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球 童
每個人都有炒股賺錢的智力,但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能力。如果你動不動就聞風出逃,那么你不要碰股票,也不要買股票基金。
——彼得·林奇《戰(zhàn)勝華爾街》
1955年,彼得·林奇在高爾夫球場找到的這份球童的工作對他來說實在是太理想了,球童工作一個下午賺的錢比報童一周掙得還多。
在球場中,球童的服務態(tài)度往往能夠影響到客人對該俱樂部的評價,因為在整個球場中,只有球童和客人相處的時間最長,他們的說話方式,正確的用語都影響著客人打球的心情,所以他們的任務是多樣性的。
在球場上,球童不僅是俱樂部的運送人員,還是球場的顏面,是客人的最佳咨詢者,有促使擊球過程順暢的功能。
所以,客人是否能盡興全依賴于球童的表現。同時,球童的表現可以左右客人,球童不和氣和唐突,俱樂部是不會有客人愿意光臨的;相反,若球童總是笑臉迎人,則客人一定還想再來??墒?,由于客人大部分一個月僅到球場一兩次,所以球童每天都應保持著相同的態(tài)度服務每一位來場的客人。這就需要球童有更好的心理素質。
在高爾夫球場上,球童是球員的好幫手。在正規(guī)的比賽中,有關擊球事項,選手僅能和球童商量,因此,對球員而言,球童就是唯一的戰(zhàn)友,所以球童必須熟悉球場,并要了解球場的設計布局、距離、果嶺的狀態(tài)及規(guī)則,打球禮儀等眾多情況。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球童是應該懇切地、適度地給予球員幫助、忠告,在客人沒有要求時,即便自身具備豐富知識也不能給予客人不需要的忠告,重要的是做一名令客人期待、信賴的球童。
那時,彼得·林奇把打球人分成三類:一是那些受人崇拜的,他們球打得好,小費給得多,社會地位高;二是那種球技平平,小費也給得低的人;三是那種球技差、地位低且不給小費的人。雖然他侍候的球手大多是第三類,但他每次都盡力爭取為前兩類人服務,因為只有他們才能給他更多的小費。
在打工的這段時間里,彼得·林奇從高爾夫俱樂部成員口中接受到了投資股票的早期教育。
布雷·伯雷高爾夫球俱樂部的成員大都是公司的董事長和股東,他們在打高爾夫球時還交流投資觀點,彼得·林奇跟隨客人打完一輪球,就相當于上了一堂有關股票的免費教育課。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們對股票并不是很信任。雖然那時股市上漲了3倍,但人們仍然視投資股票如賭博,但當球童的經歷使彼得·林奇逐漸改變了看法,增強了投資股票意識,雖然他那時并沒有錢去投資股票。但是通過聽那些球手的聊天,使他開始對股票產生了興趣。
然而,彼得·林奇的親友們大多對股票持有一種不信任態(tài)度,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們親眼目睹了1929年股市暴跌后的股民生活而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期間,凡是購買了股票的人,無一不受其影響,有的甚至為此而自殺。
因此,在彼得·林奇家族中,很少有人去投資股票。而彼得·林奇聽說在親戚中唯一一個購買過股票的人便是他的外祖父吉恩·格里芬。一次外祖父購買了一部分城市服務公司的股票,但是他對股市常識知之甚少,而且還是一個非常保守的人——他之所以選擇城市服務公司的股票是因為他以為這是一家供應自來水的公共事業(yè)公司,后來他去紐約旅行時卻發(fā)現這家公司竟是一家石油公司,于是回來后,便馬上就把股票賣掉了,可是從他賣出股票以后,城市服務公司的股價上漲了50倍。
整個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美國彌漫著一股對股市不信任的態(tài)度,盡管在此期間股市先是上漲了3倍,后來又上漲了2倍。但是在這個時期,波士頓人很少把錢投到股市中,即使有些人投資股市掙到了錢,但是人們一想到1929年股災,就望而卻步了。
在現實生活中,最富有冒險精神的人,也最容易成功。在布雷·伯雷高爾夫球場打球的客人,大都具備這一特性。
俱樂部實行的是會員制,成員大都是證券投資者。這些人都是資產階級,而且大多都把自己的資金投入到股市中,并且通常能夠賺到可觀的財富。在他們打球的同時,總會與自己的客戶、朋友或家人分享他們的投資經驗,而這成為彼得·林奇學習股票投資的最好教材。
后來,彼得·林奇在總結自己的這段經歷的時候,他認為高爾夫球場是一個僅次于股票交易所的最佳投資場所,特別是在客人打出一個左曲球或右曲球之后,他們會興高采烈地吹噓他們最近的成功投資。作為他們的球童,在為他們背球桿、撿球的工作中,就總會借助有限的機會與他們交流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在這種交流之中,讓彼得·林奇學習到很多投資股票的技巧。
從那時起,彼得·林奇便對股票產生了興趣,并立志長大后從事股票投資,也像這些股票大亨一樣賺大錢。
這些股票市場的大佬們,做夢也沒有想到,這位替他們撿高爾夫球的窮孩子,是一個這么有頭腦的奇才,居然從他們的閑聊中,懂得了那些即使接受多年專業(yè)投資訓練也無法學習到的投資股票經驗。
彼得·林奇曾坦誠地說:“我最初的股票知識,是從高爾夫球場上得來的?!?/p>
遺憾的是,此時的彼得·林奇還沒有足夠的錢進行投資。他反復地想:“既然他們都能夠從股市上掙到錢,我為什么不能?如果我長大了,我一定要做股票生意!”
僅有14歲的彼得·林奇立志做一名股市投資者,并且將這個目標當成了人生之中的最遠大的理想。而此后,彼得·林奇也一直為這個理想而努力奮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