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感遇十二首(錄一)

嘯天說詩二:江畔何人初見月 作者:周嘯天 著


感遇十二首(錄一)

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側(cè)見雙翠鳥,巢在三珠樹。

矯矯珍木巔,得無金丸懼?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惡。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這首寓言詩,約作于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李林甫、牛仙客執(zhí)政,詩人被貶荊州刺史時。這首感遇詩與陳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十三)在內(nèi)容上部分地重合。二詩可以對讀。

這首詩中間“側(cè)見雙翠鳥”六句,比喻有才華的人,往往多才為累。恰如陳子昂詩所寫:“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樹林。何知美人意,驕愛比黃金。殺身炎州里,委羽玉堂陰。……多材信為累,嘆息此珍禽。”對比即知,這正是“側(cè)見雙翠鳥”六句所寫的內(nèi)容。

所不同的是,這首詩開頭二句和結(jié)尾二句呼應(yīng),加進(jìn)了一個角色,與“翡翠”形成對照,乃是陳子昂詩所沒有的。那就是“孤鴻”。孤鴻從大海飛來,不肯在池邊逗留(“池潢”指積水池或護(hù)城河),因?yàn)樗疁\,無以隱身。它深深地知道“弋者”(射獵者)的存在,感到周邊危機(jī)四伏,必須高飛遠(yuǎn)引,到那無何有之鄉(xiāng),遠(yuǎn)禍全身,而絕不肯做了翠鳥,貪圖“珍木”的安逸,而遭到“金丸”的暗算。

詩人以“孤鴻”自喻,這是沒有問題的。古詩《烏鵲歌》云:“南山有烏,北山張羅。烏自高飛,羅當(dāng)奈何!”問題是,有人認(rèn)為“雙翠鳥”乃喻其政敵李林甫、牛仙客之竊據(jù)高位,詩人是警告他們不可高興得太早,須有所畏懼。但這一講法之捍格難通,乃在于詩中“翠鳥”與陳子昂詩中的“翡翠”,是受害者的形象,而非加害者的形象。詩中的“弋者”才是加害者的形象,才符合李林甫、牛仙客之所為。而“翠鳥”,則應(yīng)該是戀棧者的形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