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旅行與旅游

帶著數(shù)字和玫瑰旅行 作者:蔡天新 著


2.旅行與旅游

旅行者的小憩 作者攝于里約熱內盧

為了使下面的敘述變得更為明晰、準確,我想把“旅行”(travel)和“旅游”(tour),“旅行者”(traveler)和“旅游者”(tourist)加以區(qū)分。旅行和旅行者除了包括通常的游覽觀光和增長見識以外,還帶有其他目的,甚至是懷有某一種使命,至少是遵循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古訓。因為一個人的生活閱歷無論多么豐富,畢竟是有限的。本書無意談論政客、商人、富豪和明星們的出訪活動。我心目中的旅行者是那些試圖在旅行中獲得靈感或啟示的人,例如,思想家、作家、藝術家、僧侶、探險家等。

自從17世紀以來,意大利便是歐洲各國青年才俊向往的旅行目的地,他們在那里探尋先輩的足跡,尋找創(chuàng)作的靈感。這類行動往往是自發(fā)的,正如美國女詩人伊麗莎白·畢曉普在她的詩中所寫的,

是因為缺少想象力才使我們離家,

遠行,來到這個夢一樣的地方?

至于他(她)們的旅行屬于自費、官方派遣或得到私人基金會的資助(西方有各種各樣的旅行獎學金),這一點并不重要。事實是,作為外交使節(jié)的魯本斯和作為流浪藝人的高更,兩人都從異國旅行中獲益匪淺。

當然,我也無意把另外一類人排除在外,即那些漫無目的的旅行者。他們?yōu)閿?shù)眾多,有的可能在很久以后才能獲得世人的認可。其中最有名的例子要數(shù)威尼斯人馬可·波羅,假如他后來沒有成為熱那亞人的戰(zhàn)俘,沒有向獄友講述離奇的東方傳奇,誰會知道他呢?同樣,作家赫爾曼·梅爾維爾和馬克·吐溫年輕時都分別在南太平洋的捕鯨船和密西西比河的運輸船上做過水手,很多年以后,他們才依據(jù)各自的經歷寫成了傳世之作——《白鯨》和《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雖然絕大多數(shù)旅行者默默無聞,不為后人所知,但正是由于他們的不懈努力,這個世界才變得可愛、精彩紛呈、適宜居住。有一句古話說得好:哪個女子不懷春?我想說的是:哪個少年不夢游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