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由零開始
孤單童年
回憶,纏住了心事千遍。 由零開始,偷偷想到落淚。
——張國榮《由零開始》
在張國榮的代表作電影《金枝玉葉》中,張國榮扮演的顧家明面試袁詠儀扮演的林子穎這個經典橋段中,有句臺詞讓人印象深刻,張國榮對著袁詠儀說“名字不錯,不用改了”。我想若對張國榮熟悉的朋友,都會對此會心一笑——因為,“張國榮”這三個字,也并非他的原名。
他的原名,叫張發(fā)宗。從現(xiàn)在的眼光看,這也許是個略帶土氣的名字,也的確不適合明星。試想,若日后在他的萬人演唱會上,歌迷高喊著“發(fā)宗,發(fā)宗”,那該是多么違和的畫面!但是,這個鄉(xiāng)土味十足的名字,并不反映他出道之前的家境。
1956年9月12日,香港灣仔的一個富裕之家,一聲嬰兒的啼哭宣告了時裝設計師張活海第十個孩子的誕生。在“十仔”出生之前,他的九哥剛剛夭折——這也是張家不幸夭折的第三個孩子。身為中環(huán)鼎鼎大名的時裝設計師,十仔的爸爸自然對這個來之不易的兒子倍感珍惜,他希望兒子日后可以榮華富貴、光宗耀祖,因此為這個小兒子取下了“發(fā)宗”這個名字。張父的成就,從十仔年少時“中環(huán)三太子”的稱呼就能看出。在經濟蒸蒸日上的香港,一位有名的時裝設計師也理所當然地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況且,他還曾經為如日中天的好萊塢巨星馬龍·白蘭度制作過服裝。
然而,本應在家中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十仔,卻度過了一個孤單的童年。
張活海有兩位老婆,一位是十仔的母親,另一位是二房太太。但是,這與幼年的張國榮并無關系,因為從小,他就沒有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盡管后來已經成為巨星的張國榮仍然對自己的母親十分孝順,在“跨越九七”演唱會中也稱張母為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之一(另一位是他的愛人),但他在一次采訪中表示,母親到自己家中,甚至問自己可不可以用兒子家的廁所。從這件小事,也能看出張母在他成長過程中的疏離??墒菑垏鴺s對父親的記憶就更加諷刺了。他對父親的印象,竟然來自大姐因他被罰留堂而用衣架打他時,衣架上印著的父親洋服店的標志。
而與十仔年齡最為接近的八哥,也與他有著8歲的年齡差距,雖然據(jù)張國榮自己回憶,他與哥哥姐姐們的關系算是比較融洽的。但對于整整相差了“一代人”歲數(shù)的孩子,即便相處得再融洽,也沒有和同齡玩伴的默契。
還好,被稱作“六姐”的一位女性給了十仔關愛,她是張家的用人。對十仔來說,她的重要性不亞于母親的角色。這位貼身用人對張國榮的意義也在其日后的訪談中可以看出。張國榮說過,六姐是一生中對他最好的女人。好比《Monica》中的主角,甚至說其地位已經超過了他的母親。
年幼的十仔一天天長大,在其學校門口接他放學的,是六姐;在他外婆去世時安慰十仔的,是六姐;從音樂盒、芭比娃娃這些玩具中能看出十仔孤單的人,仍然是六姐。所以,張國榮在遠赴北美進修的時刻,最掛念不下的,還是六姐。牽著六姐的手一天天長高的男孩,也是在這位感情超越親人的仆人的呵護下,十仔學會了愛。但從之后的經歷來看,孤單的童年對張國榮的影響可謂深刻而長久。在影視作品中,張國榮扮演得最為傳神的往往是落魄的貴族公子之類的角色,即便來自草根,也如程蝶衣那般顛倒眾生卻在戲里瘋魔。而在他的音樂作品中,填詞人林夕為他所作的描寫孤獨、絕望而自戀的歌曲,也一直被認為是對張國榮本人的描寫——張國榮與林夕之間的珠聯(lián)璧合、相得益彰,讓人心生艷羨。
孤單的童年后,是在英國的求學時光,也是一段在一定程度上賦予張國榮藝術靈感的歲月。
英國往事
一生際遇,樂與苦必須經過第一次。
——張國榮《第一次》
1978年,香港,啟德機場。
即將踏上飛往英國班機的張國榮,心內所想的也許是家人和六姐,也許是在學校內讓他情竇初開卻比他身高高太多的姑娘,也許是每天經過的熟悉的街道和生活了十多年的唐樓,當然,這位少年此時或許只是在興奮地揣度和期待著將要擁抱的新世界——畢竟,只有英文成績還算拿得出手的他已經經歷了留級,留在香港讀書恐怕也沒什么光明前途。
這個去往英國的決定,雖然從后來深受外國文化影響的藝術風格,以及出道與演藝經歷看來是個正確的選擇,然而平心而論,對于一個年僅12歲且成績并不優(yōu)秀的少年,只身飛往陌生的國度學習非常專業(yè)的知識,無論如何也冒了太大的風險。張國榮日后回憶時還提到,當年學校寄來的入學考試題目,也是姐姐填好寄回的。
