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午后青春

劉東 作者:滕貞甫 編


苦樂人生

走出頒獎大廳,午后的陽光熱烈而醇厚。不知為什么,我的腦海里突然跳出了一個陌生的組合詞:午后青春。古人言:人過四十天過午。可我總覺得,對于四十七歲的我而言,前面還會有一段更美好的青春歲月在等著我。我會努力前行,去擁抱那段注定會更加精彩的午后青春。

午后青春

往事,從記憶之外說起

因為喜獲“金蘋果”獎,意外地獲得了一個回憶人生的機會。一般情況下,這種回憶都發(fā)生在你已有資格對自己的人生進行全面總結(jié)的時刻。對我而言,顯然資歷尚淺,人生還有太多的未知。好在,這種回憶據(jù)說主要是為了給關(guān)注和熱愛文學(xué)藝術(shù)的人們,特別是那些年輕的人們,做一個參考和借鑒,有些勵志的性質(zhì)。既然如此,就欣然領(lǐng)命了。

泡上一杯淡茶,開始回憶。四十七年的人生過往,說長不算長,說短也不算短。從何說起呢?還是從最遙遠處一段記憶之外的往事說起吧。

1971年春節(jié),在遼寧海城的一個村子里,幾十位村民把一間農(nóng)舍塞得滿滿當當。屋子里容不下這么多人,一些人就站在門外面窗前頭,袖著手踮著腳抻著脖子往屋里看,看不見的,就豎起耳朵仔細地聽。

屋子里的大炕上,站著一個三歲大小的小男孩。小男孩身上套著一件大人穿的棉坎肩,神氣十足地連說帶唱帶比畫,表演的正是當年最火的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里楊子榮“打虎上山”的一段唱。小男孩唱罷,掌聲四起,甚至還有人大聲叫好,要求再來一段。不想小男孩竟然架子不小,死活不給面子,甩了棉坎肩,就要下炕。男孩的爺爺趕緊抱起他,本應(yīng)該抱到院子里,可男孩的爺爺怕外面冷,凍壞了寶貝孫子,從灶臺上拽過一個小盆,放到地上。小男孩也是憋得久了,對著小盆撒了好長的一泡尿。

兩歲時的我,已顯示出作家的深刻與嚴肅

圍觀的人們意猶未盡,議論紛紛。有人說:“你看人家這孩子怎么長的,白白胖胖,虎頭虎腦,簡直跟個小洋人兒似的!”

還有人說:“這孩子,簡直就是個神童啊。將來準得有大出息!”

那個被村民們驚為“神童”的男孩就是我。當然,這件事和這番場景,都是后來由家里的一干大人們講述給我的,而在我自己的記憶中,查無存檔。第一個跟我說起這件往事的人,應(yīng)該是我的母親,我不記得具體是什么時候了,只記得當時自己的反應(yīng)很淡然,只是有些好奇地反問了一句:“真的嗎?”

后來長大一些了,又從家里的親戚朋友嘴里聽過類似的說法,似乎那段表演唱是我那個時候的“保留節(jié)目”,不只在海城表演過,還在其他地點和其他時間“演出”過。不過,后來我卻對這些說法產(chǎn)生了懷疑,因為有一次我在無意當中,在電視里看到了由童祥苓主演的樣板戲電影《智取威虎山》。其中“打虎上山”一段戲,不但唱詞又急又長,而且唱念做打、高踢腿、旋風(fēng)腳,樣樣齊全。一個三歲大的小屁孩怎么可能表演得了呢?再有人提起此事的時候,我就用這話反駁他們。不想,長輩們告訴我說,當時我的確無法完成那些高難度的武生動作,因為我根本都沒看過那部電影,甚至也沒有大人專門教過我,我只是跟著收音機聽得次數(shù)多了,模仿唱詞唱腔。至于動作嘛,也只是撩撩衣襟,一只手掐掐腰,另一只手比畫比畫,做做樣子。不過,當時我雖然咿咿呀呀,人小氣短,但的確能夠把大段的唱詞唱腔模仿下來,而且絕不荒腔走板,不會丟詞忘詞,令許多大人自愧不如。

據(jù)說拍這張照片的時候,我還會表演“打虎上山”

我依然將信將疑。即使真如大人們所說,那也稱得上“神奇”了。當時我還沒上過幼兒園,也沒背過什么古詩詞,別說識字了,連拼音都沒學(xué)過一個,根本不可能了解和理解唱詞的內(nèi)容和意義,完全靠記憶,死記硬背,就能模仿那樣大段的唱詞還有那曲里拐彎哼哼呀呀的唱腔,實在令人難以想象,更令我自己無法想象。

