好感,同時厭惡英國商業(yè)僑民,而這些好惡全都掛在臉上。軍隊指揮官經(jīng)歷過義律出于人道主義的遲疑不決,因而欣賞璞鼎查的好斗性格,但時常抱怨他特別熱衷于“權(quán)力和禮儀”。郭富和海軍少將巴加 他在辛好士死后負責指揮海軍 都認為璞鼎查不難共事,不過,雖然他們措辭圓滑,字里行間卻難免流露出埋怨之意。巴加寫道:“亨利·璞鼎查爵士是個干練的外交家,富于決斷,性格堅毅,與他在這里的使命很相稱,可能是長時間在印度效力的緣故,他養(yǎng)成了我們在歐洲時看不慣的那種頤指氣使的處事方式?!?1

自1804年起,璞鼎查就在東印度公司軍隊里服役,1825年,他棄武從政,先后在信德出任總督代表和代理人。信德是下印度河谷的一個地區(qū),當時并不屬于英屬印度的范圍。作為政治代表,璞鼎查有力地維護了英國的利益,他曾經(jīng)很成功地威嚇當?shù)亟y(tǒng)治者允許英國軍隊假道入侵阿富汗。1840年從印度退休時,他憑借這些功績得到了爵士頭銜的獎賞。

1841年5月3日,梅爾本勛爵將召回義律、任命璞鼎查之事告訴了女王。梅爾本表示,璞鼎查“最近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中戰(zhàn)功卓著”。22

115

璞鼎查爵士從未踏入阿富汗半步,是他的侄子埃爾弗雷德·璞鼎查最近在那里出了名。盡管如此,出任總督的肯定是亨利而非埃爾弗雷德,因為在奧克蘭勛爵建議下做出這個決定的,是巴麥尊而非那位首相,大概只有梅爾本把兩個人搞混了。就迅速結(jié)束戰(zhàn)爭這個目的而言,巴麥尊算是選對了人。1834年,璞鼎查從信德發(fā)出一封措辭激烈的函件,讓威廉·本廷克勛爵目瞪口呆。當時,璞鼎查脅迫信德王公歸順,力勸印度政府“將火與劍帶到整個阿富汗” 這件事說來容易做起來難。本廷克覺得必須敲打敲打璞鼎查,便警告璞鼎查:“強大而開明的強國,倘若不得不與弱小而愚昧的國家打交道,正確的做法歷來是容忍(對方的)過失,但作為最后的手段,你必須拿出實實在在的證據(jù)證明你的實力?!?3

璞鼎查在中國問題上并不打算接受上述建議。他很可能認為憑借一支遠征軍,即使目前人數(shù)已增至8000人,根本不足以征服一個大約有3億人的國家。然而,巴麥尊希望看到的,正是從一開始就拿出“實實在在的證據(jù)”證明英國的實力。在這一點上,璞鼎查沒有令他失望。

1841年9月,英艦侵襲舟山群島,定海再度失守。這一次再沒有猶豫不決,也不再有善意的減少傷亡。艾米莉·艾登評論說:“查理(義律)和戈登(伯麥)爵士離去后,H.璞鼎查爵士走上了一條正確道路 從他們的文告來看,中國人似乎完全給嚇住了。將軍和全體海軍官兵狂喜不已,因為他們不會再被阻止投入戰(zhàn)斗。如果H.璞鼎查爵士以常見方式直接開戰(zhàn),從而在6個月之內(nèi)徹底結(jié)束戰(zhàn)爭,我覺得那是很自然的事情?!?4

戰(zhàn)爭持續(xù)了10個月而不是半年,不過,艾登小姐的其他預言都應(yīng)驗了。就在1841年8月21日璞鼎查首次造訪香港 他前去北方處理相關(guān)事宜,途中曾在香港停留了幾個小時 之前,倫敦又產(chǎn)生了新一屆政府。在6月舉行的大選中,托利黨人贏得壓倒性勝利,終結(jié)了輝格黨人長達12年的長期執(zhí)政,在這12年當中,托利黨人的執(zhí)政記錄僅有1835年的威靈頓-皮爾政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