這種性格也伴隨了張國榮的一生,后來告別歌壇、復出歌壇、決意公開與愛人唐鶴德的關系,似乎在彼時都是貿然的,而在日后,卻被證明是正確的。這種果敢的性格,也是他能夠在競爭激烈的香港演藝圈脫穎而出的原因之一。不過必須說明的是,他最后結束自己生命的決定是在其抑郁癥發(fā)作的狀況之下,而非這里所說的果敢性格。說回彼時還是名為張發(fā)宗的少年,在聽到登機通知之后,他一步一步走向離境閘口,據(jù)他自己回憶,當時的步履很快,甚至在到達海關關口面前,也只是簡單地回頭看了看父母、兄姐與六姐,說了句“拜拜”便轉身離開。
誰會想到,這個在匆匆離港,在珍寶客機上向窗外盯著云朵的少年,會成為日后的巨星呢?那個時候,1968年的他只是一個叫作張發(fā)宗,英文名是Bobby的小留學生。
僅憑留學時期的幾張照片,會誤以為他在英國過著悠閑、自在、享受生活的日子,照片上,英俊的少年站在教室或學校標志性的標語牌前,雖然總是不能擺出恰當?shù)?、適合拍照的表情,但端詳這些照片,我甚至都能覺得照片里遠在英國的70年代的陽光能穿過大洋、穿過年代,甚至穿過生死的界限,投射到自己的臉上。這些讓人倍感溫暖的照片,也讓人不得不誤會:張發(fā)宗,只是在英國享受生活的富家公子。早晨七點的鈴聲驅散了回憶中的陽光,我像是看到從被單中慌忙爬起、揉著惺忪睡眼收拾著床鋪的他。在一股腦兒地套上衣服和梳洗過后,他和其他孩子匆匆趕到食堂禱告,再享用著并不豐盛的第一餐。正午十二點,又是一陣鈴聲,下了課的他饑腸轆轆地趕到食堂,和早飯一樣,這又是匆匆忙忙的一頓。吃完后,還得繼續(xù)上課到下午三點,接著才是一天的運動時間。
和后來“熱·情”演唱會上那個肌肉線條充滿魅力的天王不同,這個時候的他還很瘦弱。于是在只有橄欖球、足球的運動課上,年少的張發(fā)宗只能被編到足球組。下午五點,一身臭汗的他趕往圖書館溫習功課——當然,這也是學校的規(guī)定,未必有人去關心他們究竟是在專心讀書還是在做其他的事情,只要坐到八點,就可以回到宿舍領取餅干和飲料作為晚餐。而一間宿舍,當年住著十六個人。
身體正在發(fā)育的少年,當然受不了這種苦行僧似的生活。而且每到周末,看到放假回家的當?shù)貙W生,他的心里更是涌起思鄉(xiāng)之情,甚至懷疑自己的父親是不是因為嫌棄自己成績太差才把他扔到英國,以免在香港給父親丟人。
但是,張國榮超越常人的地方就在于,即便再辛苦,甚至辛苦到自己抱怨或委屈流淚的程度,他也能很快收拾好心情,繼續(xù)前行。這樣的品質也為他日后的發(fā)展帶來了優(yōu)勢。試想為什么他能在香港樂壇、影壇最輝煌的八十、九十年代上半期獨占鰲頭、自成一派?為什么他能夠在完全不熟悉京劇的情況下演好程蝶衣、生長在香港和外國卻能演出共產黨員的神采?為什么,他能在胃液倒流的人生最后幾年依然做著引領潮流、品質絕佳的音樂?我想,從張國榮在英國的留學經歷中,可以找到答案。逐漸學會了堅強與自立的他,不僅拿到了獎學金,而且順利地考取利茲大學(Leeds University),子承父業(yè)地修讀紡織及成衣專業(yè)。
這個專業(yè)所學習的并非字面上理解的“裁縫”,而是關乎藝術、審美、設計的綜合專業(yè),這也給張國榮學習吸收不同文化的機會——是的,此時的他,已經不再名叫張發(fā)宗,而是改成了日后全球華人都熟悉的那個名字——張國榮。因為身在國外深受歐美文化影響,他把自己的英文名改成了和自己喜歡的演員,《亂世佳人》中的萊斯利·霍華德一樣的名字——Leslie。這是一個男女通用的名字,張國榮覺得性感便取為己用。斯人已逝,我無法知曉他換英文名的舉動是貿然之舉還是經過深思熟慮,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個中性的名字,也仿佛注定了他的宿命。
小小少年,也終于長成了一位翩翩公子。此時,經常在晚上去觀賞酒吧演出的他也漸漸地培養(yǎng)了對音樂的前衛(wèi)觸覺。他最喜歡的歌手也由粵劇名伶變?yōu)镈avid Bowie。
但是,這種音樂積淀卻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沒有得以發(fā)揮,他所唱的歌都是翻唱自歐美、日本的名曲,以及本港創(chuàng)作的質量并不高的流行歌。到了人生的最后幾年,他才能隨心所欲地將自己從國外時期就積累的音樂才華完全注入到自己的作品中——當然,這是后話。適應了英國的環(huán)境和生活,在大學剛剛開始享受人生的他,卻在此時被一封來信完全打亂了生活計劃。
簽約麗的
留得春光怎可以再令那仲夏停留?愿與它同游莫強它停留。
——張國榮《追族》
讀罷從遙遠的故鄉(xiāng)寄來的信,他愣住了。
然而時間不允許這個名叫張國榮的年輕人再愣一分一秒,急急地登上回鄉(xiāng)的飛機,他知道,那封信上的幾個字,就像牽著風箏的線一樣,把他從遙遠的大不列顛拽往自己的故鄉(xiāng)香港——他的父親張活海因飲酒過度癱瘓了。