直到一年多以前,我已經(jīng)四十六歲了,才逐漸相信了這件事情的真實性。大伯家的堂兄到大連來辦理退休手續(xù)(他一直在大連工作,后來才回了老家海城),我開車陪著他跑了跑程序。哥兒倆閑聊的時候,他又提起了這段往事。他比我大十四歲,當時已經(jīng)是個成年人了。當我依例表示懷疑的時候,他就笑了,說:“這有什么可懷疑的?雖然沒有錄音錄像,但是村子里好多人都看見了,轟動得很呢。前幾年我回村子里一趟,還有人提起這件事呢!”

我沒有再說什么。從三歲之后,我再沒有回過海城。既然幾十年之后依然還有人提起這事,我也只能相信,它的確發(fā)生過,而且令人印象深刻。但在我現(xiàn)在看來,其實那個“傳說”到了如今,也只能說明兩件事,其一,我的記憶能力不錯;其二,我五音俱全,唱歌唱戲還算好聽。對這兩件事,我尚能認領(lǐng),而對當年人們有關(guān)“將來有大出息”的預(yù)測,我則深感慚愧。

如今,穿越劇流行。我想,如果有一天我可以回到從前的海城,親眼看看那個演唱“打虎上山”的小男孩,該有多好。現(xiàn)在的孩子們,從小的一舉一動都可以有視頻、照片做記錄,貌似很幸福,可以在成年之后,隨時回放自己的童年,但在我看來,他們也失去了人生很有意味的一些東西,比如,失去了想象的空間。因為視頻和照片都太寫實了,太不容置疑了,既沒有了記憶的縱深,也沒有了歲月的侵蝕。所有的往事都如同發(fā)生在一分鐘之前,而一分鐘之前的事情無需任何想象。

我一直有個心愿,想寫一篇小說,叫作《我想抱抱小時候的我》。時空的穿越現(xiàn)在還只是幻想,但我的這個愿望卻一定會實現(xiàn)。因為如今的我,是一名作家,人生最大的偏得,是手里多了一支筆,一支可以穿越時空描繪人心的筆。

我的“小黑”是個悲劇

我不知道每個人都是從多大開始擁有記憶的。我的記憶基本上是從四歲以后,才擁有了一些雖然不夠完整但已足夠清晰的存檔。

1974年的全家福

我有一個弟弟,比我小四歲。在弟弟出生不久,我們便跟著母親走“五七道路”,下鄉(xiāng)到了莊河橫道河子大隊橫道河子小隊。那個地方當時號稱是莊河乃至于整個大連最窮困的地方之一,山多石頭多,土層很薄,大部分土地只適合種植玉米,而且產(chǎn)量有限。據(jù)說當時的一個工分只值八分錢。我相信,那段歲月對于拖著兩個年幼的孩子離鄉(xiāng)背井寄居在村民家中的母親,和為了保留妻兒返城的希望而獨自留守在大連的父親來說,都是苦不堪言、不堪回首的。而對于年幼無知的我來說,則是樂趣大于苦難。

對于那段生活,我只保有一些記憶片段。比如說,村邊有一條小河,在一個河灣處,有一棵傾斜的柳樹,整個樹冠都倒向小河,為河面撐起一大片陰涼。我時常會在陽光最熾熱的午后,一個人跑到那里,在水里找一塊平整的石頭,把頭枕在上面,伸開四肢躺在河水里,把身體交給河水,讓自己變成一棵小小的水草,隨著緩緩流動的河水輕輕舞動。有時候,我會閉上眼睛,什么也不想,只是細細地感覺河水對身體的撫摸和擺動;有時候,我會睜開眼睛,透過晃動的枝葉,看著天空,任自己的小腦袋天馬行空,胡思亂想。那種感覺是我至今也無法用語言進行描述的。而幾年以后,在語文課堂上,當老師讓我們“放飛思想”的時候,班里的同學(xué)們大都如墜迷霧,聽不懂老師在說些什么。只有我心領(lǐng)神會,因為我馬上就想到了,躺在小河里的情景和感受。

