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些作家的流派歸屬問題
在我們討論浪漫派,探索它的發(fā)展演變軌跡時,難免會遇到一些作家的流派歸屬問題,他們與浪漫派存在這樣或那樣的關(guān)系,能否算作浪漫派作家呢?這里所涉及的幾個作家,他們或者是德國文學史上堪稱重量級的人物,如讓·保爾、荷爾德林、克萊斯特;或者是世界文壇上的名流,如霍夫曼、海涅,這些作家的流派歸屬問題,歷來是見仁見智,存在爭議的。
在德國文學史上,小說家讓·保爾(1767—1825)和詩人荷爾德林(1770—1843)往往被界定為介于魏瑪古典文學與浪漫派之間的人物。讓·保爾的某些長篇小說雖有浪漫主義成分,但作家的整個創(chuàng)作并非就是浪漫主義的,蘇聯(lián)德國文學研究家根本不把讓·保爾算作浪漫派作家。荷爾德林的情況比較復雜些,這反映在他的世界觀、政治哲學和創(chuàng)作方法諸方面。荷爾德林對古典主義的崇尚,他那帶有摹擬古典主義的風格,同耶拿浪漫派的抽象、富于哲理的風格大相徑庭;在政治思想方面,他比耶拿浪漫派高出一籌,雖然對法國大革命的結(jié)局感到失望,但仍堅信革命的理想。荷爾德林的特殊性,引發(fā)世人對他持有不同的評價。有人把荷爾德林看作是浪漫主義的先驅(qū),德國著名文學史家魯?shù)婪颉ずD罚?821—1901)則稱他為“浪漫派的一個偏室后代”(einen Seitenspro? der Romantek)。著名俄羅斯作家、文藝評論家盧那察爾斯基在他的《西歐文學史》里稱荷爾德林為“德國第一個偉大的浪漫主義作家”
。蘇聯(lián)德國浪漫派文學研究專家N.J·貝爾柯夫斯基明確無誤地把荷爾德林列為浪漫派作家,在他看來,判斷荷爾德林是否屬浪漫派作家這個問題,是整個浪漫派研究的試金石,如果連荷爾德林都不能計入浪漫派,那么能夠歸如浪漫派隊伍的作家也就所剩無幾了。
劇作家、小說家克萊斯特(1777—1811)的流派歸屬問題,歷來也是見仁見智、各執(zhí)一詞。德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家柯爾夫(H.A.Korff)和匈牙利文藝評論家盧卡契都把克萊斯特劃歸為浪漫派作家之列,而在貝爾柯夫斯基和民主德國的一些學者看來,克萊斯特雖然同一些浪漫派作家有接觸,并在世界觀和政治方面受其影響,但是他的作品缺少基本的浪漫主義傾向,諸如對無所不包的“綜合詩藝”的主張,對中世紀的接受和向基督教的轉(zhuǎn)變等,因此,在民主德國的一些文學史書籍中,他處于浪漫派邊緣的一個特殊位置。
在德國浪漫派內(nèi)部,小說家霍夫曼(1776—1822)可稱為“無黨派人士”。他與浪漫派作家沒有密切的接觸,蒂克和艾興多夫等人均不把他視為自己的派友,但他的命運卻始終與浪漫派息息相關(guān)。霍夫曼的生活與創(chuàng)作活動,處于浪漫主義向現(xiàn)實主義過渡時期,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既有浪漫主義因素,也有現(xiàn)實主義成分。他那獨特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是引發(fā)世人對其流派歸屬問題產(chǎn)生爭議的重要原因,一些人傾向于把霍夫曼晚年面向現(xiàn)實的幾部作品,包括《雄貓穆爾的生活觀:暨樂隊指揮克賴斯勒的傳記片斷》(后文簡稱《雄貓穆爾的生活觀》—編者注),視為具有明顯現(xiàn)實主義傾向的作品,但綜觀他的全部創(chuàng)作,浪漫主義成分占主導地位。而20世紀曾被稱作批評界“教皇”的盧卡契,在無情痛斥浪漫派的同時,卻把霍夫曼與歌德、巴爾扎克相提并論,將其譽為“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者”,“他以自己的標準,猶如他之前的歌德和他之后的巴爾扎克一樣,生動地把握時代傾向,以前所未有的含蓄來描寫現(xiàn)實。因此,他是在歌德與海涅之間獲得國際影響的唯一德國作家?!?sup>