歸鄉(xiāng)后,沒有完成學業(yè)而被迫回來的張國榮所面臨的壓力是艱巨的——一方面,父親的癱瘓讓家族產業(yè)失去了頂梁柱,而即便他想子承父業(yè),面對著滿街的成衣店,量體裁衣的行當已經難以為繼;另一方面,自己在英國的學業(yè),可能也要因為家道中落而不得不被迫停止。走投無路的張國榮開始了以賣牛仔褲為生的生活。大多數(shù)的人只知道張國榮的璀璨的成就,可是誰會記得在舞臺上叱咤風云的張國榮也曾以販賣牛仔褲為生!可是在利茲大學自立自強的翩翩青年,卻不是賣牛仔褲的材料。兩個星期后,他辭職了。憑借著父親尚存的人脈,張國榮得到了一家律師行的面試機會,隨后被安排做一個辦公室小職員——這比賣牛仔褲顯然是體面了許多,但身為歐洲名校拿到獎學金的高才生,在辦公室庸庸碌碌的日子顯然也不是他所追求的。于是,這份工作他甚至做都沒做就離開了。
兩個月在家中無所事事的生活實在是讓張國榮百無聊賴,而此時,從前在中學當插班生時所認識的喜歡民歌的好友恰好與他聯(lián)系。他們便組成了一支民歌樂隊,張國榮擔任了樂隊的主音歌手。這支樂隊參加了幾次比賽,取得過比較不錯的成績——雖然從未得到冠軍。這個時候是1977年,另一支樂隊的一位27歲的主音歌手卻是風靡香江的大明星,他的名字,叫譚詠麟。
民歌樂隊成立后的不長時間,張國榮在隊友的介紹下,注意到了麗的電視舉辦的歌唱比賽,并被朋友慫恿一起去參加。然而,家道中落的張國榮,此時無力支付報名費、交通費,性格倔強的他不愿哀求癱瘓在床的父親,于是只好去央求那個比親人還關心他的人——六姐。我想,曾經是富家子弟的張國榮在向曾侍奉過他的用人借五塊錢報名費的時候,他的心中一定是非常羞赧且不好意思的。但六姐卻拿了二十塊錢給他——這二十塊錢,不僅是他要參加比賽的費用,更是六姐對東家,或者說對“兒子”的愛。
麗的電視臺前,乘坐了很長時間輪渡的張國榮并未因海風而形象有損,面容清秀的他隨朋友一同來到舉行初賽的現(xiàn)場。
評委席上的鐘景輝和黎小田看到了走上舞臺的張國榮,示意開始?!禔merican Pie》的前奏緩緩響起,年輕人開口唱道:“A long,longtime ago,I can still remember how that music used to make me smile……”黎小田微微皺著眉頭——眼前的這個清秀的小伙子,顯然沒抓住鋼琴的節(jié)奏。然而,準備面試下一位的黎小田,卻看到眼前的年輕人對著自己大膽地問:“我可以清唱嗎?”
得到同意后,沒有伴奏的清唱歌聲從張國榮的喉嚨里緩緩傾瀉下來,流進了鐘景輝、黎小田以及在場觀眾的耳中。黎小田還是面無表情,鐘景輝還是微笑地看著年輕人。舞臺上,張國榮不清楚他們究竟是怎樣看待自己的歌聲,只是被鐘景輝的微笑鼓勵,便越唱越進入狀態(tài),直到半首歌后,評委又按響了鈴聲。
表示沒唱完的張國榮希望將這首十二分鐘的《American Pie》繼續(xù)唱下去——然而,現(xiàn)場卻有人告訴他,這是初賽,半首歌足矣。這也讓張國榮的心里滿是疑惑和擔心——疑惑的是,他們是否真的聽清了自己的歌聲;擔心的,自然是自己的表現(xiàn)沒有讓評委們滿意聽完,而失去了這次難得的機會。當時的他一定不會預料到,7年后香港最大的體育場館——紅磡體育館的建成,他也更不會想到,在23年后,自己會登上紅磡體育館,面對著萬千粉絲,再次用《American Pie》將聽眾們的耳朵征服。
一通電話讓賦閑家中的張國榮欣喜的同時又繃緊了神經:那通電話通知他進入了歌唱比賽的復賽。
賽前,黎小田找到了張國榮,并讓他把這首歌縮短,那時他連歌壇新人都算不上,也只好唯命是從。不過,一曲唱畢,張國榮還是贏得了現(xiàn)場觀眾的掌聲和評委們的贊許,得到了六百九十六分的高分,最終在整個比賽中名列第二,僅次于一位叫作鐘偉強的參賽者。雖然后來張國榮和這位鐘偉強的成就孰強孰弱已無須多言,但是,僅次于人的結果就是:張國榮得到的,只是三千元現(xiàn)金和一些參賽紀念品。但這次比賽的意義卻在于,麗的電視總經理黃錫照注意到了這個充滿靈氣的小伙子,并鼓勵張國榮,自己會讓他變成一顆耀眼的巨星。而站在一旁的總經理助理莫何敏儀,也對這位小伙子滿是贊許。故事并沒有結束,亞洲歌唱比賽的總決賽,張國榮再度登場,拿來與其他亞洲國家的選手相抗衡的,依然是那首熟悉的《American Pie》。
此時的張國榮,臺風已比初賽的時候穩(wěn)健許多,長發(fā)俊美而不輕佻,白色禮服雖然在這個略顯黝黑的瘦弱的年輕人身上有些不合身,但搭配著紅色圍巾,他依然是顯得神采奕奕,握著銀色的麥克風,張國榮隨著鋼琴聲唱出了這首歌。
唱畢,被安排上場獻花的小女孩趕緊抱起花朵走上臺去,看到舞臺上風度翩翩的大哥哥,小女孩開心地將花朵送入張國榮手中。兩個人拉著手轉身走下舞臺。這個小女孩,想必你也知道,就是剛剛提到的莫何敏儀的女兒,莫文蔚。16年后的1996年,小女孩也發(fā)行了自己的第一張唱片。19年后,已成為天后的莫文蔚與張國榮合演了《色情男女》。
雖然這場比賽,張國榮只取得了第五名的成績,但大哥哥拉著小女孩的這個場景,卻成為了經典而永恒的畫面被定格下來。這場比賽,也讓張國榮順利拿到了與麗的電視的合約——當然,這份約也是必須要簽的。
從鐘景輝手中接過合約,張國榮寫下了自己的名字。一代華人巨星的演藝之路,就此開啟。
藝壇初戀
能同你相聚在這星球上,燃亮縹緲人生,我多么幸運。
——張國榮《春夏秋冬》
