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災并非美國的強項
報道說,上次襲擊紐約的颶風桑迪在海上生成時,最高時速超過200英里,但登陸時速已減至65英里。按氣象學定義,時速超過72英里才算颶風,所以嚴格說,桑迪不算颶風,只是暴風。但甭管什么風,損失慘重,113條人命,500億美元,一下就吹沒了。紐約至今電力交通尚未完全恢復,仍有十幾萬人生活在黑暗中,救援工作緩慢,因電力中斷和淹水導致的汽油供應不足,影響著社會秩序。
親歷桑迪,感到美國人救災有如下幾個特征:
一是事前忽悠多于具體防范。桑迪來臨之前,到處是政客的電視講話,一邊高喊風來啦,一邊宣布啟動緊急救災機制。何謂緊急機制?無人知曉。事實證明所謂緊急機制全都不靈。比如曼哈頓下城變電站的變壓器因進水短路爆炸,造成下城大停電,軌道交通全部中斷,隧道排水無法進行。如事先關(guān)閉變電站或筑沙袋防水,就不會有這個后果。變電站爆炸既是天災也是人禍,標志著防范措施的失敗,是災難的擴大器。還有,紐約正在鬧油荒,加油站無油,為此險些出人命。據(jù)說因隧道不通運油車進不來所致。但凡事先有準備就不會出現(xiàn)這種派生災難,隧道不通可以用船運??磥砀緹o人想到。
二是災難來臨時無人相救。美國人救災是等災害過去才救,災害發(fā)生時,除少數(shù)警力維持秩序,無人相助。新州大西洋賭城是“桑迪”登陸地之一,該市市長蘭佛德事后在電視上大罵州長科里斯蒂,說“桑迪”來臨時根本找不到州府的救災人員和物資,在哪兒呢?都在哪兒呢?他連問好幾句。一座明知將成為重災區(qū)的城市,“桑迪”登陸時無人相救,這是難以想象的。可州長科里斯蒂卻回應說,他在大西洋賭城的救災計劃沒有得到市長的響應。市長沒響應就不管了嗎?市長是民主黨,州長是共和黨,救災成了黨派政客的口水仗。
三是救援緩慢,效率低下。從颶風登陸到現(xiàn)在半個月了,紐約市仍有十幾萬人生活在黑暗中,沒電沒暖氣。聯(lián)合愛迪生公司居然說,因人手不足,起碼還要一周才能恢復正常供電。信不信由你,我反正信了,這就是大美國大紐約的現(xiàn)實。連紐約州長庫莫都看不下去,他在新聞發(fā)布會上質(zhì)問聯(lián)合愛迪生公司,你們是否有應對災難的計劃?答案竟是否定的,簡直不可思議。聯(lián)合愛迪生公司最早由電力發(fā)明者愛迪生參與創(chuàng)建,并于1886年在曼哈頓珍珠街建成世界第一座交流發(fā)電廠。這樣一個歷史悠久的電力公司,居然墮落到如此地步,但愿這不是美國的縮影,而只是個案而已。
美國人救災不講究發(fā)動群眾,不講究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也不講究民眾自救。比如一棵尺把粗的樹被風吹倒攔住了交通,路人完全可以順手將它挪到路邊,恢復通車。可誰也不能動,動輒違法。警察用黃色警戒膠帶圍起來不許人靠近,非等專業(yè)人士處理。像“桑迪”這樣大面積風災,到處是倒樹,專業(yè)人士有限,根本不夠用。所以只能等,一天是它十天也是它。如果是非主要干道,一個月沒人管都屬正常。
親歷颶風“桑迪”,身居紐約感同身受,上為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