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有一只叫“小黑”的母雞。當時媽媽養(yǎng)了兩只小雞,一只是黑色的,一只是花的。說不清楚為什么,我就是喜歡那只小黑雞,而且只喜歡小黑雞,不喜歡那只花雞。我捉回來的螞蚱、小魚、青蛙什么的,從來只喂給小黑吃,小花雞往前一湊,就會被我無情地趕開,惹得小黑一見到我,就跟在我的屁股后面咕咕地叫,而小花雞只敢遠遠地看著,可憐巴巴地咕咕叫幾聲。但奇怪的是,小黑吃了我不少“加餐”,生蛋卻少,遠不及小花。

后來我們回城,就把兩只母雞也帶了回來。因為家里沒法養(yǎng),就放到了姥爺姥姥家里。姥爺姥姥住在春柳河,當時那一帶到處都是農(nóng)田。姥爺姥姥家有一個小院子,養(yǎng)著五六只花母雞。那些花母雞個頭胖大,個個都是產(chǎn)蛋的高手。我知道雞們也是分團體的,不同的團體合到一起,即使全部都是母雞,也一定是要分出“雌雄”的。小黑和小花初來乍到,個頭又小,勢單力薄,所以我曾經(jīng)很擔心它們受欺負??蓻]想到,接下來的情形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個頭瘦小的小黑僅靠“一雞”之力,就降服了所有的胖大母雞。不久之后,我去姥姥家里,親眼看見,喂食的時候,是小黑自己大搖大擺地獨自享用,其他母雞只有躲在遠處看著的份兒。小黑吃完了,讓小花吃。等小花吃完了,那些胖大的花母雞們才敢湊到食槽前。即便如此,只要小黑一不高興,沖過去,所有的花母雞們就會嚇得四散逃開。我看在眼里,心里暗暗偷樂,覺得小黑真是個厲害角色。

可沒想到,厲害的小黑很快就厄運臨頭了。姥爺要過生日了,我聽見爸爸媽媽說,他們準備把小黑殺掉,做生日菜。我反對無果。去給姥爺過生日那天,我假裝肚子疼,死活不肯去。爸爸媽媽沒有辦法,只好把我一個人留在了家里。傍晚,他們回來了,還給我?guī)Я艘恍┎?。我說肚子還疼,連看都沒有看,因為我害怕,會在那只鋁制的飯盒里,看見小黑的一只腿或者是一只翅膀。

這是20世紀90年代,在白云雁水拍的全家福

接連好幾天,我都高興不起來。爸爸媽媽真以為我病了。他們大概想不到,剛剛六歲的我會為一只小雞的死而糾結(jié),或者內(nèi)疚。我在心里一遍一遍地想,小黑是不是被我害死的?如果不是我那樣偏心,那樣寵著它,也許它就不會那么厲害那么霸道,也不會因此而丟掉性命了。

長大以后,我再回想起這件事,會覺得自己小時候的確有些奇怪,因為我好像沒發(fā)現(xiàn)身邊周圍那些五六歲大的孩子,有誰會為這種事情擔憂糾結(jié),甚至內(nèi)疚自責。再后來,等我的年歲再長一些,我的看法又有了改變。也許,有那樣心緒心結(jié)的孩子很多,只不過是被大人們無視了而已。作為一個為孩子寫作的作家,我的使命之一,就是把那些本不該被大人們無視的、藏在孩子們內(nèi)心深處的東西,寫出來。

“干部生涯”和一場群架

回城之后,我先在家門口上了一年“抗大班”,然后入了青泥小學(xué),成了一名小學(xué)生。

上小學(xué)期間,有兩件事讓我記憶深刻。

第一件,是有關(guān)我的“干部生涯”。我從一年級開始當班干部,先后當過學(xué)習(xí)委員、班長、中隊長。不過說起我的“從政經(jīng)歷”,簡直也是三起三落。我從三年級開始當班長,在其后短短的兩年時間里,竟然被先后撤換了兩次!被撤職的原因大體一樣,因為我調(diào)皮搗蛋,不守紀律,不能以身作則;官復(fù)原職的理由也差不多,因為接替我的同學(xué)好像無法管好班級。

這是上小學(xué)時與同學(xué)的一張合影。右邊的是我

其中一次被撤職的情形,我記得很清楚。那時候,老師們經(jīng)常要參加各種政治學(xué)習(xí),所以下午會不定期地安排一兩節(jié)自習(xí)課。老師不在,自習(xí)課的紀律當然得交給我這個班長來監(jiān)督。結(jié)果那天下午,全班同學(xué)都老老實實地坐在座位上,只有我和一個男生在教室最后排打鬧。正鬧得歡,班主任突然出現(xiàn)在教室門口。因為意想不到,直到老師走到我們面前,我掐著那個男生脖子的手都沒來得及松開。