與麗的電視簽約后,寶麗多唱片公司也因其在比賽中的優(yōu)異表現(xiàn)將其簽下。此時的張國榮滿心歡喜,對未來的星途也是充滿期待。因為麗的電視、寶麗多唱片公司對彼時的香港藝人來說,都是“財大氣粗”、“資源豐富”的東家。
寶麗多唱片是大名鼎鼎的國際廠牌“寶麗金唱片”旗下的公司(寶麗金唱片已于1999年被環(huán)球唱片收購),在香港本土唱片公司尚未能與國際大公司分庭抗禮的七十年代末,這無疑是一棵讓歌手們在其底下好乘涼的“大樹”。而麗的電視的前身則是推動了香港流行音樂發(fā)展的重要電臺“麗的呼聲”,總部設在英國,同時麗的電視也是亞視的前身。與現(xiàn)在香港無線電視(TVB)一臺獨大、收視份額遠超亞視的狀況不同,當時的麗的剛剛由收費電視臺轉為“免費入屋”,正處于蓄勢待發(fā)的黃金期。因此,野心勃勃的麗的自然要通過力捧一部分新人、推出多檔綜藝節(jié)目以及拍攝一些大手筆制作的電視劇來與無線相抗衡。
而相貌俊俏的張國榮,也自然而然地成為麗的電視重點培養(yǎng)的對象。他被安排在話劇與綜合性節(jié)目中演出,也相繼出演了一些電視、電影作品。
然而,表面上獲得天時、地利、人和的張國榮,卻并未一炮而紅,香港人的一句俗語“連張國榮都要挨上十年”,才是他出道之初的真實境遇。
“我和你爸爸都反對你放棄讀書去唱歌?!睆埮擞癜欀碱^向兒子說道。癱瘓在床的父親所剩時日無多,極度渴望所有兒子都在身邊為其養(yǎng)老送終,他并不允許張國榮回到英國。而身為利茲大學的高才生,張國榮已不想再去中學做插班生,更不愿去從事賣牛仔褲或辦公室小職員之類的行業(yè)。
“娛樂圈可以熬出頭嗎?你難道不知道多少人被淘汰了嗎?”正在思索著的張國榮,腦中的思緒再次被母親的問話和勸導打斷。擁有不俗家境、并在英國接受了良好教育之后的他,顯然已不是那個幼稚的男孩,他明白,五光十色的娛樂圈是殘酷的,而追求更好的發(fā)展、子承父業(yè)地做生意才是家人所期望的,也是自己最應該走的人生路線。但,正是由于良好教育的熏陶和日漸開闊的眼界,讓他有了比這種人生路線更加吸引自己的東西——對藝術的追求。畢竟還是拗不過母親,張國榮也只好保證自己會在與麗的電視所簽合約結束后,繼續(xù)自己的讀書生涯。且不論這么說是敷衍母親,還是張國榮本身的人生規(guī)劃,張國榮的心中的確是有讀書的愿望的。在后來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的演藝巨星時,張國榮有一次接受日本媒體采訪,被問到“美貌、事業(yè)、愛情、地位”都得到的時候,自己的人生還有什么遺憾。而他想到的,首先就是學歷。而且,后來急流勇退告別樂壇之時,張國榮第一時間所做的,也是遠赴加拿大進修。而且,麗的電視每個月一千塊的薪資對于經歷過牛仔褲小販生涯的他,也是莫大的誘惑。
暫時消除家人的疑慮后,張國榮又迎來了入行后的第二個挑戰(zhàn):鐘景輝,也就是亞洲業(yè)余歌唱比賽的評委,也是張國榮此時的上司,對張國榮提出了一個特別的要求:那便是,在簽約麗的后,張國榮不可以再去乘坐巴士或者電車——畢竟,對于當時的香港社會來說,上電視、登報紙是一件普通人遙不可及的事,而藝人也應理所當然地與普通人營造出一定的“距離感”。而保持自己獨有的特色和所謂的“社會地位”,不僅是麗的電視,其他公司也都對自家藝人有這項明文規(guī)定。這讓剛剛為每月一千塊薪資而沾沾自喜的張國榮一籌莫展,幾經權衡,他決定搬到離公司近一點的地方去住。找到房后,無錢添置家具和裝修又讓他犯了難,于是,他找到鐘景輝,預支了半年的薪水。在回憶預支薪水的過往時,張國榮表示,當時他覺得公司是很捧他的,才會讓他預支之后的薪資。的確,當時麗的電視給了張國榮很多機會,其接演的前幾部影視作品,是頗受關注的劇集《屋檐下》中的《十五十六》分集以及《愛情故事之十九歲》。
以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這些作品無論是故事本身還是演員的表現(xiàn)(包括張國榮的表演),都與香港電視劇、電影的黃金時期相去甚遠,而從張國榮在此之后的幾部影視作品來看,張國榮在這些劇集中的表演也并未對其演技的磨煉發(fā)揮太大作用??墒菑垏鴺s入行后的一段美好回憶,卻在這些短片中產生。這段美好回憶也一直綿延了數(shù)十年,直到如今仍是樂迷、影迷們所津津樂道的話題。
這段美好回憶的女主角,是《愛情故事之十九歲》的女一號的毛舜筠。1977年,她年僅17歲,在麗的電視的音樂節(jié)目中擔任主持。張國榮之前便注意到了這位美麗的姑娘,心中也暗自思忖和盼望著能夠與她合作。而公司也恰好想把他們打造成一對金童玉女,《愛情故事》的開拍,讓兩個人理所當然地走近了。而且,兩個人的情感也從戲內延續(xù)到了戲外。
為了達到最佳的宣傳效果,麗的電視自然也樂于看到金童玉女的出雙入對。所以與現(xiàn)在許多娛樂公司限制藝人交往不同,麗的電視不僅對報章上流傳的兩個人共墜愛河的消息不予限制,反而為他們拍攝不乏牽手之類親密鏡頭的宣傳片。
拍攝宣傳片的時候,張國榮望著眼前這個活潑開朗又曼妙動人的十七歲姑娘,半真半假地問她:“我做你男朋友好嗎?”
