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記憶中的那些鐵觀音茶

茶生活 作者:王金玲 著


我記憶中的那些鐵觀音茶

我開始真正認識鐵觀音茶,是在2000年初。那天,我無聊地在電視頻道中“流竄”,忽然看到一則介紹安溪鐵觀音的系列電視片,認真看了下去,才知道原先我對鐵觀音茶的認知均為謬見,才知道鐵觀音色棕黃、香如蘭、有回甘的基本特征,才知道世上有一種“燉”叫做“燉茶”——安溪鐵觀音茶農(nóng)將茶在炭火上用小火慢慢烘焙置于茶籠中的鐵觀音茶青的過程,稱作“燉茶”。

這一系列記錄片是從講述安溪的中閩魏氏茶業(yè)用傳統(tǒng)工藝制作鐵觀音茶的過程作為切入點,介紹鐵觀音茶的。魏氏茶業(yè)是一家已傳承數(shù)代的老字號企業(yè),機緣湊巧,我也是從品嘗魏氏鐵觀音開始,喜歡上了鐵觀音茶。用傳統(tǒng)工藝制作的中閩魏氏鐵觀音在鐵觀音中屬中發(fā)酵茶。其湯色黃棕、澄明、湯味爽厚、回甘迅速而悠長,茶香是清新的春蘭香中夾有木炭的香味,掛杯香持久。魏氏鐵觀音給人一種坐在老茶館中喝茶的老者的感覺,恬淡悠然地看著眼前的熙熙攘攘,猶如老年的稼軒作詞云:“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歷經(jīng)滄桑事,遍聞人間情,一杯茶在手,已是閑淡人。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凡寫學術論文時,我都會泡上一泡魏氏鐵觀音,在它氤氳的茶香中獲得歷史的靈感。

與魏氏鐵觀音的歷史滄桑感相比,華祥苑鐵觀音給人的感覺是隨風飛揚的飄逸。華祥苑鐵觀音在鐵觀音中屬低發(fā)酵茶,湯色明黃、湯味爽滑輕盈、回甘清爽,香如秋蘭,夾帶著野地青草的清香,彌散性強。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經(jīng)常乘坐飛機來往浙閩兩地,在福州和廈門機場,常有華祥苑鐵觀音的茶香飄散在空中,這常讓我想到魏晉時期服了五石散的士人們,白衣飄飄狂發(fā)紛飛,在山林中呼嘯而過……

之所以記住了日春鐵觀音,首先是它特有的冷香。在我喝過的鐵觀音茶中,一般掛杯香都是溫熱香,也就是說,茶盡后,杯熱或溫時杯壁上留有茶之余香。而日春鐵觀音的掛杯香除了有熱香、溫香外,茶盡杯涼后的20分鐘間,杯壁仍留有余香,并慢慢化作空谷幽蘭之幽香,形成特有的茶意。日春鐵觀音的湯色鵝黃翠綠,有一種彩墨國畫“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淡雅;湯味柔厚,微微的澀味迅即化為滿口的回甘;湯香溫和悠長,如暮春初夏的野蘭之香。日春鐵觀音給人一種秀麗文雅之感,于是,那些出身名門的民國才女少女時的面容浮現(xiàn)在眼前,冰心、林徽因、張幼儀……

在哈龍峰鐵觀音系列產(chǎn)品中,我印象較深的是“雙龍戲珠”,而之所以如此,是在于它的“守規(guī)微違”?!半p龍戲珠”的湯色金黃明亮,香如暮春蘭花,溫香盈盈,茶湯入口微澀后迅速回甘滿口,一切都如此循規(guī)蹈矩,可在茶書中找到對應。但在每一罐中,總有幾泡的茶香或明或暗地包含著三秋桂子香,春蘭秋桂形成新的茶之意境,蘭桂飄香呈現(xiàn)與眾不同的茶之意韻。這一對茶書所說鐵觀音茶香特征的違背,使得原本規(guī)規(guī)矩矩的“雙龍戲珠”有了靈動之感,成為對孔子所云:“七十隨心所欲不逾矩”形象性的茶中解釋。

鐵觀音茶有清香型和濃香型之分,相比較而言,我更喜歡清香型,所以對鐵觀音茶的感受更多地也是來自清香型鐵觀音。當然我也不是不品濃香型鐵觀音,而在我所品味過的濃香型鐵觀音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八馬鐵觀音。

八馬鐵觀音是鐵觀音中的重發(fā)酵茶,因而湯色棕黃,湯味厚而滑軟,湯香是秋陽下的蘭香且?guī)е┪⒘胰毡窈罂萑~的干香,雖無武夷巖茶之茶韻,但湯色、茶香已接近武夷巖茶。與清香型鐵觀音相比,確實可謂“濃香”,且不止香濃,色亦濃,湯亦濃。故而現(xiàn)在一些拼配型武夷巖茶品中,鐵觀音也成為配茶之一,以增加茶湯的香氣和柔滑度。

能留下記憶的茶是與之有茶緣的茶,而我與鐵觀音茶結(jié)下的恰恰又是歡喜緣,所以,家中冰箱內(nèi)清香型鐵觀音是必存品,以便茶癮一到,即可馬上沖飲,以解懷想。而對于可在常溫下存放的濃香型鐵觀音茶,我則將之存放在儲藏室中已逾三年,期待著再過數(shù)年,可樂享陳年鐵觀音(俗稱“老鐵”)特有的香、甘、厚之茶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