班主任被氣壞了,命令我收拾好書包交給她。我意識到情況不妙,但又不敢不從。果然,她接過我的書包,就直接從二樓的窗戶扔了出去,扔到了操場上。幸虧我事先有所覺察,把書包帶系得很牢靠,這才使墜樓的書包不至于被摔得四分五裂。那是記憶中,班主任對我下手最“狠”的一次。后來小學(xué)畢業(yè)的時候,老師跟我提起這事,問我,知道那次我為什么那么生氣嗎?

我搖搖頭,心里卻想:誰知道你那天在外面遇到什么不順心的事,拿我撒氣!

老師說,你身為班長,不但沒有管好班級的紀律,還帶頭打鬧,這本身就夠我氣了??赡阒栏屛疑鷼獾氖鞘裁磫??是你打鬧的地方太危險!

直到這時候,我才真正了解班主任的氣打從哪里來。當時班級后墻上釘著一排釘子,用來掛大家裝水杯的袋子,官稱謂之“牙缸袋”。那些釘子的高度正好在我們的腦袋那么高。此前老師就叮囑過,不準在教室后面打鬧。而那天老師開會傳達的內(nèi)容之一,就是有一個外校的孩子在后排打鬧的時候,把眼睛撞在了釘子上,情形很慘烈,后果很嚴重。班主任也正是因為聽說了這個事故,放心不下,才偷偷跑回教室查看,結(jié)果就看見了她委以重任的班長在釘子上弄險???,也說不清我是倒霉還是走運,沒碰到后墻的釘子上,卻撞到了一顆更大的“釘子”上。

我看見書包被扔到了樓下,趕緊跑出去撿回來,生怕弄丟了課本或者是文具,回家再挨家長的一頓責罰。等我撿起書包,滿臉大汗地跑回教室里的時候,我的班長職務(wù)已經(jīng)被班主任宣布解除了?!笆送尽逼D險啊,起落只在你上下一層樓梯的工夫。

第二件事,是上五年級時,發(fā)生的一場聲勢浩大的群架事件。那時候,我們不像現(xiàn)在的孩子,上下學(xué)有家長接,一出校門就做鳥獸散,各回各家。那時候我們上學(xué)要到集合點,整好隊伍,一起去學(xué)校。放學(xué)的時候,也要整好隊伍,一起去集合點,然后才可以解散回家。至于有人從家到校比到集合點更近更方便的,一律需要由家長跟老師提出申請,獲得批準才可以獨自上下學(xué)。也許是因為當時同學(xué)們居住得都比較集中,也許是因為那時候人們的組織紀律性都比較強,反正記憶中,還真沒有幾個人是獨自上下學(xué)的。那場群架,就發(fā)生在一天放學(xué)的路上,參加打群架的有兩個班級一共四十多個男生,還有個別女生,因為聲勢太大,甚至都驚動了正在街上值勤的警察大叔。

事情的起因我記得很清楚。當時我們班的放學(xué)隊伍正好走到大連市場(今天的大連商場)北門附近,同年級三班的隊伍走在我們后面,兩支隊伍首尾相接。我們班級走在最后的是一個女生,又瘦又小,因為脾氣有些古怪,再加上平時個人衛(wèi)生狀況不佳,在班級里屬于沒朋友沒地位,被忽視甚至被捉弄被欺負的一個。而走在她后面的,則是三班的幾個調(diào)皮的大個子男生。事情最初發(fā)生的細節(jié)我沒看到,但我可以肯定,那個女生脾氣再古怪,也不會主動去招惹身后的幾個大個子男生。等我發(fā)現(xiàn)有狀況的時候,只看見那幾個大個子男生把那個女生圍在中間,像踢皮球一樣推來搡去。當時我處于班長一職的在任期間,走在隊伍外邊。我沖過去把女生拉出來,回頭跟那幾個男生理論,不想他們竟然很蠻橫,比量著要對付我。我火了,一聲吆喝,班里走在前面的男生們聽見了,立刻回頭,而三班的男生也很快聚攏過來。一群十一二歲、精力過剩到連狗都嫌的小子們在一起講理,講了沒幾句就講不下去了,說不清楚是哪一方的哪個人先動了手,兩個班級加在一起,有四十多個男生瞬間就撕打在一起,拳腳相向,書包亂掄,場面十分火爆。