“好??!”這個讓張國榮一見傾心的女孩用最簡潔的回答開啟了一段戲內和戲外的愛情故事。
于是,兩人的愛情也明朗起來,甚至廣播道上、麗的電視餐廳里都能見到兩個人脈脈含情、竊竊私語的身影。榮仔、毛毛,在尚未知曉娛樂圈黑暗、復雜一面的年紀,把最純潔的愛傾注給了對方,兩個人一起游玩、跳舞、看電影。張國榮也為毛舜筠送出了人生中第一捧獻給愛人的玫瑰花。
毛舜筠出現(xiàn)在張國榮其中一位家姐的婚禮上時,他將自己的戀人介紹給了長輩,并得到了他們的首肯。而毛舜筠也在其后領著張國榮見了自己的父母。起初因女兒年齡尚小加之娛樂圈是個環(huán)境復雜的大染缸,毛家父母不贊同女兒與圈內人談戀愛。但見過幾次面之后,張國榮不僅以溫文儒雅的形象讓毛家父母對他印象良好,更用自己對粵曲的造詣贏得了“未來老丈人”的歡心。
在接受報紙采訪時,毛舜筠被問到張國榮是否是自己男朋友時,沒有否認地表示“可以這么說”。而張國榮就更加直接,坦率地承認了與毛舜筠的感情,并對《明報》的記者表示,兩個人雖然沒有互相說過很愛對方,但自己真的很喜歡毛毛,也相信毛毛很喜歡自己。太年輕的時候也許還不懂得什么是愛情,這段青澀、純潔的愛情,最后因兩個人價值觀的差異而不得不畫上了句點,這對曾經的金童玉女便各奔東西了。
對于17歲美麗的毛舜筠,她的感情世界是繽紛多彩的,也充滿了太多的好奇、飄搖和不確定,這段感情是她感情生涯的一抹亮色,但卻不會是最終的歸宿。而對于21歲的張國榮,在經歷了童年的孤單、家人的漠不關心和英國求學的獨自海外漂泊后,生活上的他是自立自強的,然而感情上卻難免帶了幾分柔弱與稚嫩。因此,專一才是他情感世界的注解。
這種不同的價值觀在共處的時光中被美好的愛情掩蓋。希望讓這段愛情有一個圓滿結局的張國榮,卻在求婚時遭到拒絕。17歲的少女,終究不敢接受相依終生的承諾。
二十四年后,毛舜筠主持著有線電視的《娛樂熱賣十點半》節(jié)目,邀請到了自己默契十足的牌友、更是可以互訴心事的知己張國榮作為嘉賓。這個時候,兩個人都經過了太多的人生歷練,在節(jié)目中無所不談,儼然一對彼此熟悉的老友。
談到昔日戀情時,張國榮敞開心扉:“若你當時答應了我的求婚,可能你已經改變了我的一生。”坐在他對面的毛毛,與他相視而笑?;蛟S,這才是一段感情最好的歸宿。
電影、音樂初登場
我走我路最崎嶇多障礙,回頭望,不必要留感慨。
——張國榮《我走我路》
電話響起,竟然是“紅樓夢”片方打來的,他們邀請張國榮參演“紅樓夢”。掛下電話,張國榮滿是興奮與期待。
在幾部表現(xiàn)只能說是不過不失的電視劇集后,終于有人邀他出演第一部電影了!在香港電影、音樂煥發(fā)著勃勃生機的1977年,自己作為新人能夠出演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主角賈寶玉,這是一件多么值得雀躍的事情??!在得知女主角林黛玉由陳百祥的夫人黃杏秀扮演后,張國榮更是因能與有名氣的前輩合作而歡呼。
當然,張國榮所期盼的不只是能夠在這部古典名著改編之作中擔任主演,這部電影豐厚的片酬也是他考慮的因素——6500 元的片酬,雖然與后來的張國榮無法同日而語,但對于月薪1000 塊、為裝修房屋不得不預支半年薪資6000 元的新人來說,這部電影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況且,對于在娛樂圈尚未立足的他,自然沒有拒絕一部制作不小的電影的理由。
于是,張國榮的第一部電影《新潮紅樓夢》(后改名為《紅樓春上春》)便在他簽約之后開機。
可是拍攝幾天之后,張國榮發(fā)覺了這部電影有些不對勁——雖然片中的主角名依然是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故事框架也是與《紅樓夢》大致相同,但是,這只是一部徹頭徹尾的“風月笑片”,或者用張國榮本人的話更直白地說,電影加插了很多黃色的成分。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況且《紅樓春上春》片方勢力的不單純,更是讓張國榮沒有了反對的權利。在拍攝期間接受采訪時,張國榮雖然對電影討厭至極,但也不得不為之宣傳,說自己演的,是“一個比較新潮的賈寶玉”。
從這部電影中,也能看出當時張國榮“硬著頭皮拍下去”的痕跡,在不得不做出的某些動作中,年輕的張國榮雖然努力做出享受的表情、極力發(fā)出呻吟的聲音,但眉宇之間,分明是單純的神情中夾雜了幾許無奈。
