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廠甸游蹤

京華憶前塵 作者:陸昕 著


廠甸游蹤

廠甸之地,即今之琉璃廠。琉璃廠在遼代不過是京東一鄉(xiāng)村,其地野曠人稀,名海王村。后元代于此建琉璃窯,始有今名。

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在琉璃廠舉辦的集市稱作廠甸。前人描繪廠甸盛況云:

紅男綠女,白叟黃童,踉踉蹌蹌,擁擁擠擠。各種耍貨攤,則櫛比鱗次?!鋺?yīng)春之景物,如艾窩窩、豌豆黃等涼食,吆喝聲悅耳,佐以風(fēng)車、沙燕(風(fēng)箏)之響聲,殊現(xiàn)新春之景。園之北,則玉器古玩攤,碧翠之簪環(huán),鼎樽爐瓶碗等古董,陳列得燦爛奪目,環(huán)視者多為貴族化之婦女,其值則殊有漫天要價,就地還錢之惡習(xí),賞鑒者雖眾,而成交者殊渺也。園東之門外,有西湖景、活動電影、風(fēng)箏種種童藝耍貨,山里紅湯、梨湯各涼物。最發(fā)達(dá)者,則為炸灌腸與豆汁攤,無論守舊與摩登婦女,環(huán)坐凳之上,大嚼灌腸,多加蒜,大碗喝豆汁,多吃辣咸菜絲,大有起滿坐滿之勢;然斯咸為北方人所樂食,若南方人見之,則縮頸吐舌,頻道:“不敢吃紅腸、喝豆汁來哉。”園之西門外,道之兩畔,書攤櫛比,古今書籍陳列,觸目皆是。其字畫懸滿壁間,琳瑯滿目,古色古香,美不勝觀……并有臨時葦棚,中間掛滿古今名人字畫書帖,文人墨客,考古專家,往返盤桓,若不勝其看,惟珍貴者殊鮮,其行貨則投機(jī)者居多數(shù)耳。

以上記述的是一九三五年廠甸市集的情形。在我的回憶中,六十年代初的廠甸與過去并沒什么兩樣,廠甸,大約是許多北京市民特別是孩子們最盼望的時候,因為人們的各種欲望,都集中于此時釋放,故兒歌云:“新年來到,糖瓜祭灶。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頭子要戴新呢帽,老婆子要吃大花糕。”廠甸有個突出的特點,即它是平民化的。大店家往往不屑于此擺小攤,除去有嗜古癖的,大闊佬也不屑與小市民于此擦肩膀,頂多讓保姆帶了孩子來這兒湊熱鬧。而我卻覺得,平民的世俗的廠甸,才真正充滿了歡樂。即便是胡同里那些最窮苦的孩子,此時家里也會咬咬牙,給個三五毛錢,不是弄串山里紅圍在脖子上就是買掛炮,小女孩兒則歡天喜地地琢磨買條綢發(fā)帶或紅頭繩好好地美上一回??展~、風(fēng)車聲響徹藍(lán)藍(lán)的天空,街巷到處有各種賣小吃的吆喝聲。百姓們盡情地吃喝樂,因為這是屬于他們自己的節(jié)日。

“文化大革命”前一年,移風(fēng)易俗,把廠甸改在幾個百貨商場里,其“盛況”可想而知?!拔幕蟾锩边^后,公園廟會代替廠甸,我抱著重溫舊夢的希望去了,沒想到,風(fēng)車被風(fēng)沒吹一會兒,散架了??展~抖半天,愣沒聲兒。長四尺的冰糖葫蘆和山里紅串未見蹤影,迪斯科音樂倒盡情地嚷,一瞧,原來土臺子上有個模特隊在走著貓步表演時裝。灌腸攤側(cè),人涌如潮,擠進(jìn)一嘗,半生不熟,艾窩窩怎么吃也咂摸不出當(dāng)年的味兒。古書碑帖字畫一無所有。這反倒使我悟到,過去的就過去了,尋夢,多么可笑。

所幸并未白來,有所得,臭豆腐一罐,正宗王致和?;丶移穱L,奇臭無比,大喜,即分與四鄰中有此同好者。皆曰極佳,每食,其味彌漫室中,三日不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