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拉薩·布達拉宮·小昭寺

西藏地平線:藏區(qū)腹地旅行日記 作者:張波 著


拉薩·布達拉宮·小昭寺

布達拉宮有多高?經(jīng)測量海拔3756.507米,確切的相對高度是115.703米。

早晨10點,我們趕到布達拉宮。

我們預定的門票是上午11點的,步行上山大約要30分鐘。今年拉薩的游客沒有去年多,因此游覽布達拉宮的客人不算多。為了保護布達拉宮,拉薩旅游部門規(guī)定,每天布達拉宮只能接待旅行社2300人,散客700人。

據(jù)長浩介紹,去年旺季的時候,拉薩每天接待客人6000多人,因此,有一半的人都沒有機會參觀布達拉宮。

拉薩街頭的傳統(tǒng)民居,因為降雨量偏少,藏式民居一般是平頂、石墻、木窗。天竺葵是常見的藏族人家窗臺上的觀賞花。

布達拉宮始建于7世紀吐蕃王朝松贊干布時期,當時稱紅山宮,整個宮堡規(guī)模宏大,外有三道城墻,內有千座宮室,是吐蕃王朝的政治中心。但后來宮殿因遭雷擊引起火災,公元9世紀,吐蕃王朝解體,紅山宮逐漸被廢棄。9~17世紀的800年中,由于西藏長期的政治割據(jù),以及歷代的薩迦、帕竹、噶瑪政權都未曾定都拉薩,紅山宮一直未能重興,僅被作為一處重要的宗教活動場所。

藏傳佛教噶當教派高僧瓊布扎色、噶舉教派楚布噶瑪巴德辛協(xié)巴、格魯教派始祖宗喀巴等不同教派代表人物在此舉行過講經(jīng)等佛事活動。17世紀中葉,蒙古和碩特部首固始汗領兵進入西藏,推翻了噶瑪?shù)き偼颊?,?642年由五世達賴喇嘛建立了甘丹頗章政教合一政權。拉薩又成為西藏政治、宗教、經(jīng)濟及文化的中心。

1645年,五世達賴喇嘛重建布達拉宮,1648年基本建成以白宮為主體的建筑群,并將政權中心移至布達拉宮。從此布達拉宮成為歷代達賴喇嘛居住和進行宗教政治活動的場所。

布達拉宮嚴格來說不能算是廟宇,而是一座宮殿。布達拉宮是當年西藏政教合一的歷史痕跡的印證。西藏地方政府政權的更迭,藏傳佛教派系的分化,西藏與內地的密切關系。

西藏與國外的溝通歷史等,都與這座美麗雄偉的城堡式建筑有關。曾有一位上海來的游客對我說,當他坐車進入拉薩,第一眼看到布達拉宮的時候,眼淚差點兒掉下來。

站在布達拉宮鳥瞰拉薩城區(qū),如何規(guī)劃發(fā)展一座現(xiàn)代化都市,同時又能保存藏族傳統(tǒng)建筑文化,這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西藏旅行小提醒 TRAVEL TIPS IN TIBET

布達拉宮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薩市區(qū)西北紅山上的布達拉宮,是規(guī)模宏大的宮堡式建筑群,建于公元7世紀中葉。17世紀重建后,布達拉宮成為歷代達賴喇嘛的冬宮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統(tǒng)治中心。整座宮殿具有鮮明的藏式風格,依山而建,氣勢雄偉。布達拉宮中還收藏了無數(shù)的珍寶,堪稱是一座藝術的殿堂。1961年,布達拉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94年,布達拉宮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五世達賴喇嘛圓寂后,第司.桑結嘉措于1690年至1694年主持修建了以五世達賴喇嘛靈塔殿為主的紅宮配套建筑群,布達拉宮的建筑規(guī)模基本形成。

十三世達賴喇嘛在位期間,又在白宮東側增建了東日光殿和布達拉宮山腳下的部分附屬建筑。1933年十三世達賴喇嘛圓寂,1934至1936年間修建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殿,與紅宮結成統(tǒng)一整體。從17世紀開始的布達拉宮重建和增擴工程至此全部完成。經(jīng)過1300多年的修建,布達拉宮形成現(xiàn)在的規(guī)模。整個建筑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主樓高達117米,有大小房間2000余間。布達拉宮作為歷代達賴喇嘛的冬宮居所和西藏政教合一的政治中心,其內部主要由達賴喇嘛宮殿、佛殿及僧院各政權機構三大部分組成。布達拉宮白宮頂層為達賴喇嘛宮殿,分東、西日光殿,其中既包括達賴喇嘛的生活起居處、書房、經(jīng)堂等,又有議政、會客等場所。布達拉宮內擁有包括達賴喇嘛靈塔殿在內的各類佛殿38座,還有規(guī)定擁有175名僧人的殊勝僧院一座,主要從事達賴喇嘛的佛事活動。過去西藏噶廈政權的重要職能機構也都設在布達拉宮,宮內的東西大殿曾是重要的宗教和政治活動場所。布達拉宮是藏族文化的巨大寶庫,宮內珍藏的各類歷史文物和工藝品數(shù)量繁多。據(jù)初步統(tǒng)計,現(xiàn)有玉器、瓷器、銀器、銅器、綢緞、服飾、唐卡共7萬余件,經(jīng)書6萬余函卷。

布達拉宮的后門,所有的游人都是按單向路線參觀,原則上不得回頭。

很多藏族婦女一大早就會趕到寺院,或者轉經(jīng)祈禱,或者為佛像前的長明燈添酥油。

現(xiàn)存布達拉宮最古老的建筑是法王洞。9世紀時,布達拉宮因吐蕃內亂遭到破壞,僅存法王洞。洞內供著據(jù)傳為松贊干布生前所造的他自己和文成公主、尼泊爾尺尊公主等人并列的塑像。

白宮因外墻為白色而得名,它是達賴喇嘛生活、起居的場所,共有7層。最頂層是達賴的寢宮“日光殿”,殿內有一部分屋頂敞開,陽光可以射入,晚上再用篷布遮住,因此得名。日光殿分東西兩部分,西日光殿(尼悅索朗列吉)是原殿,東日光殿(甘丹朗色)是后來仿造的,兩者布局相仿,分別是十三世和十四世達賴的寢宮,也是他們處理政務的地方。

布達拉宮后山腳下便道邊的黃色山墻、五彩佛像、潔白的哈達和粉衣女郎,頗有點穿越的感覺。

白宮的第六層和第五層都是生活和辦公用房。第四層有白宮最大的殿宇東大殿(措欽廈)。殿長27.8米,寬25.8米,內設達賴寶座,上懸同治帝書寫的“振錫綏疆”匾額。布達拉宮的重大活動如達賴坐床典禮、親政典禮等都在此舉行。白宮外部有“之”字形的上山蹬道。東側的半山腰有一座寬闊的廣場,稱作德央廈,是達賴喇嘛觀看戲劇和舉行戶外活動的場所。廣場的南北兩側建有僧官學校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