而且僅從三級片的角度來觀賞這部電影,無論是情節(jié)安排還是拍攝角度,無論是演員表演還是角色塑造,都毫無可取之處,若不是因為張國榮的出演,這部電影恐怕難逃被觀眾遺忘的命運。張國榮首部被“賣豬仔”的電影《紅樓春上春》,也因為情節(jié)過于放浪遭到電影處的禁映。
成名之后的張國榮在談到這部電影的拍攝時并無忌諱,表示只是上了當,言辭之中也能看出當時他“不得不演”的無奈。而此時,上章提到的張國榮入行后第一段愛情的女主角毛舜筠,此時已從麗的電視跳槽到了佳藝電視,而她在佳藝的第一部作品就是電視劇《紅樓夢》,并在其中扮演林黛玉。張國榮在看到戀人的演出時,不知會對自己的“新潮賈寶玉”作何感想。
電影處女作不幸“撲街”(港粵地區(qū)俚語,意為失?。┖螅瑥垏鴺s并未喪失斗志,而是將精力全都轉投到了電視劇和電視節(jié)目的演出中,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在第一部電影拍攝完成后,麗的電視停掉了《星期三晚會》這一節(jié)目,讓身為固定班底的張國榮少了很多演出機會。不僅如此,麗的電視為張國榮安排的新的“金童玉女”搭檔妞妞與張國榮無論是默契,還是交情相比于之前的毛毛,都差了太多。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讓張國榮像是一塊立在湍流中的巖石,不斷被沖擊的他究竟是隨波逐流還是堅守自我,讓獨自面對深不可測的娛樂圈的年輕人迷茫,他的棱角、自尊,也漸漸在一次次挫折后被磨平。甚至,在贊助商的店內索要演出服裝時,得到過季舊款衣服的他也放下自尊,表示感謝后將衣服收好。
而最令張國榮難過的, 恐怕還是第一張個人專輯《DayDreamin’》的失敗。其實,這張專輯不是張國榮第一次在唱片內發(fā)聲,之前寶麗多推出的合輯《多多寶麗多》和唱片公司為自己“投石問路”所發(fā)的細碟(即通常所稱的EP)《I Like Dreaming》成績都較為一般,因此后來張國榮回憶對自己首張唱片的失敗,是有點預感的。然而,對于自尊心極強的張國榮來說,這種失敗是極為難堪的,尤其是在入行后的首次公開表演中,在大紅大紫的溫拿樂隊和許冠杰得到觀眾的喝彩后,張國榮的登場卻沒有迎來半點掌聲,甚至在人群中,一聲倒彩帶動了全場,此起彼伏的倒彩聲讓臺上不足21歲的男孩羞愧而難過。
平心而論,張國榮的首張專輯并不優(yōu)秀,翻唱英文曲對于一個嗓音仍顯稚嫩、唱功尚未成熟的新人來說,絕對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況且,在彼時的香港,由許冠杰等天王所帶動的粵語歌風潮已經讓英文歌幾乎沒有立足之地,與樂迷的口味背道而馳也是寶麗多唱片的失誤。
縱觀張國榮的演出,即便再精彩,也總是伴隨著倒彩聲,從出道伊始的“拋向觀眾的帽子被原模原樣地拋回來”,再到事業(yè)初現(xiàn)曙光時被競爭對手的歌迷們大呼“滾下去”,再到生命的最后一次演唱會在香港的報章上被極度夸張的語句污蔑。張國榮的舞臺四周,似乎有太多的埋伏在等著他,讓這個善良的藝術家一登場,就會被暗箭射中。但是,張國榮最令人稱道的品質之一,便是那份“默默向上游”的志氣,倒彩聲中,他氣定神閑地演唱;報刊的罵聲里,他用精彩絕倫的表演巡回世界,征服各地的樂迷;尖銳的批評甚至是誹謗中,他不反駁,只是推出一張又一張令人贊嘆的大碟,出演一部又一部水準上乘的電影。正是這份志氣,讓出道之初就連受挫折的他堅持打拼,終于在幾年后迎來了演藝圈的第一縷曙光。
當時那些批評、漠視甚或喝倒彩的媒體和觀眾,一定不會想到,這張在當時被賤賣的《Day Dreamin’》會在幾十年后的今天,以天價的姿態(tài)在唱片收集市場里笑傲群雄。
『三劍客』情緣
今日我與你又試肩并肩,當年情再度添上新鮮。
——張國榮《當年情》
“有人說我和你的樣子很像呢!”正在尖沙嘴Band Band 餐廳和朋友們一起用餐的張國榮聽到這句話難免有些愕然,于是抬起了頭,眼前,是一個溫文爾雅、渾身散發(fā)著貴族氣息的青年。
“你是誰???”張國榮對眼前的這個俊美青年并不認識。
“我叫Danny?!彼卮稹_@位Danny,就是后來與張國榮亦“敵”亦友的香港八十年代的另一位偶像天王——陳百強。