詩人海涅(1797—1856)與浪漫派的關(guān)系頗為復雜。詩人早年同浪漫派作家過從甚密,在波恩大學求學時,受到浪漫派代表人物奧·威·施萊格爾的精心栽培,在浪漫派的影響下開始創(chuàng)作生涯,可謂是“吃浪漫主義乳汁長大的”。但19世紀20年代中期以后,在黑格爾的影響下,海涅開始同浪漫派疏遠。30年代中期,發(fā)表《論浪漫派》一書,毅然背棄浪漫派,但與它的關(guān)系并未“一刀兩斷”。40年代末,當浪漫派行將銷聲匿跡時,詩人自稱是浪漫主義的“已被廢黜的末代幻想國王”。晚年,即19世紀50年代中期,詩人在《自白》(1854)里聲稱:“我雖然向浪漫派發(fā)起過毀滅性的討伐,但我本人始終是個浪漫派作家,并且是個比我本人預(yù)料的還要高一級的浪漫派作家?!痹诮o浪漫派以“最致命的打擊”以后,又“無限思念浪漫主義夢鄉(xiāng)中的藍花”。顯然,海涅對浪漫派的看法和態(tài)度,前后矛盾,有變化。詩人同浪漫派的復雜關(guān)系引發(fā)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筆墨官司,論爭的核心是他的流派歸屬問題。關(guān)于這個問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稱他為“沒有傳統(tǒng)的啟蒙學派”、“天生的啟蒙學派”;有人將他歸入德國古典作家之列;有人稱他為浪漫派的敵人或背叛者;傳統(tǒng)的德國文學史通常把他排除在德國浪漫主義運動之外;也有人稱他為革命浪漫主義詩人或積極浪漫主義詩人;有人稱他為歐洲浪漫主義詩人或者法國浪漫主義詩人,因為他流亡在法國;有人按詩人的政治思想傾向?qū)⑺袨椤扒嗄甑乱庵九伞被蛘叻Q他為革命民主主義詩人,等等。
當今,德國以外的西方學者,主要是英法國家的德國文學研究專家,從歐洲浪漫主義作為一個整體出發(fā),把歌德生活的時代看作是浪漫主義時代。在他們看來,無論是讓·保爾、荷爾德林,還是克萊斯特,都屬于浪漫主義作家之列,霍夫曼和海涅就更不必說了,而且歌德和席勒也是浪漫主義大家庭的成員,他們兩人又被稱為古典的浪漫主義詩人,或稱浪漫主義的經(jīng)典作家。
這里論及的幾位作家,只是究其流派歸屬問題作些評介,無法做到對問題的是非曲直逐個進行深入探討。
隨著法國革命的發(fā)展,歷史和社會的變動,德國浪漫派在其存在的數(shù)十年里,經(jīng)歷了斗爭的風風雨雨,自身也在發(fā)展變化,從崛起到興盛,又從興盛逐漸走向衰亡,早期、中期(又稱盛期)和晚期浪漫派的劃分,是呈現(xiàn)這一發(fā)展變化的重要標志。
- 轉(zhuǎn)引自Alexader Sergejewitsch Dmitrijew:Zu dem Romantik Kapitel der Geschichte der deutschen Literatur.In:Weimarer Beitraege.H.2/1981, S.146.
- 轉(zhuǎn)引自[蘇]伊瓦肖娃:《十九世紀外國文學史》(上冊),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版,第330頁。
- [匈]喬治·盧卡契:《德意志文學史綱》,柏林建設(shè)出版社1955年版,第57頁。
- Heinrich Heine:Gesammelte Werke in 6 Baenden, Aufbau Verlag, Berlin, Bd.5, S.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