混戰(zhàn)的場面只持續(xù)了不到兩分鐘,這場群架就分出了勝負。三班的班長是個女生,遇到這種事情顯然無法起到我這樣的“模范帶頭”作用。別看是小孩子打架,也別看場面混亂,但事實上,就像這世界上的許多事情一樣,表面上看起來一團亂糟糟,毫無頭緒,其實絕對是有規(guī)律有秩序的。三班的女班長一開始試圖拉架,但很快就識趣地和大多數(shù)女生一起,躲開了。打架的核心人物其實是他們班那個瘦瘦高高的體委。我瞅空摘下背在肩上的書包,緊好了書包帶,正掄得興起,我們班的體委湊過來,很用力地拽了我一把,朝著對方的體委指了指。我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跟著他沖過去,兩個人左右夾擊,只幾下子,就把那個體委打得招架不住,轉(zhuǎn)身就躲。我們倆跟過去窮追猛打,那家伙又抵抗了幾下,無奈雙拳難敵四手,想招呼幫手,幫手們都在各自為戰(zhàn),無人理睬,他只能落荒而逃。這一下,對方頓時軍心渙散,斗志全無,有幾個人轉(zhuǎn)身跟著體委逃跑,結(jié)果整條戰(zhàn)線瞬間崩潰。

眼見對方敗逃,我們興奮得嗷嗷直叫,窮追不舍。逃跑和追打的雙方在人群里橫沖直撞,惹得行人紛紛躲閃、抱怨甚至咒罵。我們途經(jīng)的地方,都是當時大連最熱鬧最繁華的街道,所以很快就驚動了幾個在街上值勤的警察。我記得很清楚,當時我追在一個穿黃衣服的男生身后,正追得起勁,迎面過來一個警察,張開雙手想攔住我,結(jié)果被我從他的腋下一鉆而過。

對方一開始還是幾個人一伙一起跑,后來就徹底做鳥獸散,各自玩命地往自己的家里逃。而我們也就各自盯住一個目標,分頭去追。我們也是被勝利沖昏了頭腦,追得太忘形,有幾個人都把人家攆進樓門洞了,還不依不饒,結(jié)果就忘了一件事,那時候的孩子,大都不是獨生子,家里常常有哥哥姐姐。我們在人家樓門前大呼小叫,拍墻踹門。真把人家叫出來了,才發(fā)現(xiàn)人家身后還跟著一個滿臉殺氣的大哥或者大姐,只得調(diào)整角色落荒而逃。

晚上吃晚飯的時候,母親突然問我:“臉怎么了?”

我莫名其妙,跑到鏡子前一看,臉上破了一個小口子,還流了一點兒血,已經(jīng)結(jié)了血痂?;叵胍幌拢瑧?yīng)該是傍晚打架的時候掛的彩,竟然一直不覺得疼。

母親還想追問,被父親攔住了。我覺得父親已經(jīng)猜到,那是打架掛的彩。對這種事情,父親曾經(jīng)明確對我們兄弟倆表過態(tài):不準欺負別人,但也絕不能讓別人欺負。跟別人有了矛盾起了摩擦,自己想辦法解決。除非對方有家長介入,或者年齡比我們大很多,以大欺小,否則就算我們被人欺負了,他也不會管。所以,小時候我在外面打架,無論是吃虧還是占便宜,都不會跟父親說,更不指望著他能出面幫我。

直到這時候,我才覺得臉上的傷口火燎燎地疼,也才開始想到這件事的后果。父親不會過問,但想瞞住老師恐怕很難,畢竟這一架,全班幾乎所有的男生都參與了,全班所有的女生都旁觀了,傻子才指望老師會不知道呢。既然如此,與其等著老師問到頭上,還不如自己主動匯報。想明白了這一點,我的心倒安定下來了。可能是打架的時候太賣力氣,那一晚我竟然睡得又香又甜,做的兩個夢中自己也都威風(fēng)八面,孔武有力,如同天神一般。

第二天一到校,我就把打架的事情跟班主任說了。班主任受驚不小,趕緊跟三班的班主任通了氣。那天早晨,兩個班的班主任都像門神似的站在教室門口,每進來一個男生,就捉住了上上下下打量一番、檢查一番,然后才放進教室,直到全班同學(xué)都進了教室,這才敢松口氣??尚Φ氖?,三班那個帶頭打架的體委,在被老師問到頭上的情況下,竟然還一口否認,想蒙混過關(guān)。