當時的陳百強雖然還未正式踏入娛樂圈,但對音樂與表演的喜愛讓他從中學時代就一直對各種各樣的音樂比賽充滿興趣,也時常在電影中作為客串現(xiàn)身。后來,陳父將其送往英國學習,在1977年,他和張國榮一樣都因為家事回港。更加相似的是,他也是在同年憑借無線電視的流行歌曲創(chuàng)作比賽中嶄露頭角,繼而和無線電視簽約。雖然無線與麗的在當時是競爭對手,但張國榮和陳百強卻絲毫沒有被公司之間的競爭影響了彼此的關系。兩個人常常一起上下班,也一起逛過街,雖然交情未必很深,但彼此之間總算是比較熟識的朋友。有一次,陳百強、張國榮和歌壇前輩葉麗儀、葉振棠去澳門“公叫戲院”參加一場小型演出,在去往澳門的船上,張國榮看到了陳百強用的考究的大皮箱、價格不菲的戒指、項鏈,讓富裕之家出身的張國榮都為此驚嘆。而陳百強拿出自己的錄音帶給張國榮聽時,張國榮又不由得對Danny的音樂才華刮目相看。
“我最喜歡有電話聲音的那首歌。”張國榮直言不諱地告訴陳百強。1979年,張國榮的事業(yè)終于有了起色,麗的電視因擔心其他公司挖角而給張國榮加薪到2950 元,這也讓張國榮終于可以從廣播道的房屋搬到荔灣花園中去,生活品質提高不少。而且,他在幾部電視劇中的表現(xiàn)也頗為出彩,在后來成為影視界大鱷的麥當雄制作的電視劇《鱷魚淚》中,張國榮所扮演的尊尼雖然只是一個戲份不多的配角,然而張國榮潛藏的表演天賦卻在這部戲內被開啟。在影視上嗅覺敏銳的麥當雄對這位天資聰穎的年輕人頗為欣賞,也將張國榮招致自己的麾下。于是,一直以節(jié)目嘉賓、宣傳助手等身份混跡娛樂圈的張國榮,也欣然進入了麥當雄的電視劇組。除了《鱷魚淚》,張國榮也在《浣花洗劍錄》中第一次擔當了男主角并自己演唱該劇的主題曲,這部武俠劇頗受歡迎,也為張國榮贏得了很多來自東南亞的粉絲。此外,他在《浮生六劫》、《大內群英續(xù)集》、《對對糊》,甚至是客串的《游俠張三豐》等劇集內的表演也讓張國榮成為了當紅電視劇小生。而陳百強,也在1979年出道了。首張專輯《First Love》一經發(fā)行便一炮而紅,專輯內的英文、粵語歌曲各占一半,也攻占了不同受眾群體歌迷的耳膜。陳百強也因這張專輯成為了風靡一時的青少年偶像,風頭強勁。
而相比之下,張國榮在音樂方面就沒那么幸運了。1979年也是張國榮的首張粵語專輯《情人箭》發(fā)行的年份,為了消除首張專輯中“不接地氣”的缺點,《情人箭》似乎一直在刻意迎合著大眾的口味。專輯的《油脂熱潮》迎合了當年香港票房年度冠軍《油脂》,探討了當時年輕人愛用油脂類化妝品的習慣,而《三歲仔》等歌曲也是用了很多廣東俚語,甚至唱法都偏向粵劇。不但如此,專輯還收錄了不少當時頗受歡迎的電視劇主題曲,譬如《沈勝衣》、《浣花洗劍錄》、《追族》等。
然而,《情人箭》再度失敗了。無論是銷量、傳唱度還是獎項,這張專輯都成績慘淡。
“你的合約已經滿了,你已經幫我們錄了兩張唱片,一張中文、一張英文,反應方面也不是太理想,我覺得你可以隨便選擇你的唱片公司,我們也不需要或者沒有那個意思要跟你繼續(xù)合作了?!睂汒惗嗟囊獑T馮添枝對張國榮說完這段話后,張國榮深知,自己發(fā)行的兩張失敗的專輯,可能要為自己的音樂之路畫上句點了。
而那個“與自己很像”的陳百強的新專輯,不僅讓他收獲了不少人氣,也得到了業(yè)內的肯定,在第二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上,他專輯內的一首歌也成功打入當年的十大金曲。對于一個初出茅廬的新人來說,這樣的成績可謂驕人。而這首獲獎歌曲,竟然就是還未正式出道的陳百強給張國榮聽的那首“有電話鈴聲”的歌——《眼淚為你流》。對于與陳百強歌路、形象定位相同、背景相似的張國榮來說,看到Danny的一炮而紅,雖然會為朋友感到高興,但與陳百強的差距也讓這位自尊心極強的年輕人感到了那么一絲絲艷羨。兩個人的關系也在地位不對等的情況下產生了一絲隔閡。
而兩個人在當時的經紀人都是譚國基,自然少不了合作。于是在經紀人的撮合與演藝人陳欣健的策劃下,電影《喝彩》開拍了。男一號自然是當紅的陳百強,宣傳為“主演”的張國榮實際上屬于配角,而當時大受歡迎的電臺DJ 鐘保羅也在該片內有不少戲份。張國榮在這部戲內的定位,完全是陳百強的襯托。陳百強扮演熱愛音樂的純真少年Ken,鐘保羅本色出演了一位睿智成熟的主持人,而張國榮卻是片中唯一的反角——桀驁不馴、處處與另兩位男主角作對的“小混混”式人物Gigo。
