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電波中永存
1941年6月,新華社山東分社在抗戰(zhàn)的烽火中誕生,分社電臺在山東軍區(qū)的支援下,因陋就簡地建立起來,呼號為CSR8。葉豐川調任新華社山東分社電臺臺長。在艱苦的戰(zhàn)爭年代,新華社山東分社始終與大眾日報社駐在一起,分社就是報社的通訊部,分社的新聞電臺也是報社的新聞電臺,分社和報社對內是一家,對外是兩塊牌子。
擔任了新華社電臺臺長的葉豐川,工作更加認真負責,對自己的要求更加嚴格了,對同志們更加關心備至。這年8月1日下午,115師師部在駐地舉行隆重的“慶祝八一晚會”,有精彩的戲曲節(jié)目。分社、報社不值班的同志都趕去參加晚會。以往有什么熱鬧的活動,葉豐川總是讓同志們去參加,自己留下值班。這次大家都知道他喜歡看戲曲,同志們都主動替他值班,要求他去晚會看看。在大家的熱情支持下,他來到了晚會現(xiàn)場。但節(jié)目剛開始一會兒,葉豐川就坐不住了,他怕值班人手不足,怕?lián)Q班時無人替班,于是他毅然離開了晚會現(xiàn)場,冒著悶熱的天氣,穿過青紗帳,穿過樹林,急行15里返回駐地。冒著酷暑趕回來的葉豐川,渾身是汗,身上到處被蚊蟲叮咬,他顧不上休息,便上機工作,按時準確地抄收了新華社延安總社播發(fā)的《朱彭羅陸諸首長致電慰勉115師,努力建軍加強學習鍛煉成一支鐵的黨軍》電訊稿,《大眾日報》及時作了刊登。葉豐川對工作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yè)心,使他數(shù)年來沒誤過一次班,自動加班加點的事,真是多不勝數(shù)。工作中如此,生活上也是嚴于律己。發(fā)放生活用品,他從不爭先,從不求任何物質享受,更不因物資困難而影響情緒,他帶來的一條夾被,縫縫補補用了3年,依然還用。他無論工作上,還是生活上,總是以一名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影響著大家。
1941年10月下旬,新華社山東分社和大眾日報社布置反“掃蕩”,埋藏物資,疏散人員,只留精干人員組成3個戰(zhàn)時新聞小組,分別負責出《大眾日報》和《大眾電訊》。新華社山東分社的編輯、記者和報務人員被編入戰(zhàn)時第二新聞小組,由分社采編主任兼大眾日報通訊部部長的郁永言率領,葉豐川攜帶無線電收發(fā)報機和報務人員隨郁永言行動,負責與新華社延安總社和新華社華北分社的聯(lián)絡,抄收電訊稿供戰(zhàn)時第二新聞小組出版《大眾電訊》,同時向新華總社及時播發(fā)山東軍民抗戰(zhàn)和反“掃蕩”的情況和成果,大約每天播發(fā)3000字到5000字的新聞。戰(zhàn)時新聞小組隨八路軍115師師部和山東分局機關行動。
11月2日,日偽軍以5萬人的兵力,對我山東沂蒙山抗日根據(jù)地發(fā)動了長達70余天的“鐵壁合圍”大“掃蕩”。在反“掃蕩”的日子里,葉豐川跟隨戰(zhàn)時新聞小組一起行軍、轉移,每到目的地,葉豐川等報務人員來不及休息,第一件事就是安裝收發(fā)報機,架設天線,與延安新華總社聯(lián)絡,及時抄收延安播發(fā)的電訊稿。同時把新聞小組采寫的消息和通訊等及時轉發(fā)總社。而每次轉移,他們又總是要等抄收完新華總社最后一批電訊稿,才能撤退。無論情況怎樣危急,環(huán)境怎樣險惡,葉豐川他們總是認真負責地完成通訊任務。工作雖然繁重又艱苦,但讓他們更擔心的是電臺和機器的安全。電臺的目標很大,到了目的地,兩根竿子一豎,很容易暴露目標,萬一被敵探偵破,就有可能受到敵人的襲擊。為此他們嚴密保護電臺,并在當?shù)厝罕姷难谧o和幫助下,常?;U為夷。
