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序:我們擁有毓老師的共同記憶
憑窗遠眺,山物朦朧,思慕的心田泛起難以排遣的苦澀,一路沉重。2011年3月20日早上,我從臺南獨自搭乘高鐵北上,恭送毓老師歸返道山,就是如此心情。
兩個人追憶一個開啟智慧之窗的熟悉老師,有了共同的話題,沉重會分擔,三十多年的往事歷歷依依,有時苦澀也會摻些甜味:2011年3月20日下午,我從臺北搭乘高鐵回臺南,跟從高雄北上悼念毓老師的師兄許仁圖同車,一路談說毓老師,就是這般感觸。
許師兄在1971年進入“天德黌舍”,成為毓老師的弟子,我在1977年進入“天德黌舍”讀經(jīng)。毓老師百年讀書、四十二年講學,教誨了百余班萬余名弟子,年歲有了差異,多數(shù)互不熟悉,甚至未曾見過彼此,我和許師兄竟然在毓老師的最后人間之日首度相逢,毓老師似乎將從事文字寫作的許師兄和經(jīng)營汽車零件業(yè)的我牽連一起。往后至今四年,我們兩人北上參加奉元學會的會議、活動,都會相約同車,綴拾一些彼此不知的毓老師舊情趣事,并研商如何和奉元書院師兄姐發(fā)展毓老師的理念和學問,接下毓老師殷殷期盼的棒子。
毓老師往生后的四年來,我規(guī)劃出未來在我曾求學的五甲小學、臺南一中,能夠成立講經(jīng)、讀經(jīng)班,許師兄傾力推動。
毓老師不僅威儀且威嚴,我的孫子看到毓老師的遺像,就很自然地鞠躬。毓老師即之也溫,啟迪弟子不遺余力,飽經(jīng)世患的生命中,蘊涵無盡的悲憫關懷。
毓老師講的學問都是活學問,我在社會常常想起,受用無窮?!墩撜Z?子罕篇》孔子說:“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于我哉?”毓老師講《論語》,講到孔子不為酒困,露出難得的笑意,說:“古人喝酒,男女老少都喝,孔子也喝酒,他自己得意地說‘不為酒困何有哉’。喝酒要有酒膽,還要有酒量。我年輕一點,可以喝一瓶高粱酒,且喝完還能正常辦事!”
毓老師啟發(fā)弟子的講學方式,當然不是只自許“不為酒困”,而是接下的話:“喝酒要有自知之明,要有識,有膽,還要有量。一個人成事有智慧還不夠,要有識,能識時知機,識當務之急,得先機而行;要有膽,才能將軍做,擔當大責任,做中流砥柱;要有量,量即是容,有容才有量,能容天下之量才能成大英雄?!?/p>
毓老師重視人性,認為性是父母給的最好本錢,不要浪費人性,成為奴性子。許師兄跟我說,毓老師談小孩還不懂是非、沒有分別,手上拿一把糖球,你要他一顆,他整個給你了,等到他懂了,你要分一顆,他轉(zhuǎn)過頭去。
關廟盛產(chǎn)鳳梨,馳名臺灣,我成立了一家生產(chǎn)鳳梨酥的公司。關廟有一個公園,矗立了一個立體大鳳梨雕塑。我的孫子一看到說:“阿公,那個比我們家的大!”不久,小孫子告訴我:“阿公,我告訴你哦!那個大鳳梨是假的!”許師兄聽后說:“你的孫子的話,正是赤子心的最好說明?!蔽覜]想到許師兄新作,其中說性章節(jié),把這段寫了進去,并且說:“我們在高鐵上談了四年的毓老師,你也寫一段做紀念?!?/p>
懷念師恩,2014年8月,我特別到長白山天池。長白山是大清帝國的發(fā)源地,毓老師九十二歲修了永陵,九十七歲創(chuàng)建了滿族研究院,并遺命將骨灰灑布天池。我不知道毓老師的骨灰灑于何處,只能面向閃爍銀白光芒的天池合掌膜拜。
《孟子?盡心篇》云:“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必估蠋煯斢小暗锰煜掠⒉哦讨敝畼?,而我和許師兄以及奉元書院的同門兄姐,當以擁有毓老師的共同記憶為樂。
吳榮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