據(jù)《喝彩》的女主角翁靜晶后來的回憶,新晉演員一般都不愿演反派角色,因為這類角色容易讓觀眾產生強烈的代入感,甚至在心中將扮演者定位成角色的樣子。若定了型又未能一炮走紅,往后的星途荊天棘地。
戲中,陳百強扮演的Ken 在音樂比賽中取得了最終冠軍;而戲外,陳百強也憑借著這一角色贏得了更多的人氣,風頭一時無兩。《喝彩》的票房在三位影壇新人和導演蔡繼光的共同努力下,票房沖高到了三百萬元,在當年華語電影中名列第十二。很快,陳百強舉辦了自己的第一次個人演唱會。
而張國榮雖然出演了“歹角”,卻也因這部戲收獲頗豐,他在電影內的表現(xiàn)讓其受到了片商的青睞,接拍了多部電影,也在《電影雙周刊》的電影評選活動中被提名為“最佳男配角”。這也是《喝彩》在獎項方面的唯一成績。
因為這部戲,張國榮、陳百強和鐘保羅三人被稱為“三劍客”。但張國榮與陳百強的關系卻在這部戲之后降至冰點。一方面,是因為兩個人性格的不對盤——陳百強在片場內心情不好、一言不發(fā)的時候,張國榮卻總是逗弄他,讓陳百強常常默默走開,繼續(xù)獨自生悶氣;另一方面,陳百強人氣高過張國榮,但演技卻顯得生硬,而張國榮卻在片中將本應是配角的Gigo 演得富有層次感。兩個人的競爭也讓彼此的關系蒙上了一層陰影。后來,經紀人撮合他們三人繼續(xù)合作出演電影《失業(yè)生》時,一度傳出陳百強拒絕與張國榮再合作的消息,張國榮認為,這是因為陳百強自認為在演技方面不如他所致。
然而,由于《失業(yè)生》的導演霍耀良堅持起用張國榮,陳百強也只好與張國榮繼續(xù)合作。但鏡頭前落落大方的兩個人,在鏡頭后卻早已心存芥蒂,也難免讓張國榮覺得陳百強“同我拍檔好像難為了他一樣”。這部電影中,張國榮再一次發(fā)揮出了自己日臻成熟的演技,在片中,他扮演了配角林志榮,相比于陳百強扮演的孔家寶這種銀幕上的天使,林志榮的有血有肉反而給了張國榮發(fā)揮演技的余地。在這部電影中張國榮的角色被稱為“榮少”,這個稱呼也一直伴隨著張國榮。哪怕是后來“哥哥”的出現(xiàn),都不能改變“榮少”這一稱呼在很多榮迷心內的地位。因為,張國榮本人的貴族氣質、翩翩風度,都和這一稱呼完全貼合。
相比于《喝彩》,《失業(yè)生》的劇本則更“狠”地對待了張國榮——影片的結局,林志榮在為黑幫頭目送貨的過程中,被亂刀砍死,而鏡頭在此時切換到的孔家寶,則成功舉辦了自己的個人音樂會,在致辭中懷念著學校的時光。
不僅如此,在影片內一位女客幻想與做門童的林志榮親密的場景,本身是安排給孔家寶的,但身為一線偶像的陳百強,為了自身形象便拒絕了這個鏡頭。于是,張國榮在片中只得“犧牲色相”。即便拍《紅樓春上春》時,張國榮也沒有受過這樣的委屈,而此時自己與陳百強的競爭關系,已大于合作。
而“三劍客”中的另一位鐘保羅,張國榮與他合作了電視劇集《甜甜廿四味》。然而不幸卻也巧合的是,在拍攝過程中鐘保羅因意外受了腳傷,這讓經紀人譚國基有了開一場演唱會為鐘保羅的腳傷籌款的念頭。剛剛出現(xiàn)裂痕的陳百強、張國榮,也顧不上彼此之間的嫌隙,決定共同出席這次演唱會。
這場張國榮開場、陳百強壓軸的義演,觀眾們對陳百強的熱烈歡呼和對自己的冷淡更讓剛剛與唱片公司解約的張國榮默默產生了一個念頭。在《失業(yè)生》的記者招待會上,他宣布了自己的想法——與陳百強在電影、歌唱方面,將不再會有合作。兩個人的矛盾,也終于公開化?!叭齽汀钡姆Q號也因張國榮的這個打算成為過往云煙。其實,張國榮與陳百強關系的惡化一部分是因為媒體的刻意比較所引起的,后來的張國榮意識到了這一點,也在自傳中懇請媒體不要再比較二人。在張國榮1985年的演唱會上,陳百強與張國榮放下了心結,甚至毫無顧忌地互開玩笑,并合唱了兩個人合作電影的同名主題曲《喝彩》。而鐘保羅也在這場演唱會中前來觀賞,我想,當他聽到舞臺上的張國榮回憶“三劍客”的時光,一定也會微笑不語,心里滿是甜蜜。
然而,照片上泛出燦爛笑容、影片內互相配合默契的三個年輕人,卻永遠失去了年老時促膝談心,回憶“三劍客”的機會。
1989年9月1日,鐘保羅因賭債纏身跳樓身亡,年僅30歲。1992年10月25日,在醫(yī)院內因藥物服食過量而昏迷十七個月的陳百強,因腦衰竭停止了心跳,終年35歲。
……
只愿,能有更多的后來人,在欣賞《喝彩》、《失業(yè)生》之時,能夠在歲月積淀的灰塵后面,看到一段陽光明媚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