除環(huán)境險惡外,機器設備也很落后,當時延安總社和葉豐川他們使用的收發(fā)報機,功率小,收報聲音低,加之沂蒙與延安相距遙遠,電波再受山區(qū)影響,訊號就極其微弱,如遇敵機轟炸,或大風雪天氣,訊號就更聽不清,甚至聽不到。在收報最困難的時候,葉豐川就找種種原因勸別的報務員下機,自己來收抄。11月的沂蒙山區(qū),已下了幾場大雪,十分寒冷,可大家還沒有棉衣穿,住的是沒有生火的草屋,石頭砌的墻四面透風,葉豐川披著薄薄的棉被,堅守在機器旁,用凍僵的手轉動著刻度盤,聚精會神地捕捉著電波訊號,閉氣靜聽延安的聲音,一干就是好幾個小時,常常是收完電訊稿后,他被凍得雙腿發(fā)麻,兩腳動彈不得??伤盏碾妶蠛碗娪嵏澹琅f是沒有漏碼、錯碼,干凈整齊,譯電員和編輯總是對他投以敬佩和滿意的目光。
敵人的“掃蕩”是殘酷的,11月29日傍晚,葉豐川所在的新聞小組隨山東分局領導機關一起向蒙山西南轉移。30日拂曉,隊伍來到盆泉村一帶,正準備住下休息。這時就聽東、南、北三面槍聲大作,隊伍迅速集合向西南方向轉移,可剛到大青山的柳樹溝村,敵人已三面包圍過來,我指揮機關警衛(wèi)連奮勇向西南沖殺,以掩護隊伍突圍出去。但是在數(shù)倍敵人的包圍中,除少數(shù)同志沖出包圍外,大部分人員被沖散。郁永言領導的戰(zhàn)時新聞小組的同志們,迅速銷毀文件,砸毀電臺機器,分散尋找機會突圍。
日偽軍從30日凌晨一直打到中午,槍聲才漸漸稀落,未突圍的同志,有的中彈犧牲,有的被刺身亡,有的被俘,有的躲進山洞幸免于難,我傷亡慘重。就是這樣,敵人還不放過,緊接著開始了滿山遍野的大搜捕。一直尋機突圍的葉豐川,見敵人如此殘酷地殺害、搜捕,意識到自己突圍的可能性較小,便鉆進村旁老鄉(xiāng)的秫秸簇暫避,并做好犧牲的準備,他將隨身攜帶的唯一的一顆手榴彈蓋揭開,把導火繩套在手指上,從秫秸縫中仔細觀察外面的動靜。這時,敵人押著一批被俘的同志走過來,一伙漢奸和鬼子走到葉豐川隱藏的秫秸簇旁喊叫道:“八路出來,繳槍不殺?!币姛o動靜,便用刺刀亂捅秫秸簇,一邊捅一邊叫嚷:“再不出來,就開槍啦!”日本鬼子也狂叫:“八路的,死了死了的!”躲在秫秸簇中的葉豐川見自己已難脫離險境,便將手榴彈藏在腰間,赫然鉆出秫秸簇,面對驚恐的敵人,迎著刺骨的寒風,高呼道: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打倒?jié)h奸走狗賣國賊!”
“中華民族解放萬歲!”
“中國共產黨萬歲!”
敵人被這突如其來的八路軍和高呼聲,驚得發(fā)呆。霎時,他們發(fā)現(xiàn)葉豐川身無武器,便沖上前來抓捕他。就在這一瞬間,葉豐川拉響了手榴彈,“轟隆”一聲巨響,數(shù)名敵人倒地,葉豐川也在這聲巨響中壯烈殉國。
沂蒙山的好兒子,優(yōu)秀的中國共產黨黨員葉豐川,用自己滿腔的熱血,譜寫了一曲悲壯的抗戰(zhàn)之歌。
在這次反“掃蕩”斗爭中,新華社山東分社傷亡慘重,與葉豐川同時犧牲的還有:郁永言、陳虹、方曙、雷根、姜德奎、孫友功等同志,新聞臺的收發(fā)報機全部被毀。
1942年1月,被沖散的人從四面八方回來了,山東分局宣傳部長李竹如率領的魯南巡視團返回了沂南山東分局駐地,同志們用從魯南帶回的小型收發(fā)報機,開始了與新華社延安總社的聯(lián)絡。而后在山東分局和軍區(qū)的大力支持下,新華社山東分社的電臺設備得到擴充,人員又作了補充,抗戰(zhàn)的新聞電波聲,又回響在山東—延安,延安—山東之間。
新華社電臺又重新建立起來了,可臺長葉豐川卻永遠地離開了大家。在一次悼念犧牲同志的座談會上,新聞電臺的同志們流著眼淚談論著:“葉豐川同志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兒子,是大家學習的榜樣,他熱愛祖國、保衛(wèi)家鄉(xiāng)的獻身精神;他不畏困難,堅持完成任務的拼搏精神;以及他嚴于律己,寬厚待人的優(yōu)良品德,都值得大家學習?!?/p>
1942年7月,大眾日報社電務室主任、電臺創(chuàng)始人、新中國成立后任北京市電信局局長的劉承塾同志撰寫了《回憶葉豐川同志》的文章,刊登在7月23日出版的“抗戰(zhàn)五周年紀念特輯”上。新中國成立后,報務員韓偉在1950年11月出版的《山東文藝》上發(fā)表了《憶葉豐川同志》的文章。這兩篇文章高度贊揚了葉豐川同志優(yōu)秀的革命品德和為革命獻身的精神,追憶了葉豐川高風亮節(jié)的英雄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