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才華
王蒙5歲上學,五年級便越級考上中學。這是因為他強大的學習動力和他的刻苦用功。我常想:如果現(xiàn)在的孩子們能夠這樣,還愁學不成嗎?
王蒙常??湟约?,5歲上學,同時考上兩個學校,最終選了北師一附?。ìF(xiàn)名為西四北四條小學)。
我說:“誰能比得上你,你是神童嘛!”
他卻只顧自說自話:“整個小學,只第一學期考了第三名;其他各學期,回回第一。小學沒畢業(yè),讀完五年級,跳級考入中學?!?/p>
說王蒙是“神童”,是玩笑話,而他的用功卻是事實。對他來說,最重要的是成績好可以免繳學費,這樣就能為媽媽省點錢。
王蒙在他的同學中算是小個子,坐在第一排,頭顯得很大,看上去跟他的身體不協(xié)調(diào)。上課他用心聽講,功課一經(jīng)老師指點就明白。他喜歡提問題,以他的聰明對付課堂上的功課綽綽有余。果然,一個學期讀下來,他品學兼優(yōu),不僅免繳學費,還得到其他精神、物質(zhì)的獎勵。五年級便越級考上中學。
多年后,王蒙雖然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但從沒減弱過對數(shù)學的興趣。他非常佩服幾何老師王文溥,并夸耀自己“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從王老師那里學來的。1990年原平民中學(現(xiàn)四十一中)舉行校慶,師生分別四十余年又在母校重逢,王蒙問王文溥老師:“您還記得我嗎?”
王老師說:“還能把你忘了?我教了幾十年書,好學生多得很,但真正出類拔萃的,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多,你,我當然記得很清楚了。當初我就想,你應該學數(shù)學。”王老師還進一步發(fā)揮,“如果你學了數(shù)學,估計早成大數(shù)學家了?!?/p>
每當王蒙說起這件事,都是一副十分得意的樣子。
王蒙很喜歡上音樂和外語課。至今他還沒有忘記喬書梓老師教唱的《車水歌》與《第一次的春雨》。他說喬老師是一個很出色的男高音歌唱家,在歌劇中扮演過重要角色。這種經(jīng)歷讓王蒙一直嘆息,現(xiàn)在的中學音樂教育完全不能和他那個時候相比。
王蒙對英語教師華瑋的牛津式發(fā)音贊不絕口。他說,華老師是滿清貴族的后裔,舉止高貴,風度翩翩。華老師的教學技藝使他在初中就對英語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遺憾的是,初中畢業(yè)后幾十年,他都沒有接觸過英語,直到1980年第一次去美國,在機場辦理登機手續(xù),完全無法交流,才痛下決心,要重新拾起英語。在衣阿華大學,他為自己定下指標,一天背30個單詞,并且同時參加了幾個英語學習班。短短幾個月過去,他居然可以自如地應付一些場合。不論是美國人還是華人,都對他英語水平的突飛猛進感到驚訝。衣阿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的一位負責人在談起王蒙的英語會話能力時,感到難以置信,大聲說:“It is impossible!”(那是不可能的?。?/p>
王蒙的文學和語言表達能力似乎有天賦之才——之所以說是天賦,因為對他來說,幾乎毫不費力——初中二年級時,他的一篇作文《春天的心》就被選入北平平民中學的年刊。當年他還參加過校級和市級的演講比賽。小小的個子,站在講臺前,露出一個大腦袋,胸有成竹,振振有詞,顯示出他的少年才氣。
當年,王蒙參加全市講演的題目是“三民主義與四大自由”,內(nèi)容經(jīng)過“軍事調(diào)處執(zhí)行部”代表葉劍英將軍的隨員李新指點,以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和羅斯福提倡的“四大自由”為論據(jù),怒斥國民黨的反動統(tǒng)治。他對政治的關切也過早地表現(xiàn)了出來。
1948年,在動蕩不安、民生凋敝、民怨沸騰中,只有14歲的王蒙,在高年級進步學生的引導下,參加了洶涌澎湃的學生運動,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我始終覺得,這未必能表示他政治上的成熟。他是被時代剝奪了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