用班主任老師的話說,我們這些臭小子們運氣不錯,一場有幾十號人參與場面火爆的群架,竟然只有不到十個人受了點兒小傷,掛了點兒小彩。既然沒有造成嚴重的后果,兩個班主任一商量,很快就拿出了處理方案。當天下午,先由三班的班長帶著包括體委在內(nèi)的幾個男生,到我們班認錯道歉,然后由我?guī)е鴰讉€參與打架的男生去三班道歉。我一臉不服氣。班主任看出來了,說,怎么回事?覺得自己挺有理唄?

我說,是他們先欺負人,還是男生欺負女生,我們憑什么道歉?

班主任說,你是班長,班長帶頭打架,你還挺有道理,是不是?他們欺負人?你們平時還少欺負人了?

我有些心虛,不過嘴還硬,說,那是兩回事!

班主任一擰眉毛,說,兩回事?你的意思是說,班里的同學(xué),你欺負就行,別班的人欺負就不行唄?

我不服氣,覺得班主任說的分明是歪理,可一時也說不清到底是怎么歪的,再看看班主任陰沉的臉,只好把不服氣都吞進肚子里,不敢再說什么了。我那時候雖然調(diào)皮,但還算是識時務(wù)。

小學(xué)畢業(yè),我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績考上了大連第二十四中學(xué)。那時候初中也分重點和非重點,二十四中還有初中部,而且是全區(qū)統(tǒng)招。青泥小學(xué)有三百多名畢業(yè)生,只有五個人考上了二十四中,錄取比例超過六十分之一。

畢業(yè)考試之后,班主任老師邀請了幾個同學(xué)到她家里做客,其中有我一個。老師說,你們幾個是班級里我最喜歡的學(xué)生。

別人都一臉自豪,只有我有點兒小意外。班主任看我一眼,說,你是不是覺得,我對你太厲害了,而且,有時候不太講理?

我突然聰明了一下,眨巴了一下眼睛,沒吭聲。

老師說,我不跟你講理,是因為你這個小孩太聰明,有時候就聰明得讓人煩。要是真跟你講理,萬一沒講過你,讓你覺得自己占了理,那還了得?而且,有些道理,現(xiàn)在跟你講也講不通,得等你長大以后才能明白。

老師的這番話,讓我在心里嘀咕了好一會兒?,F(xiàn)在回頭再看,我其實真的很走運,念了十幾年書,遇到的都是些好老師。

意義非凡的暑假

我在聲名赫赫的二十四中度過了初中和高中。在回想和書寫這段經(jīng)歷的時候,正好看了一部美國影片《壁花少年》,頗有感慨?!侗诨ㄉ倌辍返闹魅斯诟咧袝r代所經(jīng)歷的,是一段充滿了風(fēng)險、挑戰(zhàn)和迷茫的人生。相形之下,我在二十四中所度過的時光,雖然也不可避免地充滿了青春的躁動和迷茫,但那些躁動和迷茫卻像被一只無形的大手強行摁在了水底。當你回頭望去,目光所及,你能看到的似乎只有平靜的安靜的,甚至是波瀾不驚無聲無息的水面?!侗诨ㄉ倌辍匪宫F(xiàn)的,是一個少年精神的蛻變與成長,而我的中學(xué)時代,似乎只有一個主題:功課只有一個目標:高考。知識的學(xué)習(xí)與積累成了不可動搖的主題,而成長卻成了一個無關(guān)緊要可以任其自生自發(fā)的附屬物和衍生品。所以,盡管中學(xué)時代離現(xiàn)在的我要更近一些,記憶也應(yīng)該更清晰,但回頭望去,卻似乎不及小學(xué)時代那樣生動鮮活,充滿了生命力。打開記憶的大門,撲面而來的,好像只有瀑布一般傾瀉而下的考卷。

這是我上高中時拍的照片

我是帶著自豪和自信邁進二十四中的,但迎接我的,卻是當頭一棒。開學(xué)第一天的第一節(jié)課,除了班主任老師,我們甚至連其他任何一位課任老師的面還不曾見到,就迎面遭遇了一張試卷:新生摸底考試。成績公布之后,我?guī)缀醪桓蚁嘈抛约旱难劬投?。全班四十個人,我竟然考了個二十五名!而在整個小學(xué)時代,凡是有排名的考試,我從來沒有跌出過前三名。對我而言,考第一名是正常發(fā)揮,考第二名屬于情理之中,考第三名就有點兒引人側(cè)目、令人擔憂了。而這一次,我竟然考了個二十五名!

