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詩經(jīng)》這部書可謂家喻戶曉。我們都知道,它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被稱為“詩”或“詩三百”。《詩經(jīng)》里面有許多優(yōu)美古雅的詩句,至今仍然活躍在我們的生活中,如“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我心匪石,不可轉(zhuǎn)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一日不見,如三秋兮”“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樣耳熟能詳?shù)膬?yōu)美詩句不勝枚舉。
但若刨根究底地問起來,眾多的詩歌是如何匯集成一部詩歌總集的呢?“詩經(jīng)”這個名字是怎么來的?為什么它被稱為“經(jīng)”?從“詩”到“經(jīng)”,它經(jīng)歷了怎樣的過程?它又是如何從“經(jīng)”恢復(fù)其“詩”的面貌的呢?對于這些問題,恐怕不少人難以給出正確的答案。
在20世紀(jì)以前的漫長歷史中,《詩經(jīng)》并不是被看作文學(xué)作品,而是一部儒家的核心經(jīng)典,唐代的白居易稱它為“六經(jīng)之首”。早在春秋時期,《詩經(jīng)》就成了重要的政治文獻,是諸侯國祭祀和外交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承擔(dān)了重要的政治功能。所以孔子說:“不學(xué)詩,無以言?!毕惹刂T子常常引用《詩經(jīng)》來證明自己的思想。也正因其特殊重要的地位,《詩經(jīng)》的文字得以傳承不絕,在秦火后保存下來,并進一步被經(jīng)典化,成為歷朝歷代儒家知識分子必修的重要教材。
兩千多年里,《詩經(jīng)》不斷地被包裝、被闡釋??梢哉f,一部《詩經(jīng)》的傳承史就是一部袖珍的中國思想史。作為儒家的核心經(jīng)典,古人對《詩經(jīng)》的研究和解讀可以說是全方位的,包括經(jīng)學(xué)、史學(xué)、文學(xué)等多個層面。我們這本書首先要介紹的,就是古人對《詩經(jīng)》的多重解讀。在了解古人的解讀后,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詩經(jīng)》是如何影響古人的思想和生活的。在新時代思想開放的視野下,重新回顧這段歷史,可以更客觀地感受到《詩經(jīng)》的豐富性,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詩經(jīng)》。
同時,作為一本詩歌總集,從文學(xué)的角度欣賞和品味《詩經(jīng)》,始終是現(xiàn)代人們學(xué)習(xí)和研究《詩經(jīng)》的主流。作為中國詩歌的源頭,《詩經(jīng)》對我國詩歌發(fā)展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它所奠定的風(fēng)雅精神、比興傳統(tǒng)一直是后世詩人所追求和向往的。后世諸多詩歌題材早在《詩經(jīng)》中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即使是今天,《詩經(jīng)》語言仍然活躍在我們的日常語言中,既提高了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拓寬了我們的想象力。因此,本書還要介紹《詩經(jīng)》的文學(xué)性,品味這部古老的詩歌總集帶給我們的審美享受。
《詩經(jīng)》所蘊含的魅力是無窮的,遠(yuǎn)遠(yuǎn)不是我們這部小書所能展示的?!对娊?jīng)》的魅力需要讀者們在閱讀中體會。讓我們一起進入到《詩經(jīng)》的思想世界中,一起品味《詩經(jīng)》的古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