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女1
[先秦]
《詩經(jīng)·邶風(fēng)》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2。
愛而不見,搔首踟躕3。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4。
彤管有煒,說懌女美5。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6。
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7。
——注釋——
1 這是男子寫他同戀人幽會的詩。姑娘有意躲藏起來這個細節(jié),表現(xiàn)出她的活潑、聰慧和美麗,“搔首踟躕”四字,活畫出男子的焦灼不安,全系實錄,絕不做作,堪稱傳神之筆。
2 靜:嫻雅。姝(shū):美麗。城隅:城上的角樓,極幽僻。
3 愛:“蒸”的假借字,隱蔽。而:猶“然”,副詞或形容詞語尾。搔首踟躕(chí chú):形容未見所愛之人的焦急惶惑神態(tài)。搔:用手抓撓。踟躕:猶豫不前。
4 孌(luán):美好。貽(yí):贈送。彤(tóng)管:未詳何物。有的說是紅色(彤是紅色)的筆,有的說是涂成紅色的管樂器,有人說是一種草,至今尚無定論。
5 煒(wěi):紅而光亮。說懌(yuè yì):喜愛。“說”同“悅”,“懌”與“悅”同義。女:同“汝”,指彤管。
6 牧:牧場。歸:讀kuì,贈予。荑(tí):初生的白嫩茅草。句意是說女子從野外采來白茅贈給男子。洵(xún):誠然,實在是。異:奇異。
7 匪:同“非”。女:同“汝”,指荑。這兩句包括上文的彤管而言,意謂并不是彤管和荑特別美好,因為它們是心愛的人所贈,所以彌足珍貴。
│延伸閱讀│
會真記
[唐]元稹
待月西廂下,迎風(fēng)戶半開。
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