我花費了一個學(xué)期的時間,終于適應(yīng)了自己在這個新學(xué)校新班級里的新位置。整個中學(xué)時代,盡管我自認為已經(jīng)很努力了,但十名左右的排名似乎已經(jīng)是我的專屬位置了。最好的名次是初升高的中考,我考了全班第五名。當時二十四中高中部為本校初中生所劃定的錄取分數(shù)線是550分,我考了609分。

中考之后的那個暑假,發(fā)生了一件對我的人生意義非凡的事情:我創(chuàng)作了平生的第一篇小說。

盡管以不錯的成績?nèi)缭噶粼诹硕闹校侵锌贾蟮哪莻€暑假卻過得有些無聊。因為我們家搬進了新家,那個新建的小區(qū)離幾個要好的同學(xué)家都比較遠,再加上那個夏天似乎格外炎熱,所以整個假期中的大部分時間,我都只能待在家里。于是,我用那個無處可去的假期做了三件事:讀書,寫小說,學(xué)習(xí)做飯。

先說第一件事:讀書。當然,這里所說的讀書是指讀課外書。我從小就喜歡讀書,這跟我們家里的氛圍有關(guān)系。父親是大學(xué)老師,每天晚上需要備課。母親是工程師,雖然不必像父親那樣每天都要坐在書桌前,但翻圖紙畫圖紙整理數(shù)據(jù)也是經(jīng)常要做的事情。有時候,兩個人都需要工作,就只能有一個人占用書桌,另一個人則要坐在小凳子上,以床當桌。所以,我們家晚飯后到睡覺前的這段時間,一般都是很安靜的,不會有嘻嘻哈哈的閑聊,更不會有玩牌、喝酒那樣的喧嘩。我的作業(yè)一般都在學(xué)校就寫完了,這時候,就喜歡捧著一本書,倚墻坐在一只小凳子上,或者是早早地爬到雙層床上面自己的床上,靜悄悄地讀。不過,這種讀書是我的一種自發(fā)行為或者說是一種天性,父母并沒有刻意地引導(dǎo),更沒有具體地輔導(dǎo)過我的閱讀,甚至連過問的時候都很少,他們只是為我的這種天性提供了一個適宜的環(huán)境。

但那時候可以讀到的課外書比較少,家長也不可能花錢給你買什么課外書。我讀的書主要靠借,跟同學(xué)借老師借,親戚朋友借,不挑不揀,借到什么讀什么。我十一歲時,讀到了一套殘缺的《紅樓夢》,里面有許多不認識的字,就翻字典詞典。但有些字很奇怪,明明是個字,可字典詞典里都查不到。

有一次,我讀到第十二回,“王熙鳳毒設(shè)相思局賈天祥正照風(fēng)月鑒”,遇到了一個奇怪的字“肏”。我查了手邊所有字典詞典,都查無此字。于是,我就去找父親,指著這個字問他。不想,他立馬黑了臉,呵斥了我一聲,又覺得不妥,就放緩了語氣,說,這個字,我現(xiàn)在說了你也不懂,你也不要去問別人,等你長大自然就懂了。

父親的態(tài)度和回答讓我一度很好奇,但我還是忍住了,沒去問別人。不過很快,我對這個字的好奇勁就過去了。再過一段時間,連這件事情都忘在腦后了。事過十多年之后,我有機會重讀《紅樓夢》,看到相關(guān)章節(jié),這才想起這件事,不覺暗自好笑。

我喜歡讀書,但最喜歡的事情還是玩。當這兩件事碰在一起的時候,我會毫不猶豫地放棄讀書。小學(xué)時候所謂的玩,就是滿街瘋跑,推鐵圈、捉迷藏、抓特務(wù),玩什么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能宣泄那些過剩的精力。中學(xué)以后的玩,就是跟同學(xué)聊聊天,偶爾去逛逛書店,打打球,主要的目的已經(jīng)不是宣泄精力了,因為也實在沒有那么多剩余的精力了,只是為了調(diào)節(jié)一下緊張而乏味的學(xué)習(xí)生活。到這時候,讀書的地位似乎慢慢前移了,提高了,成了空余時間的首選。

