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雙鴛鴦 柳圈辭

彩圖全解元曲三百首 作者:[元] 關(guān)漢卿 著;思履 編


雙鴛鴦 柳圈辭

◎王惲

問春工,二分空,流水桃花飏曉風(fēng)。欲送春愁何處去,一環(huán)清影到湘東。

【注釋】

①春工:春神之工,此處指春光。②“二分”之句:宋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中有“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之句。

【譯文】

問春光如何,春色三分,二分塵土已空,只有一分流水飄載著曉風(fēng)中墜落的桃花。要把這春愁送往何處?但愿這一環(huán)柳圈的清影隨流水直到瀟湘之東。

【賞析】

王惲的《柳圈辭》共有六支,這里選的是第二支。古人在清明時,會摘采新柳,制成柳圈戴在頭上,到水邊祓禊以驅(qū)毒辟邪。此曲寫的就是戴柳祓禊之事。

既是寫柳圈,首先使人想到歷代詩人詞人對柳樹的吟詠。柳在中國古代詩詞中有很多種意象,其中離情別緒為最經(jīng)典和最常見的意象。而放柳圈這種祓禊活動不免也包含了追懷亡人、消除愁緒等等內(nèi)容。“二分空”一句,引起人們對蘇軾“春色三分”的感嘆。而蘇軾對楊花“夢隨風(fēng)萬里,尋郎去處”的描寫,使人對流水中飄蕩著的楊花賦予了另一種情感。因此一個“二分空”吊起了讀者的好奇心,想知道是什么引起了作者對春光流逝的感慨。緊接著的“流水桃花飏曉風(fēng)”則回答了讀者的疑問,原來作者看到了水中的落花。此時,讀者也不免和作者一起有了好景不長之感;另一方面,這里的流水桃花也帶了追懷之意。而春愁已起,人很自然地就會想到要將愁送走,二三句的承接渾然無跡,末句的“一環(huán)清影到湘東”則緊扣了題目中的“柳圈”?!扒逵啊笔橇Ω∮诮系臉幼?,還有什么比輕盈的柳圈更合適寄托淡淡春愁的嗎?一副極具浪漫色彩又清雅旖旎的畫面頓時浮現(xiàn)在讀者眼前。為什么結(jié)句點明是到“湘東”?愁緒隨著流水飄到湘東,而情感也寄之湘東,可見其愁結(jié)就在湘東了。

⊙作者簡介⊙

王惲(1227—1304),字仲謀,號秋澗,衛(wèi)州汲縣(今屬河南?。┤?。元好問弟子。王惲一生官運亨通,死后被贈為翰林學(xué)士承旨資善大夫,追封太原郡公,謚號“文定”。其著有《相鑒》五十卷,《汲郡志》十五卷,《秋澗先生大全集》一百卷。其文章不蹈襲前人,獨步當(dāng)時,今存散曲小令四十一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