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記《朝市叢載》

京華憶前塵 作者:陸昕 著


記《朝市叢載》

我收有清光緒庚寅年(1890年)版《朝市叢載》一書。巾箱本,八冊一函,書品完好如新。其序曰:“京華為首善之區(qū),仕宦商賈,于斯萃焉。人士繁富,風光麗都,居之數(shù)十年,往往不能盡悉其情事,遍歷其景物。況初入都門者,宜茫乎若迷也?!e凡禁城之壯麗,衙署之紛繁,以及名人書畫,廠肆珍玩,下至游宴之所,飲饌之細,無不備載而詳說之。讀是編,上可以知神京之掌故,下不至受奸民之欺蒙,庶幾作者之意也。是為敘?!?/p>

此書八冊,每冊一卷,共八卷。卷一載衙署制度,卷二載歷科鼎甲,卷三載會館客店,分省以系之。這里有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即八九十以上的會館集中在前門、崇文門、宣武門一帶,尤以宣武門附近最多。如直隸,直隸老館,在宣武門外大街路西;河南,孟縣會館,在宣武門外大街路西;山東,山左會館,在宣武門外校場頭條胡同路西;陜甘,關中會館,在宣武門外大街;江蘇,揚州會館,在菜市口路北;安徽,安徽會館,在琉璃廠南后孫公園路北;浙江,全浙會館,在下斜街西頭路西;四川,四川老館,在宣武門外青廠。青廠在琉璃廠最西頭,分前青廠和后青廠,我家在前青廠胡同住了七八十年,上述的這些街巷和其他許多胡同,都是我打小就熟悉的。許多同學、朋友、親戚乃至發(fā)小兒,都住這一帶,有很多難忘的回憶。

卷四為為各地舉子和客商來京指路,計算從各省到京的天數(shù)和里程。并有“行路十二則”,教人在外如何防身,免受盜劫坑蒙之各種方法。卷五為“商號、宴會、服用、食品”諸目,看舊時賣的東西的名稱挺逗,如帽有暖帽、涼帽、小帽;鞋有方鞋、布鞋、鑲鞋等等?!肮嗄c,耳朵眼兒,在西單牌樓路東”;餑餑有三種,子餑餑,咧子餑餑,炕子餑餑。最親切的是“狗皮膏,濟生堂,在楊梅竹斜街,王回回”。小時候我們小孩子因亂跑亂鬧跌打損傷了,大人們總是買兩服王回回狗皮膏藥給貼上,藥到病除,療效奇佳。另外一個難忘的是“山楂丸,劉炫丹,宣外大街路東”。小時國民經(jīng)濟困難,百姓生活不易,小孩子吃不上零食,嘴里寡得慌。于是進藥鋪,三分錢一大丸山楂丸,幾個孩子分吃,幾個孩子圍觀。

卷六則屬文化,有“翰墨、市井、八景、古跡、時尚、戲園”諸名目。其中最可貴者,記錄不少戲臺楹聯(lián)。如“在前門外,廣和樓上抱柱”有聯(lián)語曰“學君臣,學父子,學夫婦,學朋友,匯千古忠孝節(jié)義重重演出,休道逢場作戲;或富貴,或貧賤,或喜怒,或哀樂,將一時離合悲歡細細看來,定教拍案驚奇”。除此,記各市肆廟宇名勝古跡甚詳,足資考據(jù)。

卷七名目基本同卷六,多出者有“風俗,技藝,詞場,竹枝詞”。詞場、竹枝詞形象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有一竹枝詞詠眼鏡,詞曰“方鞋穿著趁時新,搖擺街前迂且文。眼鏡戴來裝近視,教人知是讀書人”。另一詠“純料眼鏡”(墨鏡)的則是“玻璃眼鏡最為高,作闊由來是富豪。晌午卻難高揚面,陽光生火燎眉毛”。這些詩詞既生動又幽默地反映了清末西風東漸時,當時的社會風尚及時人的評論?!暗古P”則反映了守分良民對街頭倒斃者的看法,詩云“司坊相驗費張羅,街市如今倒臥多。守分良民何致此,半為賭鬼半淫魔”。

卷八則錄京城各戲班、名伶及所擅劇目。

此書難得。但“古調(diào)雖自愛,今人多不彈”。不過今人也罷,古調(diào)也罷,我相信它會傳下去。因為人的美好記憶既不會褪去,也不會褪色,口耳相傳,生生不息,也并非沒有可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