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二二八,臺灣絕非現(xiàn)在的臺灣。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是現(xiàn)代臺灣歷史上最慘痛的悲劇,所帶來的沖擊和影響,至今仍未消散。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二二八是當代臺灣歷史的一個起點。事件爆發(fā)后,白崇禧受國民政府派遣,前往臺灣宣慰,止痛療傷,撫慰民心,弭平動蕩,前后16天,發(fā)揮了至為關鍵的作用。白崇禧之于二二八事件,甚至對今天臺灣的社會都有深遠的影響。然而目前兩岸關于二二八事件的研究,對白崇禧赴臺宣慰這段歷史,卻仍然沒有專門、詳盡的討論。
《關鍵十六天: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是白崇禧將軍之子、著名作家白先勇與歷史學者廖彥博,共同尋訪耆老,搜集湮沒的史料,收錄歷史照片約70幅,還原關鍵十六天的史實真相?!蛾P鍵十六天: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抱持“還原歷史真相”的態(tài)度,運用各項檔案、電報、函件,以及相關當事人的日記與口述訪談記錄,重建白崇禧奉命赴臺宣慰的前因后果,盡量以每個小時作為單位,近距離觀察這平撫傷痛的關鍵十六天。書中回答了諸如“白崇禧作了什么決定?發(fā)揮了什么作用?”“期間遭受到什么樣的困難和阻撓?”“對于二二八事件的發(fā)展與善后,還有往后的臺灣,又造成什么樣的影響?”等等一系列疑問,同時也披露了當時臺灣軍政當局千方百計想要隱瞞的濫施捕殺的真相,闡明二二八事件背后當時臺灣社會“三青團”、CC系、中統(tǒng)、軍統(tǒng)等國民黨不同派系之間的矛盾,以及各種民間團體、中共的力量等等之間的糾葛。
除了完整收錄與白崇禧宣慰臺灣相關的函電、講詞之外,為彌補官方檔案之不足,更收進白先勇與“二二八”見證人蕭錦文、受難家屬楊照等人的6篇口述訪談,以最新的史料提供讀者來自民間社會的不同觀察角度。
這是一段被隱藏湮沒多年的故事,也是臺灣歷史上不可不知的關鍵十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