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三問 大觀園就是太虛幻境嗎
寶玉隨著賈政諸人由蘅蕪苑出來,“一面說,一面走,只見正面現(xiàn)出一座玉石牌坊來,上面龍蟠虬護,玲瓏鑿就。賈政道:‘此處書以何文?’眾人道:‘必是蓬萊仙境方妙?!Z政搖頭不語。寶玉見了這個所在,心中忽有所動,尋思起來,倒像那里曾見過的一般,卻一時想不起是那年月日的事了。賈政又命他作題,寶玉只顧細思前景,全無心于此了。眾人不知其意,只當他受了這半日折磨,精神耗散,才盡詞窮了。再要考難逼迫,著了急,或生出事來到不便”。
賈寶玉為何一見到玉石牌坊便心有所動,“倒像那里曾見過的一般”。他分明想起了太虛幻境,這玉石牌坊便和太虛幻境的玉石牌坊一般無二。作者在這里明確告訴我們,大觀園就是太虛幻境,太虛幻境也就是大觀園,就像太虛幻境那座牌坊上所寫: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從太虛幻境看大觀園,大觀園是虛,太虛幻境是實;從大觀園看太虛幻境,大觀園是實,太虛幻境是虛。
太虛幻境是女兒的王國,賈寶玉是唯一闖入的男性,他在那里聞了群芳髓(碎)之香,品了千紅一窟(哭)之茶,飲了萬艷同杯(悲)之酒,看了金陵十二釵的冊子,聽了十二支《紅樓夢》曲子,還在那里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緣。他是太虛幻境的貴客,警幻仙姑要他在太虛幻境之中,在美好姻緣與悲慘命運之中開悟人生??上€沒有來得及開悟便被糊里糊涂地送回人間。
大觀園同樣是女兒的王國,賈寶玉是唯一入居的男性。他是群芳領袖,絳洞花王。他在這里與那些美麗的女兒們一起傷春悲秋,一起飲茶賦詩,歡樂著她們的歡樂,悲哀著她們的悲哀。他與她們相戀相知,又眼睜睜看著她們一個個如花朵一般凋落,飄零。他進入大觀園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葬花,當那些凋落的花瓣飄飄蕩蕩流出沁芳閘的時候,他絕對沒有想到,這就是他一生事業(yè)的寫照,他是真正的葬花人。
太虛幻境是一個夢,他在那里經(jīng)歷了千種旖旎,萬般繾綣,轉瞬即逝,難覓蹤影。大觀園也是一個夢,他在那里經(jīng)歷心靈的震顫、情感的激蕩、瞬間繁華、過眼云煙,最終也是花落水流紅,“紅樓隔雨相望冷,珠泊飄燈獨自歸”。他究竟是在大觀園里做著一個有關太虛幻境的夢,還是在太虛幻境中做著一個有關大觀園的夢?誰也難以說清。他只是從一個夢境走進另一個夢境。
讓賈寶玉為大觀園諸景命名,這本身就是一個絕好象征。賈寶玉是大觀園真正的主人,是大觀園的靈魂,大觀園是為他而設。那些美麗絕倫的少女一個一個在他的眼前凋謝,就像太虛幻境里那些美麗的魔女為他演唱的有關少女命運的歌曲,目的都是讓他開悟,讓他悟出一些有關人生命運的真諦。他能夠悟出什么?書沒有寫完,我們不能夠猜測曹雪芹那一支如椽巨筆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感悟。
傳統(tǒng)儒家尊重人的欲望,他們以欲望為基點構筑自己的體系,他們強調要把自身欲望與他人欲望打通,便會實現(xiàn)社會和諧。比如好色這種欲望為人詬病,但只要把這欲望推而廣之,讓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這欲望便成為一種偉大。比如愛財這種欲望也為人詬病,但若把這種欲望推而廣之,讓天下家家倉廩充實,豐衣足食,這欲望便也成為一種偉大。這就是孔老夫子所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佛家在欲望之前設置了一個本來清凈心,認為人心本來凈靜,一塵不染,只因受無明障蔽,才有了種種欲望。種種欲望造成無邊痛苦,只須消除這種欲望,使那本來清凈之心彰顯出來,就能達到涅境界。
道家則直接把這欲望無限拉長,長至與天地同壽,便成神仙。認為只要成仙,則任何欲望都可完成,在仙界不僅能夠衣食無憂,長生不死,還能夠享受美好的愛情。
儒家所重在社會,佛家所重在人心,道家所重在欲望本身。這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那么賈寶玉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新鮮的感悟嗎?
我們期待,然而這種期待更讓我們迷惘,就像在夢中期待另一個夢。也許當一切紛繁都如那落花一樣,飄飄蕩蕩,隨水逝去以后,剩下來的只有那一種真情?;钪?,并且愛著,用真情去愛,情便成為萬事萬物的本根。然而書中讓我們看到的,卻是這一種真情的無情毀滅,這讓我們心悸,更啟我們深思。