那個暑假我讀了許多書。絕大部分書都是父親從他任教的大學(xué)的圖書館里借來的。我看書的速度非??欤徊繋资f字的長篇小說,往往一天一夜的工夫就看完了,所以父親借書還書的頻率也很高。父親有些懷疑,懷疑我并沒有好好地讀那些書,我也不解釋,因為我知道,父親遲早會找個機會驗證一下他的懷疑。這是學(xué)理工科又教理工科的人的一個習(xí)慣,甚至是嗜好。

果然,一次,我讓父親還書再借的時候,父親隨手從要還的書里抽出一本,我記得很清楚,是老舍的《駱駝祥子》。父親張嘴想說什么,我搶先說,你問吧。父親有點兒意外,你知道我要干什么?我說,你想看看,我是不是真的都讀過了。父親忍不住笑了,但還是打開書,隨機問起來。我對答如流,而且中間還會穿插一些自己的看法和理解。父親不禁頻頻點頭。

那次之后,父親再沒有追問過我是否認真讀了,而是想辦法又辦了一張借閱證,這樣每次可以借六本書回來。那個暑假,我以為是自己這輩子讀書最多的一段時間了,那時候我還想不到,三年之后,我將擁有一段更漫長的讀書時光。不過,那段時光太過漫長了,漫長到讓我看不到盡頭在哪里。

第二件事,是寫了一篇小說。其實,自己動筆寫一篇小說的念頭由來已久,并非是在那個漫長而空閑的暑假臨時生發(fā)出來的。早在上初中之前的那個暑假,我就嘗試著寫點兒作文作業(yè)之外的文字。我寫了一篇兩百字左右的謎語故事,發(fā)表在大名鼎鼎的《故事會》上(可惜,年頭太久了,我已找不到樣刊了),得到了八元錢的稿費。要知道,當時身為大學(xué)教師的父親一個月才掙五十六元錢。八元錢對我來說,簡直就是一筆巨款!父母親特別恩準,我可以全權(quán)支配那筆錢。那八元錢是怎么花的,我已經(jīng)記不起了。唯一遺憾的是,文章發(fā)表的時候,我剛剛上初中,原來小學(xué)的同學(xué)不常見面了,而新同學(xué)又不是很熟悉,所以如此值得夸耀的一件事情卻沒有機會好好地“展樣”一下。

我從小就是個自信心比較強的小孩,很少覺得有什么事什么人是高不可攀的,書讀得多了以后,就覺得自己也可以寫點兒什么,只是平時忙于學(xué)業(yè),忙于玩,沒有機會真正動筆。中考之后的那個暑假,給了我一個難得的機會。而那個暑假里讀的那些書,也像是一些養(yǎng)料,刺激和滋養(yǎng)了那個一直埋在心里的念頭。

我記得,我是在暑假開始之后的十幾天動筆的,前前后后一共寫了十幾天,寫成了一個兩萬多字的小說。之后,我又修改了一下,最后用每頁三百四十字的稿紙抄出來。

決定投給誰的時候,我小小地躊躇了一下。當時我讀過的文學(xué)月刊不少。最后我還是決定投給大連本市的《海燕》雜志社。倒不是因為覺得在《海燕》上發(fā)表更容易,當時《海燕》正處于黃金期,發(fā)行量很大,影響力也很大,就算對成年的成名的作家作者們來說,發(fā)稿也并非易事。我決定投給《海燕》是覺得,即使沒有發(fā)表的可能,至少我可以借此機會結(jié)識一兩位編輯,可以就小說的創(chuàng)作跟他們交流,向他們請教。高中開學(xué)的前三天,我把小說寄了出去。

那個暑假我做的第三件事,是學(xué)習(xí)做飯。在那個年代,男生學(xué)習(xí)做飯還算是一件挺奇怪的事情。不過,我做這件事倒沒覺得有什么奇怪的。因為父親在高校工作,不坐班,母親在工廠工作,單位離家又比較遠,每天下班擠公交車回到家里,經(jīng)常得到晚上六點甚至更晚,所以,我們家父親做飯的時候并不少見。而那個暑假,母親設(shè)計的生產(chǎn)線要大修,父親學(xué)校里有科研任務(wù),兩個人都很忙,晚上回來得都很晚,我和弟弟兩個人閑待在家里,每天等著一身疲憊的父母親回家給我們做飯。這樣過了兩天,我就決定自己學(xué)著做飯,為父母親分擔一點兒負擔。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